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远 纪 念 小 沙 东 海 战
封 其 灿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七日,发生在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小沙村东海面上的中日海战已过去80年了,这场以木船对垒快艇,短枪、手榴弹抗击机关枪的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至于海战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已无人知晓,但嵌于赣榆抗日山的纪念碑却清晰可见,读了令人赞叹!碑文由当时滨海军区政治部撰写,标题1行,10字,落款1行,7字,正文13行,满行48字,622字,字径4×5厘米,楷书,全碑共计639字。
标题是: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
全文如下: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十七日,我新四军一部,由苏入鲁,船经黄海小沙东与敌汽艇遭遇,展开激烈海战。敌先以快艇三艘向我猛扑,遭我榴弹痛击,乃遁至我短距离火器射程以外,以连珠似的机枪向我扫射。我勇士中弹者倒于血泊之中,喊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共产党万岁!船板浪花应弹飞溅,鲜血、海水相互交流,绘成我中华儿女血染黄海的悲壮图画。顽敌数次强攻,均为我冰雹一般的炸弹击退。激战由清晨持续到傍晚,敌我伤亡各数十人。最后,残敌计穷败退,我勇士乃进入滨海抗日根据地。此次战役,我以民船对敌汽艇,以低劣武器对敌优势火力,卒能不吝牺牲,杀敌制胜,此种精神,可使顽廉懦志,汪陈羞死。我勇士用鲜血写成的悲壮史诗,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争光。它以铁的事实昭告世人: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不可战胜的,共产党人是永远不能消灭的。此役阵亡将士计有:师参谋长彭雄同志,旅长田守尧同志,团政治主任吴效(应该叫吴毅)、张友来同志,军实科长曹云同志,政治部干事张明(女)、陈洛涟(女)、赵鹤英(女)、张铎(女)同志,战士杨从善、张自恒、李保健、赵德盛、梁天福、杨成喜同志及运输员黄同志。巨冢下安葬着的便是这十六个民族英烈的遗体。按彭、田、吴、曹、张五同志,都是长征两万五千里,身经百战的老干部。尤其彭雄同志,十五岁即在井冈山加入红军,长征中曾是抢渡金沙江的英雄;抗战(开始)后,转战华北、华中,六年如一日,在汾离公路、东进征途、泰西、湖西、费西北、盐阜区累立战功,是党准备深造的对象之一;今竟不幸牺牲,是我党我军一大损失,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但也是我党我军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我们在抗战六周年纪念日为文建冢,誓踏诸先烈血迹前进,为争取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而奋斗到底,驱逐日寇出中国!
滨海军区 政治部
精练的碑文给我们讲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正义一定战胜邪恶,中国共产党是打倒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是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救星。我的理解主要有三点。
一、海战的不期而遇
抗日战争进入到1942年,敌我双方对各自的前程基本上有一个衡量,日本帝国主义妄想占领全中国,已飘渺无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及全国抗日力量也一时难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日寇更加疯狂地封锁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蚕食根据地,伪化占领区,企图困死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则继续发动群众,壮大武壮力量,发展生产,千方百计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党中央高瞻远瞩,向各抗日根据地发出了“一面支持斗争,一面保存干部”的指示,要求各地“抽调优秀的真正可靠的高级干部”到延安学习深造,以适应将来形势大发展的需要。
1943年2月12号,中央来电,要新四军三师调送一部分年轻有为的干部到中央党校去学习,准备全国性大反攻。三师党委经过反复研究,精选彭雄、田守尧等同志组成干部队,为了安全,打算分成两组,一组走陆路,另一组走海路。在当时,难度很大。人员确定以后,先到阜宁三师师部集中,下午就接到情报,敌人向阜宁合围,扫荡开始了,干部队向东坎镇(现滨海县城)转移,在武装部队掩护下,从上午八点一直战斗到夜晚,才突出包围,随即又被敌人发觉,干部队员隐蔽在五讯港,躲过一劫,第三天转移至北蔡桥以东宿营,还未站住脚,再次被敌人包围,这些人个个都精明强干,巧施妙计,将敌人抛开,转移到六合庄。看来看去,走陆路不行,于是准备搭民船到赣榆县柘汪上岸,过山东去延安。
这批赴延安学习的干部队伍合为一队,由51人组成,其中团以上干部 11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干部队由师参谋长彭雄任队长、八旅旅长田守尧为副队长、旅政治部主任张(当时化名叫张赤民)池明为党支部书记。根据中央的规定,已婚的团以上干部,夫人为脱产干部的可以随同赴延安学习。于是,彭雄的夫人吴为真、田守尧的夫人陈洛莲、张池明的夫人张明等7位女同志也参加了干部队。船上所有人员都经过化妆,有的成商人,有的成水手,有的成厨师,有的成工人。
他们乘的这条船,属商船,很大,吃水线4尺深,8个大舱,6根三丈多高的桅杆,如果顺风的话,最多30小时便可达到目的地。船老大姓王,60多岁,是位爱国商人,经常在苏北、山东之间来往做生意,路很熟,在他看来,黑夜通过连云港敌人的封锁线,没问题;白天更没事,万一碰到敌人,就说是做生意的,敌人也不会拿他怎么样,最多给点钱,实在通不过,掉头返回,也不会有事。大家听他一说,个个兴奋不已,这样就可以早点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见到朱总司令。
一切准备就绪,1943年3月16日上午从盐河口,乘着早潮大船起航了,渐渐消逝在茫茫的黄海中。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一路顺风,船已过了连云港,在距离柘汪口仅有30多海里时,水手小张跑到舱里,神情紧张地报告说:“彭参谋长,风停了!”田旅长有些晕船,听说风停了,马上坐起来,问舵手:“这怎么办?”船里的人把注意力立刻集中在船老大身上。老王为了稳住大家情绪,向大海望了望,抹抹胡须,满有把握地说:“不要紧,风还没停,只是小一点,一会儿还会起风!”大家焦急地在期待风,等呀等,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停在海面的船一动不动。二个小时过去了,忽然,桅杆上的小旗飘动,船慢慢行走,风给船里的所有人带来兴奋,个个欢呼雀跃。可是,没走几里,风又停了,这一次船老大失去稳重,对首长说:“坏了,这下风真没了,恐怕时间还不会短,正是退潮。”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东方透出一线白光,船老大在晨曦中发现船停在秦山岛以南约5公里处,北边的岚山头和南边连云港都有日军的据点,境地十分危险。彭雄、田守尧等征求船老大意见后,决定随着潮水,把船暂时退到大海深处,等待起风后再向前启程。
忽然海那边传来嗡嗡的机器声,一会又发现前面有一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正在向这边过来,烟囱出现了,船老大不禁叫了起来:“那是敌人的巡逻艇!”彭参谋长打了个寒颤,镇定地说:“大家暂不要动,隐蔽好,看清楚再说。如果是敌人的船,就说我们是山东到上海做买卖的,使点钱买通过去就算了。”彭雄又说:“如果他们要打的话,听我指挥!”张赤民主任在船舷上用望远镜,证实确是敌人的巡逻艇,上面挂着日本国旗。
小黑点果然是日寇的巡逻艇,巡逻艇向干部队乘坐的木船急驶而来,并鸣枪示意停船降帆,接受检查。彭参谋长立即通知各舱同志,作好战斗准备,并说:“敌人不上船,我们不开枪。”
一场海战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二、海战的详细经过
巡逻艇鸣枪以后,迅速靠近民船,翻译官喊话:“你们是什么人?干什么的?”扮成水手的某团政治处主任程世清上前答到:“我们是生意人,从上海买些货去青岛的。”小鬼子听说是生意船,以为可以捞一把,站在前面的是小队长,把战刀撇在甲板,装模作样地找出笔和本子,神气活现地要上船检查,其它鬼子则站在甲板上观看。就在鬼子和翻译官刚刚踏上木船的时候,程世清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手疾腿快,冷不防把这二个混蛋推进大海,隐蔽在舱面上的彭雄和警卫员一齐开火。敌人慌作一团,死的死,伤的伤,仓惶驾艇逃窜,逃出三、四百米远,敌人发现我们没用机枪和步枪,便停下来绕着木船猛烈地扫射。偶尔我们也回击一下。彭雄说,我们要节约子弹,要节约每一颗子弹,等它靠近了我们再打。船丝毫不动,忍受着强盗的欺凌。我军官兵在敌人的火力下,不断有人倒下。粮食部的军需科长叫曹云,日本鬼子一颗子弹打过来,穿透了他的心脏,他啪嗒一下倒下来了。
这一仗从早上七点打到下午一点多钟,敌人以为我们无抵抗能力,就调回船头慢慢向我船靠近。翻译官远远地高叫:“你们投降吧!”我们不予理睬,他们又认为,船上人死差不多了,不如把船拖回去。他们用冷枪试探,我军保持沉默,当敌艇再次靠近时,我军指战员把枪握得更紧,张赤民的警卫员,戴云天隐蔽在船板后,突然跳出来,双枪对敌开火,四十响连射,对准强盗又是一顿痛击。敌人不得不再次逃跑,故计重施,以百倍的疯狂向我船扫射,船上的人用船板和被子抵挡。一阵战斗之后,双方沉默地对峙着。有的同志认为,干脆把船炸掉,大家一起为国捐躯,田旅长、张主任认为,还不到时候,坚持一下,也许能有转机。太阳渐渐偏西,船还是寸步难行,在海浪中摇晃,枪声渐渐稀疏,张主任趴在船舷上,从望远镜中发现,敌艇退了。大家激动不已。
敌人真的奈何不得,撤退了吗?下午三点多钟,风又起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无论受没受伤,一起奋力扯蓬扬帆。新的问题又摆在他们面前,老舵手牺牲了,谁掌舵?水手小张虽然受伤,却自告奋勇要求掌舵,他站不起来,躺在舵旁用绳子拉,船也醒过来了,继续向北行驶,不久,后面三艘巡逻艇快速追来,但始终不敢靠近,半月形围住木船,不停地射击,田旅长认为,这样难到达柘汪,不如将船靠岸,当船再也无法靠岸时,田旅长立即下命令,不管谁,负伤的,没负伤的,无论伤口多么疼痛,无论海水多么寒冷,一律下水向岸边游去,重伤员抬着走。大家互相鼓励,在刺骨的海水中吃力地游向岸边,誓死不当俘虏。狡猾的日寇见我军弃船登岸,六七挺机枪、几十支步枪构成交叉的火力网封锁上岸的去路。子弹雨点般的落在他们之间,新四军干部队不断有人负伤倒下,鲜血染红海水。走在最前面的田守尧旅长和陈洛莲夫妇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彭参谋长这时再次受了重伤,抬上岸,虽经尽力抢救,也无济于事,不久光荣地牺牲了。
夜幕渐渐来临,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巡逻人员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海边有枪声,他们迅速向前跑去,发现海滩有人,又不知是不是自己人,只好小心试探,得知是自己人,才全力营救,驻王村的滨海警备团第二营也赶来支援,敌舰败退。彭参谋长、田旅长及吴毅、张友来、曹云等五位团以上干部及部分家属、警卫员等16名同志为国殉难,其余大多数同志被赣榆军民接应上岸,脱离了险境。
三、海战的深远影响
海战的消息迅速传到三师指挥部,他们极为震惊,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师长兼政委黄克诚说,此次海上遇敌,奋勇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真是重大损失。噩耗传到延安,中央领导同志深表哀悼。《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某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同志壮烈询国”的报导。将烈士遗体安葬在抗日山第三坡段,专建小沙东海战烈土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联碑。东首碑刻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同志的题词“浩气长存”,西首碑是八路军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同志题词“英灵千秋”,正中刻“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冢内安葬彭雄、田守尧等16位烈士。1943年7月7日,中共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军区为在小沙东海战中光荣殉国的新四军将士举行了隆重的安葬和追悼仪式。追悼大会由中共滨海区委书记、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主持,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代师长兼政委罗荣桓亲临祭奠。参加追悼会的抗日军民同仇敌忾,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这次悲惨壮烈的海上遭遇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2013年赣榆区政府在海边大道旁建立的花岗岩雕塑。
(该底座应为木船船体状,由于船体高大,敌人观察不到内部,也无法将其击毁,更不敢靠近,故而使战斗持续不停,保助了我方人员生命。)
因为小沙村位于石桥海滨,封其灿早就想去看看,一直不能如愿。2022年11月6日随女儿一家专门前往。此照由研究生外孙女徐伊瑶拍摄。
附:封老师对赣榆区领导的建议
尊敬的的区政府领导:
我叫封其灿,灌云县人,2003年从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退休。从此以后研究连云港市石刻文化,最初接触的是抗战碑刻,多次到抗日山等地搜集资料。对小沙东海战更是念念不忘,除了收集国内文字资料外,还想到发生地看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看了后有二点想法:
一、 对雕塑作些改装。
该底座应为大型商用木船船体状,由于船体高大,敌人观察不到内部,也无法将其很快击毁,更不敢靠近,故而使战斗持续不停,长达十余小时,保住了我方人员的生命。
二、在此地建立一个展览馆。
此馆以文字、图片为主,实物为辅,可以制作一个沙盘作演示。仿照抗日山资料。(我愿无偿帮助)
明年3月是这次悲惨壮烈的中日海上遭遇战发生80周年,虽参战人员不多,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发生地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想往的地方,是教育年轻人最生动的教材。
此致
敬礼
封其灿
2022年11月6日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历史故事。
电话:131795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