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河,俺的母亲河

鲁守仁  明军数学  2020-06-16 17:47:15


青口镇是赣榆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青口镇历史悠久,古今文明。青口镇这样一个文明古镇,究竟于何时得名青口?究竟是因河得名还是因青口得河名,历来所说甚多,但一条青口河养育了青口人,青口河是一条母亲河,思乡的人梦魂萦绕的乡愁。


作者:鲁守仁,青口镇人,父母都在赣榆被服厂工作,1965年赣榆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现在厦门定居。



 

 




青口河,俺的母亲河

鲁守仁


着山野的阳刚,你从沂蒙山尾走来,带着春色的漫妙,你从夕阳西下的天幕走来,蜿蜒东去,亲吻那片海的脸。你虽然没有长江的壮阔,浪打天门石壁开,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我记得,仲夏时节,你奔腾咆哮的容颜。你虽然没有黄河的文脉,秦皇汉武,跃马扬鞭,唐宗宋祖,指点江山。但,我记得,玉皇阁立一千年,孔子相鲁过夹山。青口河短也流长。   

    

上善若水,山以仙名,城以水兴。先有青口河,而后有青口镇。这条长不过百余里,宽不足五百米的小河以它甘冽如泉的天赐琼浆养育了两岸数以万计的人们。青口河黄水滔滔,激流拍岸只是在七,八月时偶有出现。其他绝大多数时间里,青口河更象一位风姿绰约的柔情少女,飘然而至,淙淙如歌。两岸林木扶疏,一滩黄沙流金。拂堤杨柳醉春烟,映日碧水绿如蓝。烈日炎炎,戏水童子,捧水狂饮,然后,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那感觉,一辈子也难忘怀,总如昨日,惶似眼前。       


说青口河,当然要说月牙堆。青口河在进青口前,不知何故,竟拐了一个大弯,于是便有了一段弧形大堤,状如弯月。加上冲积而来的泥沙,日久天长就孕育出一大片树林,有柳,杨,榆,槐,桑,枣等。郁郁青青,蔽日遮天。更有乌鸦,喜鹊之类巢于其上,翻飞鸣噪。月牙堆留下太多的童年记忆,洁白如雪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开着,随风起舞的柳絮如幻影精灵,沐浴着春日的暖阳,趴上榆树,撸一把榆树钱塞进嘴里,倚在树杈上,慢慢地嚼着,一股清甜滑入喉咙,怎一个爽字了得。七十年了,还可品出个中味道。真如东坡居士所言,人生有味是清欢。月牙堆还有美味,那便是姐了猴(知了的前半生)轻轻松松地就能挖他七八只,细枝条串起来,放在火上一烤,一口一个,满嘴生香。还有烤蚂蚱,一样鲜香。骑在桑树干上,让红而发紫的桑椹塞满小嘴,那种感觉,棒极了。树林里,满脸涂鸦的小伙伴们追逐嘻戏,我们才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记忆中,儿时的青口河是一条原始状态的河,野岸天成,纤尘不染。两岸交通只有一条宽不足两米,木制的水漫桥,山洪来时,桥没水下,急于过河者,只能搭乘木桶。一人撑篙,一人乘坐,横流而过,十分危险。直到五八年,上游筑起塔山水库,青口河告别了洪水。六十年代,青口河有了钢筋水泥大桥,堤外多了高楼大厦,汽车笛声代替了货郎的拨浪鼓。青口河伴着岁月的流淌,悄然间完成了山野村姑到都市小姐的嬗变。也许许多人钟意灯红酒绿的青口,灯火阑珊的青口河。而我,一个漂泊异乡的白发倦客却独爱那条伴我童年时光的青口河,她润泽我心,涤我魂灵。

夜来幽梦忽还乡,还是旧模样?


 明军教育 2020暑假辅导班火热招生

辅导地点:青口华中路农资小区     

咨询热线:13186478920  13179591120  联系人:汪老师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好心情 2020-06-18 10:40: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守仁大哥浓浓的乡情跃然字里行间,生动的画面仿佛又出现在眼前。愿岁月无痕,童心不老[玫瑰]赞 3

老尹 2020-06-18 13:10:26

记得小时候(五、六十年代),夏季来山水时,泛黄的青口河河水汹涌澎湃,由西向东滚滚涌向大海;汛期一过,河水清澈见底,各种鱼类、虾、蟹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严冬河道冰封,大人们行走在冰上来往两岸,孩童们在冰上嬉戏玩耍!唉?大自然的恩赐已成小时候的记忆,一去不复返了!赞 3

闻一鸣 2020-06-17 14:17:28

拳拳游子心,浓浓故乡情! 鲁先生在赣中读书时,我们家正住在赣中校园中的许家花园(即潜园)。听母亲讲:她1957年来赣榆教书时,正是坐大木桶摆渡过青口河的。时光匆匆,岁月流逝,青口河依然静静地守护着故乡的热土,记述着赣榆的昨非今是!    我现在正住在青口河边,每天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她婀娜妩媚的身姿、闻到她浓郁芬芳的人间烟火、听到她呢呢喃喃的述说……赞 9

作者2020-06-17 16:15:57

向赣中的老教师致敬!赞 10

闻一鸣 2020-06-17 16:32:47

谢谢你!老人家已八十九岁高龄了!赞 8

吴新明(苏淮青) 2020-06-16 17:58:59

作者以游子的身份诉说着青口河的故事。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实动人。再现了历史上的青口河的沧桑巨变。许多儿时的记忆跃然纸上,怀旧而不腻旧,实为可赞!赞 18

作者2020-06-16 18:03:08

鲁老师住在花园巷附近,和赣中一墙之隔。赞 18

张建玲 2020-06-21 09:24:57

青口河水年流畅 儿时梦想在家乡 炎热夏天水中游 夜晚乘凉啦家常 酷暑寒冬打冰杖 文哥游行在岸上 一桥两头是城乡 青口河水绵绵长 孕育才子离他乡 如今河水在流畅 希望家乡大变样 繁荣昌盛还故乡 文革游行在岸上赞 7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2020-06-18 15:55:48

我小时候到青口河挑水,遇天旱河干便在沙滩上挖一小坑,待水泉出便用水瓢舀出,挑回家倒入缸中放入明矾,拿扞面棍一搅。赞 7

疏影 玄武湖 2020-06-18 18:44:00

月牙堆确实做过靶场,我在那捡过子弹壳,我第一次打枪也在那里,水漫桥下游不远还有个“急心滩”小树林,青口桥偏西河南大堤还有一个垻很多小孩夏天在从那跳水入河赞 5

诵诗 2020-06-17 19:37:23

游子思乡,拳拳之心。还记得胡老师,我们都是他的弟子,祝老人家健康长寿!鲁先生可是鲁丽珍的哥哥?鲁丽珍同学和我是六八届高中同班。赞 5

作者2020-06-18 15:18:58

王老师好![抱拳]赞 1

芳草碧连天 2020-06-17 09:21:10

月牙堆和武装部扯上啥关系?你这个人是哪里人,这敢胡说八道?赞 2

作者2020-06-18 15:20:31

月牙堆曾经是武装部的靶场,说这事的人是地道的老青口人,[握手]赞 5

策马奔腾 2020-06-16 21:08:48

这么喜欢青口,还住厦门?赞 4

作者2020-06-17 16:13:58

人家少小考学走出赣榆,一家三代在厦门工作了,游子拳拳心,浓浓故乡情。赞 5

周惠林 2020-06-18 16:00:18

小时候夏天夜晚卷着席和蓑衣,全家都在大堤上乘凉[微笑]赞 3

作者2020-06-18 17:08:32

大叔,您好。赞 4

周惠林 2020-06-18 17:09:16

好文章赞 4

樊家益 2020-06-17 14:49:33

写的好[强]赞 3

柳暗花明 2020-06-17 09:46:38

现在的青口河已经成了臭水沟。赞 3

**李林** 18061427797 2020-06-16 21:46:13

棒棒棒赞 3

池边树 2020-06-19 16:57:45

读罢此文,唏嘘不已,沧海桑田,岁月如歌。一河两岸,多了几幢高楼大厦,其他并无多少旧貌变新颜。我在青口河里冬泳的时候,时常想,这浑浊的河水何时能清澈见底,这雾霾的天空何时能成朗朗乾坤?赞 2

刘翠菊 2020-06-18 20:21:57

多么想青口河变成闲停散步的河,两边护坡,垂柳飘摇赞 2

成长岁月 2020-06-17 04:46:06

说的太好了,往事浮现在眼前,童年回忆好难忘赞 2

一湾青河 2020-06-18 21:11:13

月牙堆旧址应该是在义塘路大桥南二三百米附近。过去是靶场,我们经常去挖老式子弹头,因弹头内充满铅,挖来熔成铅饼用来打杏核做游戏。满满的儿时记忆。似昨天或前天,但仍在眼前。赞 1

芳华 2020-06-18 13:02:01

青口河还在,二道街不见了!赞 1

陈忠山,13605128877 2020-06-18 11:21:31

青口河还是哪个青口河!没有污水横流!仍然生机勃勃!赞 1

方人也 2020-06-18 08:35:26

天之蓝,你好**作者老人家文中提到的月牙堆还真是跟武装部有关系的,那就是靶场!我是60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可以证明,因为我们都有去挖过各式子弹头的经历。赞 1

作者2020-06-18 15:16:37

是的,月牙堆得记忆。赞 1

刘善亮 2020-06-18 07:41:33

文章写的好,青口河城区中心地段两岸还应美化。赞 1

流年似水 2020-06-17 19:58:22

这个月牙堆不知是哪里?应该简略介绍一下。赞 1

单荣国 2020-06-17 08:47:28

青口河已经不是过去的青口河了,现在是杂草丛生,污水橫流赞 1

随缘 2020-06-17 07:39:19

鲁老师家兄弟姐妹们都有才!谁知道鲁守荣的电话,请告知啊[抱拳][玫瑰]赞 1

幸福里 2020-09-03 08:29:39

青口河还是原来的那条青口河,可青口的两岸比过去也有所改变,但作为赣榆文化中心,赣榆政府所在地,没有利用青口河的自然条件,把青口河两岸规划好、建设好。就现在青口河河南岸东部的居民区根本就没有变化。在目前赣榆全区来说是个最差的居住区。河南岸西部也还是8、90年代的建房居住条件。青口河是母亲河,可两岸没有利用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而今天的两岸还十分落后,跟时代的发展是非常不相称的……。

刘宝, 2020-06-21 10:49:55

好文章!儿时的记忆。

空亦静亦 2020-06-18 22:15:44

听老人讲,过去逛南窑会都要撑大木桶摆渡到南岸,有位老人手里抓住两块大洋,生怕掉了,揣口袋里。结果大木桶晃悠老人伸手平衡把两块大洋丟河里了[呲牙]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