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十八勇士 | 你们的亲人在哪里?(之四) 我想知道你的名字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19-04-24 11:02:45

重温红色记忆、讴歌经典人物、不忘赣榆乡愁。

七十八年前青口战役,涌现出十八勇士这个英雄的群体,可十八勇士名字是谁?他们的家在哪里?他们的亲人在哪里?他们被抓住后被带到新浦,勇士们顽强斗争,有的同志凭坚强的信念回到部队,回到部队的有几位同志?

三年前,我曾写好了这篇文章,因为涉及诸多悬念,没有发成。

近期赣榆区举行了“十八勇士故乡在何方,亲人在哪里”为烈士寻亲找家研讨会,赣榆红榆伞及时推出“青口十八勇士,我想知道你的名字,我想找到你的亲人”活动;连云港史志发出了“我想知道你的名字,我想找到你的亲人—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活动”


岁月变迁,烈士的精神永在, 四月五日《赣榆报》用整版全文刊发了我的原创《青口十八勇士,你们的亲人在哪里?》


随着“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大型新闻行动启动,这段血与火的往事,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忆是为了更好地缅怀,让我们回溯那段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岁月,让我们走近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青口十八勇士”....”


值清明到来之际,“明军数学”将“青口十八勇士,你们的亲人在哪里?”原文略加改动,十八勇士我想知道你们的名字。连载发表,向那些先烈们致敬!


青口十八勇士,你们的亲人在哪里?(之四)

我想知道你的名字


周明军


八、青口十八勇士,你们的亲人在哪里?

青口战役,共有十八位勇士被围困在赣榆青口火叉巷,他们战斗在最后时刻,即使是身负重伤,也不愿当俘虏,当他们拿起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我们就时时想起了“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他们或她们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们是谁?他们老家是哪里的?到现在也许有的还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留下了最动人的篇章,他们永远定格在那个青春的时代。我们也就特别想寻找烈士的足迹和他们的亲人在哪里?

青口十八勇士的事迹最早是军旅作家白刃报道出来的。

 白刃(1918---2016)原名王寄生,笔名王爽、蓝默等,福建石狮人。历任参谋、新闻干事,《鲁南时报》总编辑,《战士报》主编,滨海军区《民兵报》总编辑。

1940年,在山东白彦。115师在这里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白刃当时正是随军的新闻干事,他也参加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肉搏战。战斗结后,他写了一篇通讯《在观察所》,发表在《时事通讯》上,署名白刃。从此,白刃这个名字被沿用下来。

1945年,白刃在东北安东(丹东)任广播电台台长,后任西满军区宣传科长兼《反攻报》主编,东北后勤教育科长兼《后勤报》主编,新华社前线分社记者,并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白刃任第四野战军编辑科长、总政治部创作员、长沙警备区顾问等职。1979年白刃调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1985年离休, 白刃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41年5月,孟兆阁同志逃出日寇的魔窟回到部队医院疗伤,白刃同志到医院采访了孟兆阁,当天写下了《十八勇士》的通讯发表在5月的《战士报》上,在医院采访了孟兆阁回师部的路上,遇到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向阮若姗等同志介绍十八勇士的英雄事迹, 1941年8月,文工团写了话剧,在慰问部队时演出。

1941年8月,115师政治部在山东蛟龙湾召开全军政工会议,这篇报道在全师政工会上得到肖华的表扬,并号召部队以《十八勇士》为教材,学习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1946年11月28日,山东渤海区党委印成小册,作为传统教育材料。

1948年3月,东北书店出版白刃著《十八勇士》,记载了十八位同志只有孟兆阁一人生还,因为当时是白刃在医院里采访了孟兆阁,当天就写了这篇报道。所以后来所有文章都从属这篇报道。包括赣榆十八勇士纪念地碑都记述了一位生还者。

但在2001年5月《白刃文集 》第7卷:1941年3月山东滨海《战士报》《十八勇士》末尾记载“几天以后,李会元和孙玉坤也回来了”。

这就说明了十八位勇士,至少有3人为生还者。

济南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两岳军魂》 第3集,谷办华等撰写的《青口十八勇士---记赵本源等烈士》在文章最后也记载了“李会元和孙玉坤逃回来不久也牺牲了”,说明了李会元和孙玉坤也是活着回到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一○三四部队《为新中国而战的《青口十八勇士》在最后“孙玉坤下落不明,只有孟兆阁、李会元找到队伍”

《白刃文集集》223页:“在1944年8月,山东军区在坪上召开群英大会,我看见了十八勇士之一的李会元同志在主席台上,引起回忆,写下长诗《敬礼!亲爱的勇士》重新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

说明了十八勇士之一的李会元同志在1944年8月还在八路军的部队里。

 

据赣榆青口镇老年人回忆:剩下的几位勇士躲进了火叉巷后,有几位同志被青口镇居民换成老百姓服装,其中一位被巷子里的一位大婶藏了起来,日本人搜查到后就逮着他们,用铁丝穿着,把十八勇士逮起来抓走了,他们也就十八九岁,说话的口音都是侉音,斜挎干粮袋,里面也就是些碎煎饼屑,有的腰间还挂着小竹筒,那是虾酱罐。

青口战役中的青口十八勇士,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姓名:赵本源、原飞有、孟兆阁、孙玉坤、李会元、马培真、孙鸿泰、何兆生、张秀格,张步清。还有几位勇士的姓名也没有查到。

在青口战役中,攻城部队分属不同连队,他们有的都是新兵,即使是在一个排里也认识不全,后来有记载的勇士的姓名多是白刃在采访归队的孟兆阁记录下来的,当年的白刃决不是马虎大意,没有调查清楚另外几位烈士的姓名,而是牺牲的几位烈士大家都不认识,况且他们不是同一个建制,能找到的名字是活下来被日寇抓住的几位同志,即使是这样记录的姓名也有的是同音,具体原来是什么字,也无法考证。

随着战争的推进,这些部队的建制全部撤销,七十八年过去了,甚至济南军区也撤销,包括当年采访孟兆阁的白刃同志也去世,当年战役的参与者没有活着的人,寻找勇士的亲人是难上加难!

十八勇士的姓名能否查清,已经不重要,他们都活在我们心中。

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

他们有个共同的团体,青口十八勇士!

青口十八勇士的血肉之躯就是一座丰碑!

青口十八勇士,将永远活在赣榆人民心中!

 

 

九、青口十八勇士,你们叫什么名字?你们的亲人在哪里?我一定要寻找到你!

2016年以前,这篇文章我都写好,当年的清明节我曾投市xxx报,得到答复是文字太多,哪有这么大的版面刊登,况且,当年记载只有孟兆阁一个人逃出了,而我考证出了三个人,也与十八勇士纪念碑记载不符,没有人敢审批。

后来在一次徐福文化研究会上,我向赣榆区史志办主要领导汇报这件事情,区史志办领导敏锐认识到寻找青口十八勇士必须要寻找一手资料,让我寻找十八勇士的原作者白刃,向他核实当时情况。

非常可惜的是作家白刃因病于2016515在北京去世。如果我的文章2016年能刊登,能联系到白刃先生,也许能得到更多的资料。也许有更多的人了解赣榆青口十八勇士,这些烈士的家人或能看到或能听说,给十八勇士寻找亲人就可以带来更好的便利。

历史不能假说,现在只有脚踏实地,才可以从琐碎的历史碎片中寻找一丝蛛丝马迹。

三十年前,听父辈人讲,当年他们亲眼见到这些英雄:有几位八路军同志被青口镇居民换成老百姓服装,在老百姓家藏了起来,日本人搜查到后就逮着他们,把十八勇士逮起来用铁丝穿着肩胛骨抓走了,他们也就十八九岁样子,说话的口音都是侉音,斜挎干粮袋,里面也就是些碎煎饼屑,有的腰间还挂着小竹筒,里面放的是虾酱罐。

几十年过去了,我脑中多少次都有这样的回忆,青口十八勇士,他们那时候大多十八九岁,如果放在今天,十八九岁还是父母前撒娇的孩子,而他们永远定格在那个青春的时代。

他们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们是谁?他们老家是在哪里的?到现在也许有的还没有留下姓名,

我也就特别想寻找烈士的足迹和他们的亲人在哪里?让烈士回家,才可以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

我继续找寻烈士的有关资料,包括只要是提到青口十八勇士的文字资料我几乎都找到,

2019年清明节前,我把文章发送到《赣榆报》,当时就得到答复:可以刊用。

更为巧合的是,在这个时期连云港党史办,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报业集团、赣榆区宣传部、赣榆区史志办等单位举行了“十八勇士故乡在何方,亲人在哪里”为烈士寻亲找家研讨会,赣榆红榆伞及时推出“青口十八勇士,我想知道你的名字,我想找到你的亲人”活动;连云港史志发出了“我想知道你的名字,我想找到你的亲人—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活动”

随着“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大型新闻行动启动,这段血与火的往事,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忆是为了更好地缅怀,让我们回溯那段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岁月,让我们走近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青口十八勇士”

20193月底,赣榆区史志办领导找到我,提出赣榆区史志办牵头,号召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寻找活动,挖掘红色革命精神的历史故事,传播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告慰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

寻找烈士的资料,一方面是多年的搜集积下的资料,一方面是多年前采访老人的记录,一方面寻找当年青口战役的知情者,一方面是靠网络平台的寻找,特别是我国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了却烈士家属思念之情,让逝去的英魂瞑目长眠”的烈属寻亲数据库----中华英烈网,国内的烈士的资料上面基本都有,但有个别烈士的姓名在后期登记的时候,有的登记的是谱名,甚至烈士战斗的地点时间都与实际有出入。

关于青口十八勇士,最初的记载就是白刃的文章,八九十年代,没有网络,寻找十八勇士的资料更难。

 

十、青口十八勇士有关资料的考证

2016年修建了十八勇士纪念馆。

1991年7月1日,赣榆县委、县政府在青口镇火叉巷北立纪念碑。

赣榆县政府竖立的“十八勇士纪念碑”背面碑文:

碑文:“一九四二年三月,我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发动青口战役,首克青口据点,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二团十八位勇士,在火叉巷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八名战死,二名自戕,其余被俘,宁死不屈,只一人生还,是谓青口战役十八勇士

这是,青口十八勇士纪念碑的原碑文,不是我的笔误,录错了,而是原文。

在青口“十八勇士纪念碑”这块碑文里有几处文字是需要商榷的:

1、             青口战役的时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一○三四部队政治部《为新中国而战》中记载“青口十八勇士”是19413月;解放军烈士传编委会编. 解放军烈士传——第八集抗日战争时期一书里记载:是1941年能月26日,白刃文集记载也是青口战役也是1941年,当天他采访了孟兆阁后发表于19415月,在1941925《大众日报》也是记载了青口战役是1941年。

当年的采访者,军史、当时的报刊都记载为1941年,可以肯定的是青口战役时间是:19413月。

青口战役时间为1941年从319的战役准备到326战役结束。

2、             青口战役的主攻部队

青口战役的攻城部队,主要是115师教导二旅第6团。

解放军烈士传编委会编. 解放军烈士传——第八集抗日战争时期一书“浩气磅礴青口镇记赵本源等十七烈士”里记载教导二旅6团为主攻部队。

 张树军主编. 《图文中国共产党抗战纪事下》记载“同日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2旅和山东纵队第2旅一部,于江苏省赣榆县发动青口战役,战至26日”

194011月,八路军115师以晋西独立1支队1团、苏鲁支队和鲁南支队为基础,在鲁南成立教导2旅,旅长曾国华、政委符竹庭、副旅长张仁初、参谋长何以祥、政治部主任王麓水,下辖三个团:

4团团长蔡正国、政委曾明桃、副团长贾耀祥、政治处主任吴岱,

5团团长胡云生、政委彭嘉庆、副团长王根培、政治处主任杨永松,

6团团长贺东生,政委刘西元、副团长钟本才、政治处主任王丙三。

115师教导二旅没有二团,看来青口“十八勇士纪念碑”碑文中的“教导二旅二团”应该是错的。

虽然在19434月,滨海区党委成立,滨海区实行一元化领导,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撤销115师教导二旅、教导五旅和滨海军分区番号,成立滨海军区

但是对于1941年的青口战役而言,还是应该说青口战役,是教导二旅6团为主攻部队。

3、             十八勇士有几位同志生还

青口“十八勇士纪念碑”碑文中记载“只一人生还”。

《白刃文集 》第7卷:1941年3月山东滨海《战士报》《十八勇士》末尾记载“几天以后,李会元和孙玉坤也回来了”。

济南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两岳军魂》 第3集,谷办华等撰写的《青口十八勇士---记赵本源等烈士》在文章最后也记载了“李会元和孙玉坤逃回来不久也牺牲了”,说明了李会元和孙玉坤也是活着回到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一○三四部队《为新中国而战的《青口十八勇士》在最后“孙玉坤下落不明,只有孟兆阁、李会元找到队伍”

《白刃文集集》223页:“在1944年8月,山东军区在坪上召开群英大会,我看见了十八勇士之一的李会元同志在主席台上,引起回忆,写下长诗《敬礼!亲爱的勇士》重新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

说明了十八勇士之一的李会元同志在1944年8月还在八路军的部队里。

这就说明了十八位勇士,至少有3人为生还者。

4、             烈士姓名中的字之考证

烈士的姓名记载和有关资料包括赣榆抗日山烈士碑文上记载也有不一致的。

在青口战役中,攻城部队分属不同连队,即使就是在第一连他们有的都是新兵,即使是在一个排里也认识不全,后来有记载的勇士的姓名多是白刃在采访归队的孟兆阁记录下来的,当年的白刃决不是马虎大意,没有调查清楚另外几位烈士的姓名,而是牺牲的几位烈士大家都不认识,况且他们不是同一个建制,能找到的名字是活下来被日寇抓住的几位同志,即使是这样记录的姓名也有的是靠音记得字,具体原来是什么字,也无法考证。

而许多英烈馆记载也可能是烈士家属提供的谱名。大家都知道许多人在外面叫的名字和谱名是不一致的,谱名有的时候带辈分(排行字)的。

另外,由于各地研究者对烈士名字多记载不同(多根据同音)。

例如:十八勇士名单里的原飞有,有的资料记载为:袁飞友;

孙玉坤:有的记载孙玉岘,有的记载孙玉琨。烈士孙鸿泰,有的记载孙鸿太。

青口战役中的十八位勇士,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姓名:赵本源、原飞有、孟兆阁、孙玉坤、李会元、马培真、孙鸿泰、何兆生、张秀格,张步清。

未完待续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的风情历史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周东 2019-04-24 11:39:40

欢迎批评指正。[抱拳]

茶禅一味 2019-04-24 11:36:26

2010年,我在北京白刃先生的家里采访他一个上午。那天,白刃老人坐在他书房的书桌边,向我娓娓道来十八勇士的事迹,以及当年采访和写作的经历,还翻出他当年拍摄的一些照片,让我翻拍。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满了书房,也洒在他满头银发,和满脸沧桑。赞 2

作者2019-04-24 11:53:28

非常感谢,您的这些资料很珍贵了。有机会去你那去学习。[抱拳]赞 1

老孙 2019-04-24 21:28:34

感谢小编讲述抗日英雄具体内容。

作者2019-04-25 17:07:18

多谢关注!

吴新明(苏淮青) 2019-04-24 20:49:54

难得作者认真地考证,对十八勇士的事迹和史实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浓浓的敬意。尽管我认为要查明十八勇士名单几乎是不现实的,但作者还是在一切可能的夹缝里寻找有用的信息,赣榆终于找到一个烈士的家属。向作者致敬!

作者2019-04-25 17:08:35

多谢吴老师,十八勇士的家属还有一位,估计不几天也会有结果的。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