吴敬梓与赣榆
周明军
吴敬梓生于1701年,死于1754年,一生只有53岁,他字民轩、号粒民,祖籍安徽全椒,因为家里有文木三房,所以晚年自称是“文木老人”,又因为他从家乡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所以又被称为“秦淮寓客”。
吴敬梓生父是吴雯延,他从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十四岁随嗣父吴霖起远赴江苏赣榆起,直到雍正元年(1723 年)二十三岁时止,正是他的青年时代。这整整十年中倒有九年是在赣榆度过的。
他后来曾经作诗回忆说:“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十四从父宦,海上一千里。弱冠父终天,患难从此始。”
有人认为《儒林外史》的创作最早就开始于作者在赣榆的生活经历,吴敬梓对于赣榆有着终身不解的情结。吴敬梓的父亲(过继)吴霖起是1686年考取的功名,在1714年年任赣榆县教育,也就是主管教育的学官。
据记载,有一次吴敬梓登上了赣榆县县城的高阁参加了县中名士的宴会,他当中就来了一首五律《观海》。让满座皆惊,不得不赞叹这少年学子确实才思敏捷,高人一筹。
诗是这么写的,“浩荡天无极,潮声动起来,鹏溟流陇域,蜃市作楼台。齐鲁金泥没,乾坤玉阙开。少年多意气,高阁坐衔杯。”
同时吴敬梓在父亲的安排下十六岁的时候早早地就结了婚了。他妻子是陶氏,是他表妹,等到吴敬梓十九岁的时候,他妻子就在赣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吴烺。
康熙六十一年吴霖起因病辞官,吴敬梓陪送父亲从赣榆返回故里,但吴霖起终于一病不起。吴敬梓二十三岁中秀才,也就是在这年,父吴霖起病故。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先是族人们倚仗人多势众,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兄弟参商,宗族诟谇”。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孤立无援的吴敬梓终以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
分家之后,吴敬梓的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乾隆元年(1736年),皖抚赵国麟等以博学鸿词向朝廷论荐,吴敬梓竟不赴廷试,宣布与功名富贵痛绝。一代叛逆文士,罹消渴却嗜酒,靠友济却游玩,放浪形骸,绕城暖足也风流!如此境遇,敬梓仍勤于笔耕,一切反思皆寄托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中去。时作时辍,40万言心血泣就于晚年。
1754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敬梓与友把酒扬州话古今,竞突患痰涌,不治而殁,时年五十岁。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多有赣榆之方言。象在范进中举中有一句话,范进赶考归来,他老丈人说的一句话“一年连猪油还不曾吃过连三回呢”和侯勇教周涛赣榆话“张主任上街割肉吃”似是一个味道。
欢迎关注“明军教育”,时时发布有关你或你的身边学习乐事。
中小学生辅导热线:13186478920
海州老书坊 2018-03-20 19:09:20
这样介绍吴敬梓干于的历史资料。难得。点个赞。
作者2018-03-20 19:16:22
谢谢,关于吴敬梓在赣榆的历史史料值得深挖研究的。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