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杏与崇祯《赣榆县志》
周明军
董杏(1573—1656),字岁星,又字瀚与,号星为,明嘉靖举人董志毅之子,赣榆人。明天启二年(1622)岁贡生。好学能文,工琴,善隶篆,有时誉。崇祯十三年(1640)由休宁训导迁镇平县教谕。董杏有《遂初集》、《溟海群珍稿》、《海阳游稿》等
董杏是个诗人,《秦 山 》---董杏
长生误听祖龙来,驱石洪涛辇路开。
寂寂海灵残殿在,早潮去尽暮潮来。
他的这首诗,讽刺秦始皇误听徐福长生不老药之说,而到秦山岛来,驱石成桥,开出“神路”,结果终不免一死。如今传为仙人送珠给秦始皇的“授珠台”空剩遗迹,只有潮去潮来依然没变。
董杏又是历史学家,董杏曾在万历十八年《赣榆县志》的基础上编修了 崇祯《赣榆县志》。是对赣榆历史的记载又以延续,对康熙赣榆县志的编修起了很大的补充作用。
崇祯《赣榆县志》序,在《嘉庆海州志》、光绪《赣榆县志》、赣榆《董事宗谱》都有记载。
续县誌小引
续志者何?崇祯十三年,不榖閒居,感邑事久沦,法宜续纪,以备逸老者也。五十年前,樊邑侯修志,燦然眉列。不独俻参考,劝惩成败系焉。至今又五十年矣。民风世道,不知经几迁移。观者未免枘凿;论者不无康瓠。其事其跡,父老相传,日久湮灭。又承邑长令怂恿不榖,且年迈遗忘日夥,以是不避黯浅,又续五十年之事。呜呼!既乏三长,胡能载笔。但风雷过,尚留其声;犀象过,必存其跡。绎其声与跡,而风灵犀象之奇,胪于目也。是编成,亦人间之声跡也。加之去冬官舍⑴兵燹,文庙烟尘。县志仕版,了无馀跡。此稿又同砗磲矣。敦典贤令,协学硕儒。採摭是篇,随前志之。绪而类加之,庶乎完璧于后学,有深望焉。
崇祯十六年三月初六。星为董杏漫笔。
欢迎关注“明军教育”,时时发布有关你或你的身边学习乐事。
中小学生辅导热线:1318647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