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界碑
中国第一块界域碑---东连岛界域刻石
东连岛界域刻石是1987年发现的,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共有两处,一块在苏马湾,海拔约5米;另一块在连岛东端的羊窝头,刻石面向北方的大海,在海拔约8米处。那块刻石现已风化断成两截,只剩下30多字;而苏马湾的这块,全文60个字,字字清楚可辨,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内容明确,有确切纪年的唯一一块汉代界域刻石。
苏马湾界域刻石的发现,为我们解决了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悬而未决的争论:
是今日连岛为西汉、新莽时期的琅琊郡的南界,连岛为柜县所属,其北就是赣榆,中隔艾水,西与况其县接壤。今日徐福村应在柜县属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徐福是“琅琊人”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是柜县既以刻石立证具体地划定了其属地范围,因而较长时间包括《汉书》及上海复旦大学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计斤和柜县的行政区划标在胶州湾以西是值得商榷和研究的;
是苏马湾界域刻石是东海郡与琅琊群的分界刻石,明确地划定了两郡的海域权属。从胶州湾至柜县以东是琅琊郡的海域,从柜县以南至今日灌河口以东是东海郡管辖的海域,海洋权属十分清楚。可以这样说,苏马湾界域刻石是我国最早的以石质为载体的郡级海洋权益法的版本,成为我国碑刻考古上的又一次重要的发现。
这块西汉时期东海郡与琅邪郡的界域刻石界碑,标志着在苏马湾以北部分属于历史上的赣榆。
那时候的赣揄县治在哪里,地域在哪里?为什么叫赣揄,引无数文史研究者穿越时空,探寻翱翔。
苏马湾刻石,全文12行,60个字,
碑文:
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朐与柜分高顶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