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漫谈|话碑文
清明来临,人们为了寄托对先祖的思念,在祖坟立块石碑。看着别人装饰华丽的墓碑,心中难免会有些愧疚和不安。亲人辛辛苦苦操劳一辈子,百年后连墓碑都如此寒酸,说出来着实让子女们颜面尽扫。
立碑,是需要讲究的。
一、碑的形式
古代,人们把立于宫、庙、殿、堂门前的用以识日影及栓马匹的石桩称为碑。
后来,在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周围树立石碑,随着时间的流逝,立于墓旁的石碑有些未被拔掉,并被人在上面携刻上纪念或文字,为死者歌颂德。
于是便出现了“树碑立传”作用的墓碑。
《赣榆孟庄“旌表烈节”碑>
碑在秦代称为刻石,到汉代才称为碑。
最早的汉碑多还保持窆石的形制,上尖下平,尖头碑称为圭首碑,后来尖头变为圆头。
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一般碑正面面称“碑面”,其反面称“碑阴”。
《赣榆周氏始祖碑》
赣榆洪福寺碑:北碑系元延佑六年(1319)立,高285厘米,宽103厘米,为圭形,赑屃为座。
《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立。
鲜于璜(44—125)字伯谦。东汉渔阳郡雍奴县人。曾为赣揄令。
圆头石碑是清代居多的。关于墓碑:墓碑的形状取自五行,圆者为金,平者为土,也有尖的属火。
<赣榆七大支李姓碑>
二、碑文
碑文极为讲究,石碑主要看看碑文,一般从碑文上能看到去世的人生平,是谁立的。如果文字不对,就贻笑大方了。
1、标名碑。墓碑的正面标名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时间。这种碑多是死者子孙所立。也有学生给老师、女婿给岳父岳母、夫给妻、妻给夫、朋友之间立墓碑的。
首先要知道十八代祖宗是谁。
祖宗十八代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严肃规矩地立碑,对逝者是一种敬重,不要称呼错了。
2、碑文,一般在碑的阴面,这种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著作、逝世年月、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
3、“故”、“显”、“考”、“妣”这四个字不可乱用。
(1) 故
故,顾名思义,就是已故之人。而用“故”一字,则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的缅怀。
通常,墓碑上会刻有“已故某某之墓”,也是一种尊称。
(2)显
“显”字,能使用这个字的人,身份通常都是不普通的。
从字面意思来看,“显”字的意思是显达、显赫,属于身份比较高贵的人群,从门第说起,死者的家庭通常是显耀的,通常是贵族家庭,正所谓“达官显贵”。
现代立碑中用显,就是对先祖尊称了。
(3)考妣
“考妣”二字我们需要将其合在一起说,我们在古文的学习中,相信也见过“如丧考妣”的词语,形容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就像是父母一样的人去世了,心情悲痛。
“考妣”指的就是父母。“考”指的是离世的父亲,而“妣”带着女字旁,便是指的是离去的母亲。
“考妣”:古代称已死的父母。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考字原指父亲,不论是健在的已故的。考字要说清楚,请先说老字和孝字,这样方便一些。老字甲骨文画侧身一老叟,长发遮脸,佝背站立,向前探手,一副颤颤巍巍的样子。
一般是子女给父母立碑用“考妣”居多。
所以,这两个字不可乱用。
<赣榆张姓祖碑>
有的墓碑上有“皇清”两字,难道与皇家有干系?
其实这是清朝碑文常见的一种格式,并不说明与清朝皇家有关,而是表明是清朝。
墓碑存在的意义,是对逝者的怀念和追思,也是对生者的安慰和寄托情感的载体,每一个讲究和规矩,出发点都是为了能让已故者安息,生者坚强。
欢迎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故事。
谱牒工作室 2020-03-25 17:33:49
[强][强][强][强]
作者2020-03-25 18:03:59
多谢![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