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被遗忘了的朱克靖将军之三

吴新明  明军数学  2019-03-30 11:19:57

被遗忘了的朱克靖将军之三

 

                         吴新明            

 

按:1946年1月9日,郝鹏举在中共政治、军事压力下,率其部队在台儿庄附近的宣布起义,该部被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郝鹏举任司令员,新四军联络部长朱克靖任政治委员。

6月下旬陈毅在竹庭县(今赣榆区)徐班庄,对郝鹏举及高层指挥官发表讲话。

1947年1月26日,郝鹏举连云港海州城下集结的命令,率部公开叛变。并扣押朱克靖同志以及他的妻子康宁和两个孩子。

不久,我党我军高级干部朱克靖同志被秘密杀害于南京东郊,时年52岁。

               

吴新明,笔名苏淮青,赣榆青口人,一九六五年赣中高中毕业考入哈尔滨军事工业学院,先后在国防科大、陆军装甲兵学院工作,从事通讯技术教学工作,对海赣地方史有独到研究。

在值清明来临之际,吴老先生发来数篇文章,讴歌了赣榆的这些抗战英雄,近期将连载。

 

重温红色记忆、讴歌经典人物、不忘赣榆乡愁。

 

一、郝鹏举卖友求荣  朱克靖慷慨就义

郝鹏举起义后,国共双方开始了激烈的争夺和较量。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来势汹汹!一时似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阵势,郝鹏举被这样的阵势吓坏了,以为共产党大势已去,惶惶不可终日!左右摇摆的郝鹏举又在寻找别的出路,他与国民党冯治安、徐继泰、吴化文等人不断的联络,共同商量生存大计。在此期间,他还投信给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表示愿意投诚。国民党军统局毛人凤得知后,就派人前来加紧和郝鹏举进行联络。同时,国民党还开展心理战,制造大军压境的态势,派飞机到郝鹏举驻地赣榆县徐班庄一带侦察,并大量散发诱降传单《告六路军将士书》,说他们过去完全是受了中国民主同盟的骗才错投共军的,以往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不然,就将他们消灭,望当机立断。鉴于当时的形势,陈毅军长估计到郝鹏举会发生动摇,就带着夫人张茜又一次来到郝鹏举的部队视察,进行慰问和鼓励,劝他认清大局,不要被国民党进攻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郝鹏举信誓旦旦,表示一定忠于共产党,甚至向朱克靖表示申请入党。暗地里郝鹏举加紧了其叛变投蒋步伐。他拟定了一个恶毒的计划,要在1月15日以补行华中民主联军起义一周年纪念为借口,向新四军各级机关发请柬,企图等陈毅等首长都到了时,来个一网打尽,向蒋介石送去一份厚礼。幸亏此事被朱克靖同志及时发现,陈毅及各机关首长都没来,只是派来一些代表,所以这个阴谋才没有得逞。

1947年1月陈毅和朱克靖一起离开临沂,临别,陈毅对朱克靖讲:“郝鹏举早晚要造反,但大敌当前,宁可他不仁,不可我不义。能争取一分钟就争取一分钟,决不能打第一枪。”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深入虎穴啊!”朱克靖答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同年1月16日郝鹏举在徐班庄公开叛变,叛变时,他竟丧心病狂地把自己的老同学朱克靖同志绑送驻守海州(现连云港)的国民党邀功,并到处吹嘘:说在战场上活捉了新四军秘书长。朱克靖同志先后被送到徐州、苏州、南京等监狱看押,用尽刑罚,但坚贞不屈。蒋介石得知后,想利用同学关系,让军统二处处长对朱克靖同志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但朱克靖同志对那位同学说:“我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肉体生命,一个是政治生命。为共产主义理想我奋斗了大半生, 现在,宁愿牺牲肉体生命,也不能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不久朱克靖同志在南京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时年52岁。

朱克靖同志就义前高吟:“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身心献党国,一死何足愁。”在这之前,他还写下了“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的壮烈诗句。壮士临行之前,朱克靖同志也有儿女情长,他在给夫人康宁的绝笔诗中,写到:“良侣须自择,儿女要教齐”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夫人和子女的无限的关爱和斩不尽的情思!


二、消灭郝鹏举 血祭朱克靖

郝鹏举叛变后,蒋介石给了他四十二集团军的番号。命令郝部回师向鲁南进攻解放军。陈毅同志决定,坚决拔掉这颗钉子!

1947年2月6日,解放军发动了白塔埠战役陈毅,经过一昼夜的激战,郝部二、三两师几乎全被歼灭。郝鹏举本人被活捉。 郝要求见陈毅,陈毅便见了他。郝对陈毅说:“我是上了国民党的当,请陈军长原谅我。”陈毅说:“你们与国民党之间够肮脏了。我明确告诉你,对于你拖队伍走,我是早已料定的,对于你跑后我们能够迅速消灭你,也是稳操胜卷的。但是,对于你逮捕我们的政工人员,实在出乎我们预料!因为我没有想到你能没有良心到如此地步,你枉为军人,缺乏起码的武德,两国交兵还不斩来使者呢!”郝鹏举无言以对,只好低下了羞愧的头。

陈毅写了一首题为《示郝鹏举》的诗:

教尔作人不作人,

教尔不苟竟狗苟,

而今俯首尔就擒,

仍自教尔分人狗。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的风情历史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