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赣榆-赣榆风味小吃

葛永明  明军数学  2023-03-14 11:02:21

舌尖上的赣榆-赣榆风味小吃

葛永明

 赣榆,依山傍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境内有山、海、河、湖、丘陵、平原、滩涂等多样化的地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品种丰富的食材,满足了赣榆人舌尖上的享受。

赣榆,北邻齐鲁,南连江淮,融鲁菜、淮扬菜烹饪技艺之精华,以地产山珍海味瓜果菜蔬为原料,因地制宜创造出具有赣榆风味的宴席大餐和家常小吃。不但令生于斯长于斯的赣榆人引以为自豪,也令到过赣榆的五湖四海的宾朋赞羡不已。

赣榆风味小吃

所谓小吃,是有别于宴席大餐和主食的点心类食品。无具体分类,地域不同,界限不同,称呼也有别,均极具地方色彩。有的地方认为水饺、馄饨、面条,元宵是小吃,有的地方就认为是主食。赣榆人视煎饼为主食,但外地多认为是小吃,只是做法稍有不同而已。《现代汉语词典》中"小吃"一词释为:一、饭馆中份量少而价钱低的菜。二、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油茶等食品的统称。三、西餐中的冷盘。其实小吃,就是有别于主餐的价廉物美、制作简便的早点、贴晌类的即食食品。各地对小吃的分类和称谓虽有不同,但大多都具有地方特色,所以也称风味小吃。赣榆的风味小吃不但有油条、包子、米线、豆腐脑等大路货,也有尽显地方特色的凉粉、烧饽、清浆子、豆沫糊涂等热门货。单就小吃而言,可以这样说,外地有的,赣榆都有;赣榆有的,外地未必有。

凉粉:应属大路货,全国各地都有,但赣榆的凉粉食材多、品种多、佐料多、吃法多,独具特色。

先说食材,从传统的农业区划来说,赣榆属北方旱作物、杂粮产区。上世纪七十年代旱改水以前,粮食主产为小麦,杂粮以地瓜、玉米、高梁、谷子(小米)、绿豆、碗豆、扁豆为立,油料作物有黄豆(大豆)、花生、芝蔴等。丰富的食材决定了赣榆凉粉品种的多样性,有大豌豆做的黄颜色的黄粉,绿豆做的绿颜色的绿豆粉,小扁豆拿净红水做的白粉,小扁豆不拿红水做的红颜色的扁豆粉,地瓜坨做的黑颜色的地瓜粉。黄、绿、白、红、黑五色俱全。佐料有:蒜泥、辣椒、韭菜花子、香油、酱油、醋。吃法也有热吃、凉吃、用油煎吃、做汤吃等多种方式。

赣榆还有一种别具风味的被称为"热凉粉""薄凉粉"的绿豆粉,制作工艺与其他绿豆粉大致相同,但趁热吃,味道更好。这种薄薄的热乎乎的凉粉,不论春夏秋冬都是趁热吃。一只大海碗,舀上满满的一大勺热气腾腾的薄糊状的"凉粉",浇上几小匙拌有辣椒、韭菜花子、香酱油的佐料,冬天吃得额头冒汗,夏天吃得汗流浃背。毫不夸张地说,那可真叫一个爽,一年四季都是赣榆人的最爱。大凡吃过赣榆"热粉"的外地人,无不交口称赞,许多年以后,谈起这口美食,仍然津津乐道。在外地求学、工作、当兵、打工的赣榆人,回到家乡,最想大快朵颐的也是这一口。

酥烧饽:或称酥烧、酥烧饼。赣榆风味小吃代表作之一。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首先将发酵好的面揉成软软的,擀成薄饼,用葱花、虾皮、油、盐、味精拌成馅,均匀地摊在面饼上,淋上油,渐次卷成筒状,每卷一层,刷一层油。然后揪或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揉搓成圆形的麻团状,放在油锅里慢火汆炸。炸成金黄色,层层炸透,外脆里嫩,不粘牙,不焦糊为上品。酥烧饽可即食,也可卷煎饼,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尤其是炸的时侯,香飘整条街,许多食客都是闻香而至,宁愿排队等侯,也要吃上这一口。

豆沫糊涂:赣榆能做糊涂的食材很多,凡能磨成面的五谷杂粮都行。尤其将黄豆、花生米碾碎掺入,做成咸豆沫糊涂,味道更加鲜美。喝豆沫糊涂不用筷、勺等餐具,用一只手端碗沿碗边转圈喝。如果豆沫糊涂里馇入地瓜、胡萝卜、芋头、地瓜干,连主食都省了。用麦仁、黄豆、花生米、玉米、大米等杂粮做成的豆沫糊涂,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誉为赣榆的"五粮液"

清浆子:用黄豆、花生仁磨成糊,配萝卜、胡萝卜、大白莱、野菜等各种应时蔬菜,开锅后加少许盐,吃时佐以辣椒、葱花或韭菜花子,清淡爽口,既当菜又当饭。尤其在正月初七"人日"这天,家家都要做上一锅清浆子,吃新鲜。试想春节期间吃腻了大鱼大肉,来一碗清爽爽的素菜换换口,那可真叫一个爽。清浆子可趁热吃,也可凉透后用油(猪大油更好)炒着吃。有的地方称其为"小豆腐”或"渣饭",文人雅士美其名曰"仙人脑子"

粉条汤:主料粉条和虾米嘴子。粉条以地瓜坨做的口感最好,且物美价廉。虾米嘴子是打虾米时剩下的下脚料,簸去虾糠,余下的虾头、虾脑等碎料俗称虾米嘴子。将煮好的粉条配以用虾米嘴子煲成的汤,佐以辣椒、葱花,再盛上一勺嫩豆花,鲜香无比。煎饼、酥烧饽、凉粉、粉条汤,绝配。

烫面饺子:用煮肉的高汤加少许盐烫面做饺子皮;用煮熟的五花肉丁、鲜虾仁、鸡蛋皮子、木耳、香菇和瓠子或梢瓜加适量高汤做馅,上笼蒸熟。外地称灌汤蒸饺,赣榆称"烫面饺子"。夏日炎热,食欲不振,来一笼蒸好凉透,皮薄馅嫩,汁多味香的烫面饺子,一碗绿豆稀饭,佐以甜闷瓜和新大蒜,包你胃口大开,食欲大振。

萝卜卷子:主料为萝卜丝、豆腐丁,配虾皮、葱花。制作方式有两种:一是将面擀成大皮子,将拌好的馅均匀地摊在面皮上,卷好,拍扁,切成一块一块,用锅贴熟,称为"贴萝卜卷子";另一种是包成小萝卜卷用平底锅煎熟,称为"煎萝卜卷子"。如以豆腐、虾皮、大葱做成的则称为"豆腐卷子"

葱油饼:用发酵好的面做剂子,擀成薄皮,淋上一层油,撒上用葱花、虾皮拌成的馅,层层卷起,用手轻轻拍成圆饼状,以馅不破皮露出为好。然后放在油锅里煎熟或放在炉里烤熟。外脆里嫩,香气四溢。

锅盔饼:用一半发酵的面掺入一半干面,反复揉匀,使其成为"半死不活"的炝面。擀成如锅盖般大小的饼剂,放入锅中用文火先烙熟一面,然后反扣过来再将另一面烙熟,两面均酥脆喷香,因形同锅盔,故称"锅盔饼"。如放在平底烙熟,则称为"炝面饼"

瓦屋垄子:用不发酵的死面做成,先将和好的面做成剂子,用手揑成一边凸一边凹如同弓形瓦片状,以凹面贴在锅边烙熟,十分筋道垫饥。如做成烧饼状围锅贴一圈烙熟,称作"死锅贴子"。如锅底熬菜,锅边贴饼子,菜熟饼也熟,俗称"一锅出",也称懒汉饭。徐州地锅和洪泽湖活鱼锅贴的制作方式与其略同。


绿豆棋子:将绿豆煮成汤,把面擀成薄皮,切成斜方块,俗称棋子方或白果方,氽入绿豆汤内煮熟即可。如吃咸汤,可加入油盐青菜,汤面俱香。

面鱼子:将面和成稠糊状,用筷子沿碗或盆边将面割入锅中,熟后状似小窜条鱼,故称"面鱼子",如锅里同时放入米饭,米面两吃,则称为"鲤鱼穿沙“。

韭菜盒子:新鲜韭菜洗净切碎,加虾皮、油盐,磕入生鸡蛋搅匀,摊在圆形面皮上,对折,做成碗口大小半圆形的扁饺状,放入锅中两面熥熟。表皮金黄酥脆,馅心韭香味美。因形同扁盒子,故称"韭菜盒子“。

面疙瘩汤:用饭帚蘸水洒在干面粉上,使其形成一个个小面疙瘩。用葱花、虾皮炸锅,水开后,氽入面疙瘩,稍沸即熟。吃前如撒入韭菜或香菜,饭菜俱香。制作工艺简单便捷,分分钟便可搞定,是最受欢迎的家常小吃。

欢迎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历史故事.
电话:13179591120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