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三县长
周明军 李亮
朱爱周、朱秉选、朱明远是原赣榆县罗阳乡朱庄村人,朱爱周、朱秉选是亲兄弟,朱明远是朱爱周的侄子。1939年日寇侵占青口,他们爷三曾在国难当头时期,担负不同政府的赣榆县长。
身处位置不同,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中,力所能及为赣榆作出了自己的事情。
一、朱氏家世
朱爱周先祖,明朝从新县迁至赣榆西南五十里北巷头庄(今沙河镇陈巷村),后又返迁至当路村。康熙十八年由朱魁携子又迁北巷头庄,后分居于北朱庄(今城西朱庄),南朱庄(今墩尚朱庄)。乾隆二十六年创立芸香为堂号,并立朱魁为赣榆芸香堂朱氏迁赣始祖。
至九世朱匡筠生子三,朱效宗、朱考宗、朱敦宗。
十世朱敦宗生子三: 朱贤利,朱贤络,朱贤秩。
十一世朱贤络生子六: 朱秉通、朱秉达、朱秉道、朱秉选、朱秉迪、朱秉莲。
其中,老四朱秉选,字东乔,学名里臣,生子朱其轮;老六朱秉莲,字爱周。
朱考宗一支生子朱贤秀,朱贤秀生子朱秉让,朱秉让生子朱其亮。朱其亮,字明远。
朱爱周与朱明远的父亲朱秉让是同一个曾祖父三服堂兄弟,朱爱周是朱明远堂叔。
二、日寇侵占赣榆
自赣榆被日寇占领,赣榆人民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1939年5月底,青口日军一小队十几人进驻土屋,为镇压群众反抗,活埋该村群众1人。10月,三区游击队干部许广起、刘宏度、刘宏钧等人不幸被沙河汉奸中队长孙生本带领日寇逮捕,被杀死于沙河南门外,
在赣榆人民生灵涂炭之时,朱家兄弟、叔侄都投入到这场保卫战中。
三、临危受命国民政府赣榆县县长
朱爱周( 1901--1940),谱名秉莲,字爱周。江苏赣榆罗阳朱庄村人,少将旅长。
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 1927年任灌云县公安局局长,县常备大队长和县府秘书。
1928年任盐城县公安局局长。
1936年任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南通)区长。
1937年年底南京失守,赣榆县长弃职潜逃,全县混乱。
1938年1月受命任赣榆县县长。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共赴国难。并再三表示:“要当个爱国县长。”朱爱周积极开展抗日动员和组织工作。各阶层人民,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建立了两个常备大队,三个民众自卫大队的抗日武装力量,形成全县共同抗日的局面。
日军滕本大队侵占赣榆县,在青口,在沙河、三洋港、城里等地建立了据点,海赣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1939年3月,朱爱周在赣榆县组织
武装常备总队任总队长。
在朱爱周领导下,青口二区公所蒋亦良等张贴爱国布告,宣传抗日主张。
为了抗战有充足财源,成立地方财务监理委员会,成员有朱爱周、王秀三、徐达人、李霈祆,蒋亦良、李淑瑜、张树人、仲曙楼、宋少峰、陶国坦等。监委会负责统筹全县的粮税事宜统发赣榆田赋流通券,以利商品交流,既保证了部队军费开支,又减轻了人民负担。
朱爱周具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成立抗日总动员委员会,自兼主任,任共产党人开展政训工作,依靠群众团结进步力量,开创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局面。1939年3月,赣榆失守后,转入山中开展游击战,多次与敌作战,予敌沉重打击。活捉敌酋小原角夫、大官留夫、春口等。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获得省政府表扬。
朱爱周任赣榆县长期间创办了《新赣报》、《新闻简报》等,由
朱爱周县长和参谋长乔金亭牺牲后遗体被日军运到青口,他们二人遗体装殓,放在青口前宫供百姓瞻仰。
赣榆晚清秀才,赣榆县墩尚镇武强山村人王童俊,闻朱爱周牺牲噩耗,十分悲痛亲自撰写一副挽联,
存亡继绝,持危扶颠,浩气英风,直如此山并峙;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满腔热血,竟随东海长流。
在朱爱周牺牲三十周年之际,曾任国民党时期江苏省主席,海州人丁治磐中将特别写诗悼念。
碧血青山浩气存,卅年时事不堪论;
乡人愁说常旂盛,一瓣心香万里魂。
后来旅居美国的韦家岭人
我姓何不祥,烈士四十强壮之年,竟死于韦岭;
朱门感荣幸,乡人流离海外之际,仍追念先生。
四、赣榆县第一任伪县长
侵华日寇为了镇压中国人的反日浪潮,日本人利用“以华制华”的政策。
赣榆沦陷后,日寇藤本大队长把朱秉选带走,日寇得知他和朱爱周为亲兄弟,任命他为伪维持会会长,实为伪县长。
朱秉选,字东桥,学名里臣,江北师范毕业,在乡里从事私塾。
朱秉选的长子朱其轮在《朱爱周抗战殉国》经过里面仔细地叙述了其父亲朱秉选被日本鬼子抓去的经过.
民国二十八年二月(
日军滕本大队任朱秉选为赣榆县伪县长,青口商民为求苟安,免于烧杀,听命敌人,组织伪维持分会,由青口人蒋笏山、前清拔贡王锦昌任会长,同时蒋笏山、王锦昌等派人和赣榆县长朱爱周联系,说明了商民为免遭涂炭,组织的维持会是为了麻痹敌人,今后听命于抗日政府,所有税收钱粮由抗日政府派员去清收,后朱爱周派遣办事员张鹏来到青口报界税收。
五、兄弟两县长,布告同上墙
当时敌我双方的县长是亲兄弟,赣榆国民政府县大队的第一大队长朱其轮是敌方伪县长朱秉选的长子,在张贴布告时候,双方的县长是亲兄弟,引起老百姓的误解,周爱周为了民族的大义,在我方的布告中称呼身在敌方朱秉选为“伪”或“逆”,表明汉贼不两立。
而身处敌营的朱秉选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让心腹李怀珍与朱爱周派去的勤务兵联系,把敌人驻扎情况的信息送出去。
当时赣榆传有打油诗“兄弟两县长,布告同上墙,有无勾结事,谁能知其详”
为了赣榆县内不被老百姓误解,意志统一,协力抗敌,朱爱周和朱明远巧设计谋把朱秉选营救出来,送去上海。
有的说赣榆传有打油诗“三个县长都姓朱,不知谁的根子粗”,这句话,实际不实。
朱明远任赣榆抗日民主县长在朱爱周牺牲一年之后的事。
六、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
1940年3月,朱爱周壮烈殉国后,顽固派董毓佩继任县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无法继续合作。同年7月,朱明远参加了中共赣榆工委组织的,以第五区区中队为主要武装力量的东陡岭起义。队伍拉到抗日根据地莒南县北甘霖村组建八路军115师临郯赣东四县边区支队,被任命为司令员,积极配合山东纵队二旅,打回赣榆,消灭董顽主力之后,同年11月30日成立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朱明远被任命为第一任县长。
朱明远,谱名其亮,字明远。1908年生,赣榆县罗阳乡朱庄村人。他1926年中学毕业,考取了上海大夏大学,并打算毕业后到日本留学。思想进步,多次参与学生进步活动,1928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以赤色嫌疑拘捕,生命危在旦夕,幸亏赣榆前清举人朱寿石(朱镜明),通过韩紫石、黄炎培等社会名流出面作保,获释。
1938年初,朱爱周下令全县学校恢复上课,并且聘请朱明远、范树平等回乡筹备建立赣榆县中学,朱明远被委任为教导主任。
同年秋,朱爱周组建县政工大队,自兼大队长,委任朱明远为副大队长主持日常实际工作。朱明远任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其领导的“战时服务团”先后演出了《烙痕》、《放下你的鞭子》等剧。在《放下你的鞭子》一剧中,他和李健(朱明远爱人)扮演男女主角,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40年3月,朱爱周壮烈殉国后,朱明远参加了中共赣榆工委组织的,以第五区区中队为主要武装力量在东陡岭起义。
队伍拉到抗日根据地莒南县北甘霖村组建八路临郯赣东四县边区支队,被任命为司令员。
1941年7月,赣榆县召开第一届参议会。举徐子真为参议长,选举朱明远为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朱氏家族中当时还有许多抗日将领。
朱爱周的侄子朱其璠、朱其轮等。
朱秉选的儿子朱其轮,1908年出生于赣榆县罗阳乡朱庄村,肄业于赣榆县初级中学。北伐后弃文习武,在家乡练习射击每击皆中,号神枪手。一九三八年被朱爱周县长委任为赣榆县常备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一九三九年县常备队扩编为常备旅,升任常备旅第一团团长。
当时外面传有“兄弟两县长,布告同上墙,有无勾结事,谁能知其详”朱爱周和朱其轮为了击碎谣传,主动攻击日寇据点,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历史故事
LyJ湖北 2023-04-13 22:31:40
谢谢您又提到了我曾祖父!我记得你说过我们王家是朱村的,与朱县长他们是同村的吗?赞 1
DongFang江苏 2023-04-13 21:33:28
**族谱:先祖魁公……原籍婺源……《芸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