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天冷的日子,就会想起家,想起家中的老人,想起父母那疼的让人落泪的爱,当眼睛被城市的霓虹灯刺伤,当因柏油路散发的气息而呼吸不畅时,就怀念起远方那几间灰砖土墙的小屋,怀念起覆满烟灰的烟囱中飘出的袅袅炊烟,想起母亲烙的香喷喷的煎饼,想起父亲身上那股淡淡的烟草香。。。。。。
在这里,我要说,2003年的那场非典。
王晶,北京人民医院护士,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护士,在非典期间因工作感染SARS而死亡。
2003年4月5日,北京人民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呼吸已经有点衰竭的老太太,当时医院怀疑她可能感染了非典,这是人民医院第一个收治的非典确诊病人。
4月5日到4月17日,急诊科接收了多名非典患者,王晶护理过的达到了十分之一。
5月22日,请来广东的呼吸疾病专家,为王晶会诊。王晶虽然清醒神志,但病情极其危重。
5月23日,医生为王晶使用“非典第一药”——西维来司钠。
5月24日,爱人侗先生给王晶写了一封信。
5月25日,王晶病情继续恶化。
5月27日下午3时30分,王晶离开人世,她还有一个幼小的女儿。
这些心痛的记录,让压抑、流泪。
假如没有你,梦想还能不能延续?
假如没有你,生命还会不会美丽?
假如没有你,这美好的明天该如何继续?
假如没有你,这繁华的世界该怎样呼吸?
2003年4月17日,北方交大计算机学院住在交大嘉苑B座的男生先后出现了高烧症状。为避免漏诊或误诊,学校采取了紧急隔离措施,并作为疑似病例上报北京海淀区疾病防治中心做进一步确诊。但是,疑似病例的人数仍在扩大。
4月19日早晨8时半,北交大的谈振辉校长赶往教育部做专题汇报。
截至4月24日早晨6时,送出校外治疗的52人中,确诊为“非典”的学生为12人,“疑似病人”11人、“留院观察”的29人。在校医院“留观”的13人。
4月24日下午5时,有关部门对北方交大的交大嘉苑学生公寓分别实行了全面隔离。
北交大红果园BBS和《阻击“非典”》专刊分别是北方交大抗击“非典”时期校园内最受师生欢迎的信息渠道。
交大非典隔离解禁
不在交大防控区,没有这样的感觉,当年,没有现在的网络发达,消息全靠《阻击“非典”》专刊,把这种通报送到每家塞到门缝,每当拿到专刊,我都一字不漏看完,今天是发现疑似病例100人,明天就是200人,校门口画好几道线,有白线、有黄线、红线,任何人不能越过黄线,红线更不可能。校门内有学校保安把守,门外有警察、武警站岗。
我们常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明知有危险,却有这样一群人逆道而行。
他(她)们的口号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是何等的宝贵!
十七年过去了,那个毒蝙蝠又飞回来,制伏这样重的疫情,要靠谁?
我在一线加班,别告诉我的妈妈,这是他们的柔情,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写下请战书后义无反顾,这是他们的铿锵!
也许,我不知道你是谁,
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瀑布溅起的水花,那是对水流的感恩;落叶在天空中盘旋,那是大树对大地滋润的感恩;受伤的小鸟在从你手里放飞走的时候,它会定睛看着你一会儿,也许以后它再也记不住你,但它注视着你那一刹那,就是小鸟对你的感恩。
他们是医务人员,也是父母的乖乖女、媳妇的丈夫、丈夫的媳妇、孩子的父母。
岁月静好,正是他(她)们一路逆行。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
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
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
感恩医务人员!
以此来感谢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祝福你们平安归来!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的风情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