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夫老师周年祭
刘跃夫老师于2016年3月14日夜11点45分,因病在赣榆区医院去世,享年54岁。
临近开学又想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刘跃夫老师。
刘跃夫老师八五年徐师中文系毕业后就分到赣中工作,那时候能刚毕业就分到大高中任教,也是很了不起的。
他来赣中第一年就给高一上课。
第二年就教我们语文兼班主任,那时候我们和他岁数相差不大,有时候和他没大没小,他也一笑了之。
记得他住的宿舍和我们学生住的宿舍靠在一起,晚上睡觉我们一般不敢大声喧哗,他住在隔壁呢,只有在周末,那就炸了锅,因为他到他女朋友那去玩了。那时候赣中和县医院是对门,赣中的青年老师找的女朋友也多是县医院的,记得教师宿舍门口经常晒着白大褂。
我们理科班,男生多,学校举行运动会,靠前的名次多是我们理科班的,记得有次篮球赛,文科班男生打不过我们,他们班班主任李震老师亲自上阵,刘跃夫见状,也亲自上马,结果大家都知道的,只是又多灌了文科班几个球。
八六年,学校组织春游,刘跃夫带我们班到海头小口去看大海,同学们各自骑自行车前往,我们和刘老师飙车一路。
毕业后,我们常常到刘跃夫家去玩,他和嫂夫人把我们当小兄弟看,让他孩子喊我们叔。后几届的学生,可能就没有这福气了,估计就是他孩子的大哥。
我们常听其他学校的学生讲,说他们语文教师上口头禅是“赣中刘师怎么讲怎么讲”,正是他教的出色,后来就从赣中调到教育局工作了。
1998年起,刘老师被选任为赣榆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2002年起开始主持赣榆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从此赣榆学科教学驶上了高速发展、领跑港城的快车道。他大力创新教师培养“五训机制”,为赣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使得赣榆教学各类评比均在全市独领风骚。
教育局虽然是更高的平台,但可惜赣中少了一位名师。后来在赣中教的好的几位语文教师也多从政。
刘跃夫属于赣中元老级的语文老师,他生病后没有停止工作,在二零一五年初还在赣中开会,其实,那时候他已经病得不行了。
二零一五年冬,我们得知消息,本想去看望他,但考虑再三,我们都没有去打扰他。
二零一六年春节刚过,他术后转院回赣榆,同学曾专门组织大家去医院探望他,和他聊一些家常。可惜那天我没有在赣榆,本准备过几天去探望他,可几天刚过,等来的是噩耗。
我们是刘老师教的第一届学生,亦师亦友,我们尊敬他,怀念他。
刘跃夫老师是教师中的楷模,学生的榜样。也许就是有像刘跃夫老师那样的人,才有了我们赣榆教育今天的繁荣
看刘跃夫发表于2012年《语文教学通讯》《例谈“临摹法”在作文训练中的应用》把初学者的作文比作绘画中的临摹,“作文训练中,依据典型材料,仔细观察、体昧,从句式、描写、修辞等方式方法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经常进行临摹训练,慢慢地,不仅能够训练观察本领,提高观察能力,还可以深化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刘跃夫去世后,纪念、追思他的文章屡见网上论坛。
“昨夜星辰昨夜风,星可垂泪风可嘤?
吾师昨晚驾鹤去,衣可单薄夜可冷?
泪眼又见帅容貌,耳畔犹听领读声。
字字珠玑解古典,烁烁慧眼莫言文。
青青校园共植树,淼淼海头踏歌行。
亦师亦友生如弟,教导呵护杜鹃心。
昨日还思话桑麻,今日却闻泪满襟!
榆失良师吾失兄,天堂相会再恭听!”
昨日还在聆听刘老师的教诲,今天已经阴阳两隔。天垂泪,地悲戚,倒春寒,风在呜咽。
想当年,吾师意气风发,讲台前激情飞扬,时而指点江山,时而诗词绵绵。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班会中与我们同歌,球场上与我们拼抢,教室里字字珠玑解古典,宿舍里语重心长。
不忘海头行,大海为我们见证师生情,涛声依旧,还在耳旁。亦师亦友师如兄,老师,大哥,这一张旧船票能否再登上你的客船?
你去了,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遗憾和伤感,我们对着大海喊:老师,你在哪里?
如今,又去哪里找寻时刻浮现在眼前的音容笑貌?
刚读了刘跃夫老师指导的学生《春天的小白杨》发表在《出类拔萃的中学生》杂志上。
春天已经来了,小白杨已经发出了嫩芽,那个活泼可爱的小白杨已经长大,可刘老师您在哪里?
欢迎关注,时时发布有关你或你的身边事
阎伦亮 2020-03-14 08:50:41
情怀智慧润泽后昆,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赞 1
作者2020-03-15 13:37:07
感谢阎老师??
安全星 2020-03-10 16:05:57
不读跃夫祭文,怎知跃夫成仁。以为跃夫还在肩挑教研大梁……。赣中的生,受赣中象跃夫这样的师,训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无数精英;赣中的师,在赣中的大熔炉里,千锤百炼锻造出一批又一批领军头人。跃夫就是从赣中走出的学科头人。跃夫满腹经纶,却从不卖弄,常常用“肥且美”一语调侃誇 赞事与物。当了官以后还与我们称兄道弟。随和朴实,那时从不生病。谁料跃夫能早逝*我们活着的新老赣中人,万万 要 珍惜、保重、健康、长寿。赞 5
雨过琴更润****** 2020-03-10 16:02:26
刘老师千古赞 5
阿力 2020-03-10 13:42:34
第一年教的我们班。赞 2
东东 2020-03-14 21:52:58
音容笑貌记心中,刘老师千古!赞 1
刘宗胜历史 2020-03-10 13:57:00
年不过六十,又因病而逝,文学上轻易不用享年。赞 1
作者2020-03-10 19:46:29
是的,文学上一般是这样,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冰心《我的学生》:“她生在 上海 ,长在澳洲 ,嫁在 北平 ,死在 云南 ,享年三十二岁”赞 1
庄 2020-03-10 11:58:30
我也是1985年城头高一,当时考9名赣中,和你一届赞 1
德高 2020-10-29 23:04:05
老师安息,愿天堂没有病患。
*寸山* 2020-03-14 12:08:12
斯人己逝,不觉四度春秋。曾识数面,聊知杏坛风流。树犹如此,天不假年,惜乎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