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旧事 | 赣榆青口天后宫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23-10-22 09:26:23

青口旧事|赣榆青口天后宫


长久以来,就有写写青口往事的愿望,由于生活紧凑,有点想法稍纵即逝,总扑捉不到, 那些青口街巷旧事对于两鬓花白的人而言,总有着一种久远的时光记忆。


俗话说, “侉十字路、茆(mao)海州,歇么歇么出青口”,十字路、青口、海州历史上同属于连云港(老海州直隶州)三个城镇,青口人说话语境是很特殊的。

青口历史上是海赣经济中心,山西的、山东、安徽的、浙江的商人贸易到青口,多长期在青口居住,虽然人员混杂,但青口属于海滨之城,许多上古音都保存下来,所以青口口音有自己的独特语境。说青口话独特又不特别,因为外地人到青口谈生意,都能听得懂。

提到山西、安徽、浙江商人,就不得不提青口的前、后宫。

历史上的青口就局限在和安圩内外,在这弹丸之地,竟有数座宫殿。

《嘉庆赣榆县志》载:“天后宫二,俱在青口,前宫为本境船户建,后宫各个商所创立”


《光绪赣榆县志》记载赣榆青口天后宫有二,“前宫船户建,后宫商贾建,关帝庙前明及乾隆三十八年建”。

前“天后宫”,又叫“娘娘庙”,赣榆青口老百姓俗称为前宫,在今天的老青口小学的身底。(现在又改为华中路小学,思路总没有历史变得快)


天后,传说是海上神仙,是船家祭祀的主神。相传,天后姓林名默娘,福建莆田人,生于渔家。一天,随父驾船出海捕鱼,归航时,突遇大风暴,父亲不慎落水,默娘舍身跳入海中营救,风大浪涌,被滔滔大浪卷没。默娘遇难后,化为海神,天气恶劣时,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手擎红灯,引导航船化险为夷。

史料记载,明清时赣榆青口港有商船和渔船300多艘,船行25家,油行十三家。青口经济全靠商船把货物运到上海,再从南方运来商品在青口发售,当时船上的设备简陋,出海全凭船老大经验和运气,有极大的风险。因此,船家对海神特别迷信,为了祈求天后娘娘的保佑,赣榆青口大小船户集资建“天后宫”。这就是前“天后宫”


明万历末年兴建,并多次修建,并每年举行三月二十三前宫大会。这就是延续几百年的青口的三二三庙会。

乾隆五年,青口独家开港,青口商业逐渐繁荣,青口港也较为忙碌。安徽、山西、浙江等地的商人接踵而至,在青口设行口店面,建商号。

乾隆年间,由浙江商人在青口设立会馆,余姓商人带人建造关帝庙,地址在后期的老赣榆公安局,现为赣榆大酒店东面。

山西商人在青口关帝庙旁修建天后宫。由于青口在前面已经有一座天后宫,且这座天后宫坐落在青口“后大街”,赣榆人把这座天后宫称呼为“后天后宫”,这就是延续的现在的后宫路。

传说青口后宫兴建时候,青口人欺负外地人,山西商人在盖房子时候用泥挖的沟,不许在别处挖土填埋,山西商人也有个性,专门从山西拉来的煤炭填埋,且不说山西商人的财势,青口人“油嘴尖涮”那还是很有名的。

也许有人抬杠说:那青口人怎么不欺负建造关帝庙浙江商人?其实那位浙江余姓商人是半个青口人,他的老丈人家就是青口有名大姓周家。包括后来的安徽在青口的吕姓商人头领也把女儿嫁给赣榆青口王家。

 

乾隆五年,青口开港,由青口港直达浏河口的豆类运输是源源不断,青口人利用这一机遇,开商号,造货船,山东、山西甚至安徽浙江的客商纷纷在青口设立商号,黄豆,花生等制品被运输到南方,再从南方运回木材,纸厂等,青口成货物的集散地。及嘉庆十八年,浏河入塞,青口人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把对渡到浏河口改为对渡到上海,利润翻倍增长。这样到上海的青口商人多了,为了便于管理,抱团经营,道光二年青口客商集资在上海先典当、至道光五年购置房屋设立了祝其公所,这就是赣榆首次在外地设立的商业会所。

《光绪县志》记载:道光以来,吴、越、燕、齐之海舶,麋集于青口。

在这个背景下,经青口的船只日日增多,由于青口港东移到下口,青口以东海滩形成海叉、滩涂继而形成陆地,有众多船户集资在青口东丁庄前修建了天后宫。

青口东丁庄的天后宫,史料上记载甚少

2016年,我和赣榆文史研究者李亮先生曾专门走访了丁庄村一位老人,据他介绍,清时期有安徽船户集资在而青口丁庄前建有天后宫,这个天后宫属于安徽胡姓商户集资修建,后来许多胡姓人士多留在赣榆居住,据说下口的胡姓有此渊源。

本来丁庄天后宫在青口河河道北,解放后青口河改道,把天后宫后院挖成青口河河道了。经那位老人指点,我们找到了天后宫的遗址,只剩下几根长条石默默守护在青口河边。


在新青口河南岸寻访到王庄的村民,他们说有块天后宫的匾额,在一家巷子头,建造水泥地面时候被人拉走卖了。                     

而青口东丁庄的天后宫是安徽船户集资兴建,是肯定的。特别是最近发现的天后宫匾额,更是添加实物佐证。


赣榆青口天后宫属于山西商人创建,这个山西会馆是山西太谷县商人从九品吕世功率山西十三家商户创立,吕世功的女婿为赣榆人,优贡第六名,曾任山西省候补知县、岳阳知县、浮山知县、江西南昌司令部军法官等职务的王锦昌。后来吕姓后人也多留在青口居住。


行走于古老的青口大街,在这里回忆青口昔日的繁华,追寻先祖的足迹,不用大费周章,古人早有了对青口时光的感喟,明朝嘉靖年间赣榆举人董志毅:紫阳之桥始见虹,青口春潮帆若鸿。

由于自然的变化、城镇的拆迁,青口有的地方失去了昔日的古朴,但透过老青口沧桑历史的外表,仍能读出它骨子里所浸透着的那一股人文气息,让人嗅到了流淌千年的时光味道。



关注“明军数学”,了解赣榆文化历史,讲好赣榆故事

电话:13179591120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