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风情|赣榆倪氏无字祖碑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23-08-03 14:21:48

赣榆倪氏无字祖碑

赣榆倪氏迁徙到赣榆约在明万历时期,据带经堂《倪氏宗谱》记载,倪氏九世祖来到赣榆游览,在县城(现在的赣马)西十五里处,发现这儿山清水秀,有河有岭,便在此居住,其去世后,其后世孙倪文纯给立石碑为志。若干年后,倪文纯去世,葬于此处。

倪文纯,字杜青,崇祯八年(1635)岁贡生,官太和训导,改寿州训导、河南教谕。以御李自成功,史可法荐擢太和知县,移知息县,辞不就,奉母以归。倪文纯,为赣榆倪氏第十一世孙,赣榆康熙九年年进士倪长犀的祖父。给事中丁允元、御史刘允谦等多名进士皆出其门。
倪长犀(16311688),倪文纯孙子,倪同德长子,字六通,号郁州。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举人,康熙九年庚戌(1670)科进士殿试中进士。历任河南仪封知县、定南厅知事、湖北谷城知县。卒于谷城县令任上,归葬于赣榆倪林村倪家祖坟,村中人称进士陵就是今天的倪林村。
若干年后,兴起挖坟运动,前人古坟皆不能幸免,首挖倪文纯幕,那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原料制的坟墓,非常费劲,坟挖开,也没见什么值钱宝贝,倪老先生的墓志铭就随处丢弃了。后又挖倪长犀墓,可怎么也挖不动,据说用炸药也没有炸开,考虑到挖倪文纯墓,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文献记载倪长犀一生清贫,再说这个挖坟运动也是讲究经济效益的,再费劲就得不偿失,于是这个康熙年名进士坟墓得以保存到现在。
又过了若干年,兴起考古运动,当年倪大进士写过一篇《地震记》,徐州地区派人前来调查,在倪林村只找到当年遗弃的倪文纯墓志铭,已经是老百姓家的堵鸡屋的门了,倪文纯墓志铭被徐州地区博物馆收藏。
倪长犀在今天还有人关注,不是说他曾编篡《康熙赣榆县志》,也不是说他曾写《地震记》,毕竟修《赣榆县志》不是他一人之功,《地震记》,国内目前发现多处有详细记载,比如蒲松龄所写,沭阳《周氏所宗谱》也有记载。
倪长犀于康熙十四年在河南封县任县令期间,发现了一个人才,就是以后名满天下,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后来张伯行官任江苏巡抚,也给许多赣榆人留下了张伯行报答师父倪长犀的恩情而特开青口港的遐想。
他的诗词存于《栎天阁诗存》一辑。在赣榆的各类历史文献中随处可见倪长犀的诗,如《吴峰望日》、《望秦山》等。倪长犀尤善书法,七字中堂写的行云流水。民国时期赣榆著名的书法家龙秀芝先生对倪长犀的评价可从《题倪长犀书法中堂》“久闻吾邑多君子,倪氏文坛应占先。”中可看见倪长犀书法在书画界所占的地位。康熙十四年《金禳玉》又名《印证》,倪长犀作序,在这本书里,冯泌的《东里子论印》对其恩师评价很高。
康熙十四年至十五年倪长犀在河南仪封任知县,就敢于和贪官污吏做斗争,因为他敢作敢为,违背上官意愿,而被上官弹劾。康熙十八至十九年任定南厅知事,当时的郡守万文麟贪污索贿,倪长犀状告上司,都到了“手口交作”地步,倪长犀遣人京控,万文麟被罢官杀头。康熙二十七年,倪长犀卒于湖北谷城知县任上。正与他的学生张伯行在《祭倪郁洲夫子》文中所说“夫子之逝,悲当若何,又不知千力之筑阳(谷城县别称)见夫子之逝,逝且若何,而吾邑编氓追慕痛悼,受业诸子疾首号泣”。
现存的的这块墓碑,据倪林村倪姓后人介绍,可能是康熙进士倪长犀的墓碑,碑上原有字但字已不可读,但正是这不可读,才有人前去吊唁,前去探访。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