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篇|赣榆一家走出多个博士(一)

明军数学  2021-09-13 18:57:19


赣榆一家走出三博士

 

卜振英一家是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杜高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可从这户农家小院里已先后走出4个大学生,其中包括一个硕士和两个博士研究生。

杜厚英一家是赣榆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可从这户农家小院里已先后走出4个大学生,其中包括一个硕士和两个博士研究生。

卜家大儿子卜建祥(现改名杜彩)。


杜彩, 男,1967年1月生,江苏赣榆人,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分配到赣榆县厉庄中学任教,1990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美学研究生,毕业后在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艺术等课程。2000年他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1993-1999任东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对中西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及思想史有较长时间的学习经历,并拥有一定的高校教学和科研经历。专著《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辩证法》,论文《本体论文艺思潮》,论文《布莱希特“史诗剧”的艺术辩证法》。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唯物史观与当代文艺思潮》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承担《唯物史观与新现实主义文艺思潮》部分。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研究》。论文《本体论文艺思潮》获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优秀论文奖,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讲师、教授。

 

 二儿子卜永祥,1969年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

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在赣榆县电大工作两年后,考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国民经济学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参加中央部委公务员统一招考,被录取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局工作,1995年后分别在中国人民银行监察局、调查统计司、研究局工作。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并获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0年他又考入母校北京大学攻读博士, 2003年1月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4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风险处副处长。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兼职委员,金管局高级顾问。

三儿子卜康祥,1993年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被分配在北京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工作,1997年他和老二成了校友,也考入北大读国民经济学研究生, 任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海外处副处长。

四兄妹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位坚韧的父亲和一位慈祥的母亲,是他们给了孩子们爱和无穷的力量。

女儿卜凤祥,1988年考取市职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县建委工作。

父亲卜振英,母亲杜厚英,在儿女们眼里,父母是世界上最值得敬爱的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4个孩子从小都很懂事。老大在读小学四年级时,打草包以贴补家用。早中晚每天打3个草包,逢星期天要打十几个,稚嫩的胳膊常常累得酸痛酸痛。童年生活虽然非常清苦,但孩子们在父母爱的怀抱里一天天长大。

 

1988年,建祥大学毕业在县厉庄中学代高中物理课,他自小酷爱文学,对文艺有着如痴如醉的执著追求。他决心报考文艺美学研究生,但对考研情况一无所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给作家、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教授写了封信,很快就收到回信,信中给他列出十几本考戏剧美学专业的必读书。为了买到这些必读书,他专程去了一趟南京,还有几本没买到,他就让老二从图书馆借来寄回家,自己用手抄完后,再寄给老二。高中应试教育早已把老师压得透不过气来,但建祥仍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复习、背诵、查资料,开始了他人生中新的征途。

 

1990年3月,老二正面临撰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但为了大哥,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南大政治和英语考研实习班,每次上课他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记录整理寄予给老大,老大有不懂的问题再由老二反馈给老师。这样哥俩每天都在鸿雁传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二共寄来资料300多页约11万字。心细的父亲拿出这些保存完好的资料给我们看,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布满稿纸。每份资料结尾,老二都要送上几句鼓励的话。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人说母亲疼小儿,当妈的最惦记小三康祥,他读大学最远。在不断学习工作中,他渐渐对产业经济产生了兴趣。1993年底,刚参加工作半年的康祥因工作踏实、认真、被评为二院先进工作者。1997年他也考取了北大国民经济学研究生,去年“五四”,北大百年庆典,永祥、康祥一起出席了“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究会”,康祥还被推选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活动。

知识改变了三兄弟的命运。如今他们正勤奋攻读,他们计划学成之后把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为中国发展添一份热,发一份光。

卜振英时常给孩子写信,累计起来,他给儿子们的信有上百封,他在信中告诫子女:“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醒目明志,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在父母的教导下,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二儿媳妇和三儿媳妇也双双考取莫斯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家有4个孩子上大学,家里经济是很困难的,为了保证孩子们的生活费,卜振英夫妇俩在家做草绳赚钱,一天最多时摇过16个小时的草绳,手都磨出了血泡,草绳收购结束,也累病住进了医院。

 


三兄弟并非天才,他们都是在乡中学念的高中,高考也曾有过失败,但他们靠着远大的志向、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温暖的亲情,更重要的是父母对他们执著的爱,才由农家少年走上今天的辉煌之路。

 

四兄妹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位坚韧的父亲和一位慈祥的母亲,

卜振英是一名军人,在一次国防施工中,他的腰部不慎受伤后,被评为二等残废军人回到老家赣榆务农。虽然没有提为军官,但军旅生活并非一无所获;北京的4年学习在卜振英心里播下知识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他的孩子们身上发芽、开花、结果 。

人们看到:夜晚他常陪着4个孩子围坐在煤油灯下,辅导完老大,再教老二……
  人们看到:冬天的早晨天未亮,他早已为孩子做好热饭、热菜……
  人们看到:新华书店和学校里经常出现一位中年农民的身影……
  人们看到:从老大上小学,到老三考上大学,在6200多个日日夜夜里,卜振英忙田里、忙家里、照顾老、照顾小……

 

这里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作为我们自己,即为人父母者,不可不自强。决不要把自己置身时代之外,而要抓住一切机遇,积极进取,不论是否成功(因为成功还有多种客观因素,像卜振英那样),但这种努力都不会是白费的。

代代薪传,只要有火种,不论在自己身上,还是在孩子们身上,总会燃烧成熊熊的火炬。


知识改变命运!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的风情历史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