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中一座榆城学子心中的“丰碑”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20-04-20 16:44:51


赣中一座榆城学子心中的“丰碑”

 

周明军





发表于4月18日的赣榆报





 

一、赣榆人心中的殿堂

赣榆县中学,是一座圣洁的丰碑,铭刻着百万赣榆人心中的梦想,是榆人心中的殿堂,赣中名校德为先,百年赣中辉煌德为上,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黄海茫茫,夹谷苍苍;

我们的学校风帆,沧海沐朝阳。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同读同游同欢畅,快乐无央。

。。。。。。。

赣榆县中学这首优美的校歌,让无数赣榆有志青年向往。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原名:赣榆县中学,简称“赣中”。

这是一个让港城非常熟悉的名校,

学校历经百年沧桑,

几万名赣中学子遍布海内外,

 在赣榆学子心中,赣中永远就是他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二、赣榆县中学辉煌的历史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简称赣中)始于清初的赣榆怀仁书院

赣榆怀仁书院,在赣榆老县城就是现在的赣马镇驻地,赣马老供销社附近,赣榆原有书院据进士周翠元《怀仁书院记》载“赣邑书院旧址在城西市里,今基没可踪迹”

乾隆五十八年,赣榆知县王城,下车伊始就对赣榆书院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书院建成后,大家说武定七年置为怀仁县,既然赣榆原来的县名叫怀仁县,建造此书院是我邑侯的仁慈,名曰“怀仁书院”。


怀仁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赣榆知县徐树锷改为赣榆县高等小学堂。

1923年,赣榆县在这里成立赣榆县立初级中学。

1929年,名为赣榆县立师范学校。

1938年,名为赣榆县立初级中学。

1943年,名为赣榆县初级中学。

1952年2月,赣榆隶属于山东临沂地区,在青口西门里,就是老武装部的身底44间房屋(原青口赵家瓦屋一溜楼),成立山东临沂地区第三速成师范(简称速师),半年后搬到青口镇东门里(老徐和泰商行附近)就是后期的东门里小学,县长李川兼任校长。

校长李川

由于在东门里使用的是地主家房屋,地面不平,广大师生是用人力拉着石碌碡碾压操场,自己平整校园。

据赣中第一届初中毕业生董毓道宋继芳夫妇回忆,当初上课时候没有课桌,只有用砖块土垡砌成,做的是芦苇耙子,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学习热情很高。

(赣中第一届初中毕业证)

1953年,赣榆划归江苏省管辖,复建赣榆县初级中学,赣榆县县长胡秀松兼任校长。

由于青口东门里地方太小,在青口许家花园创建赣榆县中学,就是现在的外国语校区。

1958年,赣榆县县委副书记崔阳和任赣榆县初级中学校长,同年8月扩建为完全中学。在这里赣中广大师生自己动手,到窑厂旁边摔砖坯,用自己的劳动为学校的建设增砖添瓦,建造一栋二层砖瓦小楼,作为教师的办公楼,小楼古色古香,是许多在赣中学习和工作过的师生怀念的地方,后来在新校区照原样仿造一座青砖红瓦的二层起脊小楼,作为校史馆。

1984年,赣榆县教育局副局长胡凡丁任赣榆县中学校长。

1986年,赣榆县教育局局长周罗孝任赣榆县中学校长。

1987年,谢瑞璋任赣榆县中学校长。

2000年,赣中搬迁到赣榆县环城北路新校区。全称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是国家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三、古色古香的赣中有前辈教育家崇德尚学的厚望

赣榆有优良的文化氛围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历来都有尊师重教的好传统。历史上培养出17名进士,从怀仁书院建立到同治十三年,八十年时间里,为赣榆培养了十多名举人。

怀仁书院的山长多是赣榆的知县或教谕,像王文炳,字啸谷,通州人,拔贡,同治十三年赣榆县教谕,光绪元年后主讲赣榆怀仁书院十几年,到光绪十四年因王文炳专修赣榆县志,怀仁书院的山长换成郑丽堂。

郑炳垣,字杏南,号丽堂,浙江钱塘人。光绪元年(1875)乡试中式第10名举人。在郑炳垣的乡试硃卷中,大主考官大理寺卿批注是“思清笔健”可见郑炳垣文笔的才华。

新中国成立后赣榆县政府高度重视这所学校。

1952年,赣榆县政府首任县长李川兼任赣榆县中学校长。包括赣榆县委的胡秀松书记、崔阳和县长都曾兼任过赣中的校长。

当时的赣中,位于青口许家花园,部分校舍借助许家花园的建筑。许家花园,为光绪八年江苏乡试亚元的许鼎霖私家花园。


许鼎霖(1857一1915),字九香,赣榆县人。光绪八年由增生身份参加江南乡试,举亚元,许鼎霖是著名的民族实业家。

许鼎霖不仅家有财势,且有文采,许家花园名曰“潜园,光绪十四年,清朝最后的一个状元张謇曾与许鼎霖在这里诗词唱和,民国初的青口文人龙四先生曾在这里设馆授徒。

和安圩墙拆后,有一条横贯东西一百余米的护城河。小河的西部有一座拱型小桥。桥南,可是另一番世界,院内花草、古树繁多,亭榭,奇石错落有致,崎岖的青砖小路把院子分割成规格迥异的几块园区,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院内还座落着一些古式瓦房,到处都散发着古香古色的幽香。

图片吴新明提供



在西面有一片和护城河相连的南北走向的大水塘,从护城河起一直延伸到校门口,塘中莲藕翩翩,每到夏季开满了荷花,清晨蛙声起伏,蝉鸣阵阵,让人浑然间来到世外桃源还是水木清华的荷花池。

赣中校友邓星雨作《荷塘记》

泥淖藕芽栽,自清出水白。

含蓄日暮闭,顶露黎明开。

爱莲雨如丝,荷塘月不来。

君揽上亭台,虚幻藏胸怀。

赣中1956届校友王儒良《想起那条河》:汤汤流水,阵阵蝉鸣,两岸垂柳,四处花香,河的西头是一片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鱼儿静静地躲在荷叶下面,蜻蜓时起时落,占尽了风流。 这条小河不仅美,而且也很实惠。且不说有时学校在秋天组织教职工抓鱼挖藕,每次食堂都可美美地吃上好几天”


赣中的荷花池,图片吴新明提供


时光流逝,岁月妍妍,穿越时空,我们与先贤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乡贤许鼎霖实业兴国、开拓进取的精神。


到我们在赣中读书时候,已经没有了小河,学校在小河上铺了盖板,在学校东南角化学实验室前还留有一方花园。在学校东面建立一个大礼堂,每逢节日在礼堂开会,当年五一诗歌朗诵,吕凤銮老师指导的《风流歌》还历历在目。大礼堂平时当做我们的饭堂,老赣中的礼堂,是我们当年为了早吃饭抢占最早位置的地方。

 岁月如梭,已成回忆,横贯校园的小河,弯弯的小桥,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外面树上蝉声一片……

(许家花园-赣中花园,吴新明提供图片)

赣中不仅校园优美,还有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寇惠民、李斗符、陆天明、朱敏、汤冬生、吕凤鸾、李金兰、司增彦、朱小英、梁守先、瞿耀生、倪家培、孙润霖、周罗孝、谢瑞璋、程磊、王从连、刘跃夫、李震、莫立刚。。。。。。

他们为赣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德艺双馨的老师,成就了赣中的美名。

赣中60年代校门)


四、科学的头脑,求知的欲望。百年赣中放飞了多少梦想


赣榆县中学一直是赣榆学子向往深造的学府,赣榆县中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张树仁,1927年赣中校友,历任赣榆县民主政府秘书,宽甸县县长, 辽源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通化行署专员,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王玖兴,1931届赣中校友,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哲学学科评审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成员。


张翰勋,1945届校友。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

魏茂杰,1953届校友,1958年任九里乡党委秘书, 1961年在赣榆人民武装部任参谋,1964年选调徐州军分区司令部任参谋,1980年任连云港军分区副司令员。

孙宜祥,1963届校友。历任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武装部副政委,济南市长清区(县)人民武装部政委,任济南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济南大学机关党委书记。

吴新明,1965届校友。蚌埠坦克学院军事教育学教授、坦克学院训练部高教办公室主任。曾获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周健民,1975届校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江苏省委主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


杨亦鸣,1976届校友,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任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院院长。

周明连,1980届校友,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曾主持:盾构施工模拟及测试系统,气动万向钻机的发明,航天神七舱外服操作能力综合测试系统,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专题负责人,高能加速器CT多场耦合岩石力学试验等。

侯勇,1982届校友,国家一级演员,大校。现任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副团长。曾获得过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及突出贡献奖、金星奖突出贡献奖。


周明胜,1986届校友,博士,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任教。现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党委书记,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曾作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的专题负责人,研究成果被评为国家“九五”攻关优秀成果。

尹德树,1988届校友,哲学硕士,副研究员。历任淮海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政协连云港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江苏财会职业学院院长。

商晓云,1988届校友,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医学副主任、医师、博士后。

周明勇,1988届校友,硕士。曾任江苏盐业集团党委委员,省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省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现任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沈洁,1988届校友,高级经济师。历任中国航空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空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

颜廷祥 ,1988届校友,高级工程师。历任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勘测设计分院副院长、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计划经营部副部长、 经济研究院院长。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铁道总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此外,从赣中走出的几万名学生积极投身到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包括现在的赣榆、连云港还有不少赣中的校友在担任着党政领导职务。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校歌,是由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赣榆县立师范学校校歌》

歌词作者是时任赣中的国文教师朱仲琴。朱仲琴(1897—1976年) 名友瑟,灌云东辛人。幼年就读于中正,精勤学堂,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朱仲琴的《海属社会面面观》是了解当时海属社会情况的一份难得的文献,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自上世纪20年代末起,朱仲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教于赣榆县立师范。

赣榆县中学的校歌:

黄海茫茫,夹谷苍苍,

我们的学校风帆沧海沐朝阳。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同读同游同欢畅,快乐无央。

砥砺海隅,品学优良,

练习做事,有法有方,

还有那执着的精神,远大的志向,

科学的头脑,求知的欲望。

去研究过去,实践现在,创造未来,

使民族的大业益昌,让崇德尚学,山高水长。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历史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安全星 2020-04-21 13:06:47

呜呼,多么熟悉,多么亲切,虽岁月流漓,倍觉就在眼前。家住河南,没钟表,鸡叫就起床,我们对面百货公司平房走廊下,那一排 虽然 不太亮却十分宝贵的门灯,是我们早读的好地方。当打铃的嵇老师打开大门我们蜂涌进校园,只可打开一组电棒,继续背那那俄罗斯的语言。虽然生活艰苦,能有学上,幸福满满。小桥流水,荷花馨心。,大食堂代蒸的地瓜干, 比这牛奶蛋糕更香甜。  在外滩溜湾,我的脚被一只老大的手拉箱压疼,“你瞎眼啦………,”。一句脏话脱口而出”“。“啊,你是赣榆人……”四目相对良久,竞认出 我们是六五老赣中的老同学。“你混得 好吗?”“你身体健康吗?我们相互拥抱,我们老泪纵横…纵横……赞 3

作者2020-04-21 16:39:08

赣中的老学长,对老赣中更有亲切感。到我们去上学时候,已经没有地瓜干,没有了俄罗斯语言,只是礼堂还是那个礼堂,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向赣中的老教师致敬!赞 3

明珠 米娜 2020-04-20 19:19:06

好好好赞 8

国粹 2020-04-20 20:38:16

新校歌只改了歌词赞 5

China李家顺18262833260 2020-04-21 08:35:43

厉害赞 4

老牛 2020-04-21 07:22:44

这所学校是赣榆人的骄傲赞 4

周新民 2020-04-21 19:35:50

我是赣中68届初中毕业生,对我们的母校感情颇深,每次回老家都要去校园看看,尽管现在已经搬了新校区。谢谢作者为我们记录了母校的历史传承,展现了母校的场景,一位位老师的名字看着好亲切…… 为何没有提到我们那时的老校长王宪纲?他是一位儒雅严谨、令人尊敬的校长,文革中也受到了冲击……没有写到他,当属美中有憾。赞 3

作者2020-04-21 19:57:16

原文本来有王宪纲,后来考虑在报纸上文字过多,一个整版登不下,我删除很多文字,赣中老校长王宪纲先生,1958年9月至1966年10月和1970年1月至1971年2月,在赣中发展的最症结、最艰苦时代,两度出任赣中校长, 并在赣榆高中设立“王宪纲奖教金,为赣中鞠躬尽瘁。[强][强]赞 2

霜叶 2020-04-21 17:54:37

看到了老爸的毕业证书,亲切!赞 3

作者2020-04-21 17:59:17

董老先生,精神矍铄,您母亲也是大家风范,不愧是宋砚樵后人。赞 3

作者2020-04-21 18:00:05

非常感谢董老先生提供的毕业证。[抱拳]赞 3

庄姐 2020-04-20 22:02:47

赣中的老教师很多,还有胡树玉,陈礼宾,丁少华等等,我就是在赣中长大的,小时的记忆好像就在眼前。……赞 3

作者2020-04-21 16:40:56

看到你提到的几位老师,是那么的熟悉,感觉是那么的亲近。赞 3

庄文杰 2020-04-21 23:00:42

拆拆拆!一片荷塘、小桥流水、果树成行、清雅的竹林、珍稀的花草树木及各种奇石……这么美丽的许家花园及各类古建筑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赞 2

往事记忆 2020-04-28 20:06:47

过去都是县长兼正校长!就像现在的分管县长一样!

作者2020-04-30 14:47:06

是的,说明很重视教育。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