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钦赐的寿榜举人

李 亮  明军数学  2023-11-24 10:16:38

赣榆钦赐的寿榜举人

历史上科举考试有非常严格的制度 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共分为五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一朝试五级。

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二甲、三甲还要在进行一次朝试。依据个人成绩分别授于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外放各地知县等职。

在赣榆历史上出现很多的人考入进士、举人、贡生等等如南宋单公选,明朝的刘守良、田佑,清朝倪长犀、董闰、周萃元等等获得进士。在无意中发现乡试科举中有举人恩科正榜,副榜,寿榜类别。发现赣榆县志中有寿榜举人,还有寿榜副贡。寿榜举人相曰符,同治元年八十二岁入学。同治九年庚午科補行元年壬戍恩科饮赐举人。时年己九十岁。1872(清同治九年)年64《申報》记载:江苏学正彭玖余上奏皇上,赣榆县学附生相曰符,字,星斋。核查墨卷,填写年龄不符,查明相曰符在同治元年的科考中,填写的是八十二岁,到同治九年应该是九十岁了。九十高龄的相曰符,到南京去参加科举考试,大家知道,那时候到南京可是不容易的,先坐小推车到罗阳,再坐船过大沙河,再做小推车到新坝,再坐船过河,一天过去了,还没有出海州呢。到南京要走大个半月,一般身子骨可不称。就是这一位老人,在南京参加清同治九年的科举考试,惊动江苏学正彭玖余、两江总督刘坤一。相曰符,竟然考的不错了,列入寿榜中举了。同时,我也查阅赣榆相氏宗谱,上面也记载相曰符参加江南乡试的时间及钦赐时间,非常吻合。也记载相曰符在一百零六岁时,无疾寿终。有赞:幼嗜诗书,耄猶不懈。学重老成,学富五车。满腹经伦,为人师表。弟子成名,烈烈英风。屡挫不己,老骥伏枥。志存高远,壮心不已。晚节益坚。性度宽弘,宽和处世,百世流芳!     
寿榜副贡有六位赣榆籍分别:张剡同治十二年癸酉科钦赐副贡,时年八十岁。孙恩杨:同治十二年癸酉科钦赐副贡,时年八十一岁,同治十一年入学。孙名鉴:光绪乙酉科钦赐副贡,时年八十一岁。杨名显:光绪辛卯科,钦赐副贡,时年八十一岁。王舜卿:光绪丁酉科钦赐副贡,时年八十一岁。孙名麒:光绪甲午科钦赐副贡,时年八十岁。

关注“明军数学”,了解赣榆文化历史,讲好赣榆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扬帆江苏 2023-11-28 22:03:20

元朝的建立,儒学、儒士失去了其尊崇的地位。郑思肖曾说:“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和文天祥一起抗击过元军的谢枋得也曾经有过“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扬帆江苏 2023-11-28 21:58:24

“副贡”是从乡试落榜生中的优秀者中选拔,相当于一个举人榜的副榜,故曰“副贡”。

海之間江苏 2023-11-24 15:33:39

八九十岁的人还在追求,应该属于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了,或者说是名义上的东西。 科举的考试制度,是非常合理的 这种制度不是学历教育制度,而是政治上的选官制度。与现在的高考是有本质区别的 无论有多少人参加考试,录取名额是有限的。 所以说竞争非常的激烈。 录取比例又非常的小。 三年一次考试,录取100左右的人,放在现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每一个省,每年只招一个人。 这个竞争比例 远远的超过中科院院士的难度 一个秀才的难度已经远超过了考上清北的难度。 所以说范进能考上举人当然要疯了,那举人的难度,与秀才相比,可想象吧 人家范进后来还又考中的进士,那水平是杠杠的

宁阳行江苏 2023-11-24 10:41:15

请问老师:附贡生是什么意思 

作者2023-11-24 10:47:59

附贡生是清代的一种功名,属于例贡生的一种。府、州、县会挑选成绩优异或资深的生员,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副贡生, 乡试中副榜录取的,入国子监,称副贡生。个人之见[抱拳]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