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青口盐课司之疑
原创
李亮
明军数学
2023-08-28 09:33:58
赣榆青口盐课司之疑
李亮
查阅了很多资料,包括嘉庆赣榆县志,
光绪赣榆县志,民国赣榆县志中,都没有记载在赣榆县青口设立盐课司记录。
盐务官分为专职和非专职两类。专职盐务官均设置在产盐区。盐运使
(
从三品
)
的属官有盐运司运同
(
又称同知,从四品
)
,运副
(
盐运司副使,从五品
)
,运判
(
即盐运司运判,从六品
)
等。盐运司的属官还有监挚同知
(
正五品,负责核对盐斤
)
、批验所大使
(
正八品,专掌盐引批验
)
、库大使
(
正八品,掌收纳盐课及其库贮
)
。
盐政,全称“巡视盐政监督御史”,简称巡盐御史、盐政。御史为五品官,但巡盐御史属于钦差,身份地位比较高,是从三品的盐运使的上司,这种现象在清代官制上也是较为特殊的。盐政由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开列上报皇帝选任。若是内务府卿员、司员则由皇帝特旨差往,也带御史衔。
两淮盐运使下设通、泰、淮三分司和
30
个盐场。其中淮安分司后移至海州
(
今连云港
)
,更名为海州分司。盐运分司的长官由盐运司的属官
(
运同、运副、运判
)
兼任,代盐运司直接管辖盐场之盐政并负纠察之责任。各盐场设场大使一人,执掌场课收纳、产收缉私等。
盐课司官名。亦简称盐大使。明清盐课司之主官。掌盐场、盐井产盐、征课事务。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司令设,每司各一人,凡一百五十九人,未入流。隶盐运使司。清初沿置,司各一人,凡一百十四人,为正八品。隶盐运使司或盐法道。光绪志但是在光绪县志有记载
:
在青口设立巡检司,但没有无办公场。同时记载在临兴盐场设有盐课司机构,办公场所设在小河口。《光绪赣榆县志》载
:
巡检在青口无署。。。。。,临兴场盐课司故在小河口,乾隆中署被毁。既復十三年,大使翟汾,旋廢,今寓板浦。说明在乾隆以前
盐课司没有在赣榆青口,而在赣榆小河口。
在《民国赣榆县志》中有记载
:
盐课专项,临兴旧为临洪、兴庄二场共九疃,临洪在海州,赣榆之兴庄场,独有兴庄、唐生口、柘汪三疃,雍正六年併二场为一,改为临兴,治在赣榆小河口。前志併临洪於海州,併兴庄於赣榆小河口非,以地段寥阔仍设两局专管渔盐醃切。海州为临浦局,赣榆为青口局。仍各辖二场旧境一切盐务运销,统归大使。后移治板浦。赣榆为青口局所存焉。根据以上光绪、民国县志记载最早设立盐课司是在赣榆小河口,而不是青口。后迁移到板浦。临洪,兴庄之间空间很大,为了专项管理渔盐,醃切方便,分别在海州设临浦局,管理临洪场一切盐务运销业务。赣榆设青口局。管理兴庄场一切盐务运销业务。统归盐课司大使管理。后迁移到板浦后,只有赣榆青口局保留。
民国志盐课司是清代的,民国叫临兴场,涛青场。清期间赣榆分成三疃,分别是唐河口
(
今青口场
)
、兴庄、柘汪。盐课司设在罗阳小河口。海州、赣榆两地的盐务销售管理中心。兴庄场是赣榆盐务销售中心。在青口设局管理赣榆盐务。青口场成立在民国后期,前身是临兴场,涛青场,何来青口盐课司之说。
但是不知从何冒出青口盐课司的这个机构来?我对此研究者的严谨调查、资料调查来源及治学的证据产生怀疑。纯属于信口开河,没有严谨治学依据。望此研究者要以正史为依据。别在犯下低级的错误呀。
正确称叫法是临兴盐场盐课司青口局。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风情故事
返回
明军文集
列表
扬帆
江苏 2023-08-28 11:32:14
请那些对历史上事情要认真要多查阅历史文献,还原历史正貌。不要信口开河。
返回
明军文集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