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讴歌经典人物、不忘赣榆乡愁。
七十八年前青口战役,涌现出十八勇士这个英雄的群体,可十八勇士名字是谁?他们的家在哪里?他们的亲人在哪里?他们被抓住后被带到新浦,勇士们顽强斗争,有的同志凭坚强的信念回到部队,回到部队的有几位同志?
三年前,我曾写好了这篇文章,因为涉及诸多悬念,没有发成。
近期赣榆区举行了“十八勇士故乡在何方,亲人在哪里”为烈士寻亲找家研讨会,赣榆红榆伞及时推出“青口十八勇士,我想知道你的名字,我想找到你的亲人”活动;连云港史志发出了“我想知道你的名字,我想找到你的亲人—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活动”
岁月变迁,烈士的精神永在, 四月五日《赣榆报》用整版全文刊发了我的原创《青口十八勇士,你们的亲人在哪里?》
“随着“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大型新闻行动启动,这段血与火的往事,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忆是为了更好地缅怀,让我们回溯那段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岁月,让我们走近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青口十八勇士”....”
值清明到来之际,“明军数学”将“青口十八勇士,你们的亲人在哪里?”原文略加改动,十八勇士我想知道你们的名字。连载发表,向那些先烈们致敬!
青口十八勇士,你们的亲人在哪里?(二)
四、青口战役
1941年的青口战役,堪称第二个平型关战役,为了攻打青口,动用了115师的主力部队。那么八路军115师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大的代价要发动这次战役呢?
1、为什么要发动青口战役
从1941 日军推行了几次“治安强化运动,强化乡村“自卫”力量,建立反共自卫团和保甲制度,清查户口,发放身份证,扩编伪治安军等。并分别采用“清乡”、“蚕食”、“扫荡”等手段,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其重心是在占领区和游击区进行经济掠夺,在占领区推行“配给制”,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
海州赣榆的盐垛(拍摄于1940年)
在敌“扫荡”、“蚕食”之下,致山东抗日根据地处于最艰难的时期,这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缩小了,人口降为730万,面积缩至4.2万平方公里。除滨海、胶东、鲁中有较大基本区外,其他各区都被敌人分割成小块、分散的根据地或游击区,与日、伪、顽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部队机动回旋的地区大为缩小,经济资源也大大缩减,军民衣食及军需用品极端缺乏。
八路军115师那么多人被压缩在这一地区,要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必须打通海上与华中、胶东的联系。
还有,1941年1月6日刚发生“皖南事变”,为了打击敌伪顽的反共气焰,打开滨海区的抗日局面,扩大了我军的根据地。攻打海滨重镇青口更有必要。
2、青口战役主攻部队
主攻青口的部队为老6团,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6团的前身是115师343旅686团。老六团在1937年由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4师编成,团长李天佑, 政委杨勇,参谋长彭雄,政训处主任符竹庭。
1938年12月20日由陈光、罗荣桓率领东进山东抗日。
1939年进入鲁南后115师各部进行整编,686团被编为教导2旅6团。张仁初、曾国华、蔡振国、王宏鸣、贺东生先后任该团团长,刘西元、吴岱先后任政委。1943年5月,滨海军区成立后,6团改属滨海军区,称滨海军区6团。因较山纵2旅6团成立早,资格老,在赣榆地区坚持抗战时间长,因此被赣榆抗日军民亲切地称为“老6团”。抗日战争期间,赣榆有数千名优秀子弟参军被编入“老6团”。
1941年3月“老6团”随教导2旅进军赣榆,参加了青口战役,是主攻部队之一。此后长期留在赣榆坚持斗争,对赣榆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3年10月,老6团因斗争需要,作为滨海军区的机动部队调离赣榆,后因斗争需要亦曾多次返回赣榆作战,是1943年1月赣榆大捷的主攻部队之一。
3、指挥青口战役的将星如云
青口战役的部队是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主力、山东纵队第2旅一部。
指挥青口役的指挥官们是将星如云。
115师政委罗荣桓(元帅)、参谋长陈士榘(上将)、政治部主任肖华(上将),司令部作战科兼侦察科科长李作鹏(中将)、作战科副科长来光祖(1961年少将)、无线电大队大队长张瑞(少将)。
主战部队教导第2旅旅长曾国华(中将)、副旅长张仁初(中将)、参谋长何以祥(少将),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李改(1964年少将)、组织科副科长高先贵(1964年少将)、宣教科科长谭右铭(少将)、教育股副股长林毅(1964年少将),供给部政治委员黎新民(1961年少将)、供给部副部长李辉高(少将)。
教导第2旅所辖的第4团政委吴岱(少将)、第2营营长毛会义(1964年少将)、第3营副营长钟贤文(1964年少将),第6团团长贺东生(少将)、政委刘西元(中将)、第2营营长侯世奎(1961年少将)。
协同作战的山东纵队第2旅旅长孙继先(中将)、司令部参谋主任刘国柱(1961年少将)、作战参谋伊文(1964年少将)、作战参谋石一宸(1964年少将),司令部秘书张伯祥(1964年少将)、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曹宇光(1964年少将)、锄奸科科长方毅华(1964年少将),第3团政委王建青(少将)
在这里不能忘记的是符竹庭将军,在1940年冬任115师教导2旅政委兼中共鲁南区委书记。1941年春率部东进滨海地区,与旅长曾国华一道指挥青口战役,
1942年符竹庭任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军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军区司令员是陈士榘。
符竹庭照片
1955年9月23日陈士榘被授予上将军衔,如果符竹庭没有牺牲,肯定是将官。
686团的团长贺东生(1911—1998),湖南省攸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红十二军通信连排长、红一军团司令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贺东生将军
686团的政委刘西元,吉安县桐坪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刘西元将军1983年旧地重游,在赣榆文峰塔的照片(松云铭提供照片)
5、青口战役经过
八路军参战部队编成3个纵队兵分三路:以教导第2旅第6团为第1纵队主攻青口,夺取军用物资;山东纵队第2旅独立团为第2纵队,集结于临沭、莒南、赣榆三县边界地区迅速端掉周围日伪军各据点,为攻打青口扫清障碍;教导第2旅第4团和山东纵队第2旅第3团一部为第3纵队埋伏在青口与新浦之间,穿插打援,伺机阻击敌人增援部队。
指挥部和六团的团长贺东生、政委刘西元根据敌我兵力反复研究攻打方案。在赣榆县城(今赣马)还驻守着伪军李亚藩部约2000人的一个旅,大朱旭驻守伪警察一个大队约400多人,在青口东下口驻守一个班的伪军,在青口西南张城、李城子村驻守伪军约400多人。
他们觉得青口城墙高大,不容易攻破,青口城墙,为咸丰年修建的砖墙,高近三米,每隔数米有城墙垛,有北门,西门、小西门、小南门、南门、东门,六个城门,日本鬼子占领青口后城墙东北角又开一门。西门和南门日本兵把守,北门为伪县保安队把守,东北门为伪警察队把守,小东门为盐警队把守,把守兵力相对薄弱。
1941年3月下旬,八路军参战部队秘密集结于青口西侧的城头、徐山、班庄和东海县朱范村一带。
3月21日,第1纵队夜袭海头镇,俘敌一百余人,拉开了青口战役的序幕。23日攻兴庄,夺大沟南日伪军据点,
3月25日,第1纵队老6团的突击队利用青口东关河汊里的大片野生芦苇的掩护,掩藏在青口东关大王庙一带。
3月25日,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等部发起总攻,第1纵队第9连率先攻克下口日伪军据点,缴军粮数万斤,拆毁路桥,构筑工事,准备阻击新浦援敌。
第2纵队围攻张城子、李城子等伪军据点。第3纵队以部分兵力佯攻大沙河镇,大部分兵力横扫末山至句庄湖一带伪军据点。伪“剿共”军团长张星三、李凤和两团闻讯,急往赣榆收缩,途中被第2纵队重创。
夜里22时整,八路军各纵队发起了总攻,686团进攻青口,老6团指战员冒着猛烈炮火首先发起了攻击。突击队用炸药炸开青口城东门,战士们把重机枪架在屋顶上,掩护指战员突到城内,另一支突击队也在青口城东北角打开突破口。从青口城东门突击的部队沿街道攻向青口前宫向驻守在东大鱼市的盐警部队进行包围,夺取日军的仓库,并攻击青口南门,从小东门进入的攻击部队沿着马号街向驻守在青口义成小学的日本宪兵队攻击。
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响彻在青口,手榴弹爆炸的火光映红了青口半边天,青口前宫门口古老石狮也像红了眼一样发出怒吼。鬼子龟缩在义成小学宪兵司令部拼命地向驻守在新浦的日军求援。
3月26日拂晓新浦的日伪军400余人分乘20部汽车,配坦克2辆,大炮3门增援青口,
同时日本海军舰艇在青口以东海面向教导第2旅等部炮击。
我攻击青口部队,为了减少伤亡,撤出战斗。
(未完待续)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的风情历史故事
周东 2019-04-06 08:03:59
寻找十八勇士的亲人活动,已经有线索,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赞 2
梁端逢 2019-04-06 16:32:48
寻找十八勇土及其亲人,是承承烈土遗志,发扬革命传统的必然,不能让先烈的鲜血白流。赞 1
作者2019-04-08 16:28:03
这些行动,政府必须走在前面。不能让先烈的鲜血白流。
吴新明(苏淮青) 2019-04-06 15:04:21
第一次看到这么翔实地历史资料,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战役发生和过程都作了符合军事科学的分析。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赞 1
作者2019-04-06 17:51:14
多谢吴老师夸奖,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