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赣榆!| 面对疫情赣榆人是怎么做的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22-03-10 12:23:35


加油,赣榆!面对疫情历史上赣榆人是怎么做的!


                


康熙四十三年,赣榆曾发生了很大的自然灾害,《赣榆县志》等地方史志对此记载却只有寥寥数语“自正月至五月无雨,六月大雨”,就是说先是半年干旱无雨,禾苗尽死,继而大雨,颗粒无收。

再看看康熙四十三年其它地方情况,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出版的《灾害管理文库第2卷中国自然灾害史与救灾史》记载:

大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山东历城等三十一州县卫旱灾,免额赋。(疫〕春直隶南乐、河间、献县大疫,人死无算。秋,山东章邱、东昌、青州、福山、昌乐潍县大疫。〔地震〕七月,陕西泾阳地震,压毙人,畜无数。〔饥〕春,山东泰安肥城等十州县大饥,人相食。兖州、登州民死大半,至食屋草。

而对这次灾害记载最为详细的是蒲松龄的《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

“癸未四月,天雨丹,二麦歉收。五月二十四日甲子,风雨竞日,自此霪霖不休,垅中清流濾出焉。农苦不得耨,草迷疆界,与稼争雄长。六月十九日,始大晴,遂不复雨。低田水没胫,久晴不涸,经烈日,汤若煮,禾以尽搞。高田差耐潦,然多蜚:蜚奇臭,族集禾箨,箨为坟起。剖之纷纷四出,日既上,则入土而伏。禾被以枯、以秕,蕭尽臭,牛马不食。。。。。。”

老百姓在大灾中绝望无奈,“人无复望”。社会财富急剧减少,又分配不均,导致“盗又益多”,“或至四五十人为族,纵火烧村舍,杀人行淫,罔不至”。

面对灾害,赣榆老百姓首先发起自救措施。

赣榆人周珮号召周氏家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大米、小米,在青口和大高巅村同时开粥铺施粥,救济灾民。

网传,2020年疫情严重,有一家来了亲戚共计十七口人,在武汉封城期间吃了三头猪,几百斤大米,后来还是社区紧急救济。

而康熙四十三年,赣榆灾害,周珮施粥,不是给几个人,也不是几十个人吃饭,也不是就一天,或是十几天。

咸丰元年的赣榆《周氏族谱》记载:周珮施粥,一日三百余人,时间是“匝月”,到农工兴乃止。

周珮以一家之力,开粥棚施粥,而且一办就是一个整月,到农工复兴才止。


周珮 ,字玉,生于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六年,八十高寿,周珮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葬于青口沙汪河北岸,立有汉白玉石碑,坟茔后来迁移到赣榆大高巅村后林地。

《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康熙皇帝也曾施粥,皇上去粥棚亲自施粥,以彰显其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天子情怀。

周珮作为一般老百姓,拿自家的粮食自发施粥,则体现了个人乐善好施的美德,展现了家国情怀。

这些美德的传承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


2020年,庚子春,

武汉遭受新型冠状病毒侵袭,

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逆行而上的赣榆天使奔赴武汉前线,

致敬赣榆白衣天使们!



感谢每一个社区领导、社区网格员、志愿者,他(她)们顶风冒雪成为抗疫前线一道靓丽风景。


党旗所指,战旗所向,

志愿者是战役中最鲜艳的一抹红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2022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清晨四点召开电视会议一场与死神赛跑的保卫战就此打响!



护目镜后看不清你是谁!

但我知道你们是为了谁!


乍暖还寒,大爱无疆,抗击疫情,志愿者,你们辛苦了!




她们“志”在心中,“愿”在行动,一人当先,后者继续,她们,隐于平凡,现于危难。



有一种担当:叫“逆行而上”

有一种坚守:叫“用生命去守护”

她们是黑夜里的一束光;

她们是孩子的母亲,

她们更是母亲的孩子。

她们用行动诠释了赣榆新时代的乡愁!


从来没有一个春天,让我们如此期待。

加油,赣榆!


欢迎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