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莒城的由来

李亮  明军数学  2023-04-17 10:45:05

赣榆莒城的由来

赣榆区塔山镇小莒城村应该是莒国的故都。

从西周初期册封各诸侯国时,在此筑城建都。在春秋期 间莒国范围就在齐越两国之间。国都设在今天赣榆塔山镇小莒城村。在春秋五国的地图中发现,当时莒国的势力范围就在赣榆区及山东莒南县。到春秋五国争霸时,齐越之间有莒之说,勾践北迁琅琊时,莒国的国都还在赣榆莒城。故称赣榆区塔山镇小莒城村为莒国故都。山东省莒县可以说在春秋晚期后才是莒国的国都。
从勾践伐吴,北上迁都琅琊说起。此琅琊是在今日连云港市云台山华盖山一带。琅琊台就是今赣榆区东海中秦山岛(奶奶山)。当时勾践称霸五国之首,在秦山岛与齐国订下海上会盟之约。并在秦山岛刻石籀文。秦始皇公元前二十九年东巡此地,看到当年勾践遗留在秦山岛上籀文后,他命李斯书文并碣石立碑。后被称赣榆八景秦碑籀迹

周武王灭商之后,其军事力量还无法统治东夷这片广阔而又方国林立之地,于是用褒封的方法,对已建国的部族作名义上的认可。莒子国亦在分封之列。《姓氏族谱》记载:莒,赢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斤,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
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引《汉书·地理志》:即丘属东海郡:浦水经琅邪即丘县故城西。《地理志》中有盐官的南莒指的就是今天塔山镇的小莒城村。《地理志》中南莒古称计斤即介根的误作即丘是错误的。《地理志》中所说的莒子初起之地计斤就是莒初之都计斤在今赣榆区小莒城村。
莒国,史载为西周武王封少昊之后赢姓兹舆期于莒,莒国始立,为四等诸侯国,故亦称莒子国。历600余年,传30世,至战国楚简王元年(公元前431)灭于楚。有文献可查的莒国历史始于春秋,而终于战国。赣榆西北部春秋时曾属莒,莒国之初都——渠丘又称计斤,经史界多年的研究考察就在今塔山镇的小莒城村

首先要搞清楚,从文献考察,凡建国者必设都,都就是城,也就是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代都城的建设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左传》有载: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对于小莒城地理位置,无论唐《括地志》或宋《太平寰宇记》都云:莒县,故莒子国也。《地理志》云,周武王封少昊之后赢姓兹舆(期)于莒,始都计(斤),在春秋时徙于莒。迁都的时间和地点说的非常清楚。地方文献记载赣榆古城土城为古计斤,这是地名迁徙,是莒初都的计斤。

据《墨子·非攻中》记载: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来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文中莒的国都在今赣榆区塔山镇小莒城,春秋晚期琅琊尚在越国境内,此时莒国时常受到东边越人骚扰,说明越国有重兵囤聚在附近,越国船多舰强善于海战,有实力沿着连云港海岸往西北攻击登陆,故才造成东部袭扰之说,据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中所记於越徙都琅琊,在晋出公七年,晋出公七年即勾践二十九年(468)迁都,春秋后期吴王夫差曾北上伐齐,吴的国境线曾到达山东南部,也就是在现今连云港境内,越灭吴后,尽得吴之故地,为了争霸,取更多的贡赋,就有必要北上迁都琅琊。
 作为在琅琊(今连云港)土生土长的越王勾践曾孙朱勾,这位越王是位狠角色,他曾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他在位37年,并在公元前414年时灭了滕国,翌年又灭郯国,又削莒。为越国成就一番霸业,朱勾也是越国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越国灭滕、灭郯、亡缯、削莒、侵齐等事件,在朱勾削莒时,莒国国都还在赣榆境内。此时莒国贵族及族人逃避越王朱勾的打击,故北移迁都今山东莒县,建立新的国都。后人故认为莒县一直是莒国都城
在今赣榆县的小莒城一带,而赣榆、祝其、海曲(日照)以及现在的莒南县、莒县都属莒国地域。柜、拒、剧、莒为同音假借。在连岛苏马湾有块国家级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王莽时期界碑里面就出现柜县。当时赣榆境内有柜县。
因此赣榆的小莒城就遗弃在历史长河之中,确被后来之都山东省莒县取而而代之。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历史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夕阳叶子江苏 2023-04-17 10:49:14

不应该是大莒城村吗?姓樊的老祖宗的坟在大莒城村赞 3

大树根江苏 2023-04-17 12:23:18

应该怎样不能作为严密逻辑推出结论来的。需要有证据作为推理。赞 1

厚德载物江苏 2023-05-08 15:35:05

大约1978年左右,在小莒西北角有个土墩,里面出土了不少文物,应该有解释

苍山梧桐江苏 2023-04-17 12:47:01

小莒城是没有问题的[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