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榆文峰塔
赣榆文峰塔,在赣马高级中学院内,为徐树锷所建。
徐树锷,(1846—1912)字定生,一字淀荪,菕长子,棻从子,工书。光绪丙子科优贡,丁丑朝考一等知县,己酉科举人,湖南长沙举人,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任赣榆知县,赏戴花翎,诰授资政大夫。
时为赣榆县县令的徐树锷对文教事业极为重视,他上任不久就查阅了有关史志资料,发现赣榆在1882年后竟无一人中举,为激励后人上进,改变全县文化落后现状,亲自主持兴建了此塔,取名“文峰”,文峰塔又名铭志塔,砖木结构,八角四层,阁楼式,高14.2米,各层为琉璃瓦檐,下挂铜铃,门窗为砖发券成洞,无棂,塔的一二层为青砖阶梯,可沿塔心盘旋而上;再上层为木梯,沿梯登上塔顶。民国期间文峰塔曾改为“赣榆县中山纪念塔”。1984年,江苏省政府拨专款进行保护性维修,在塔基周围石砌三层八角阶梯式护座,最下层护座边长9米,占地面积413平方米, 
在赣榆许多地方都有徐树锷留下的墨迹,赣榆龙王河北岸董庄村董氏祠堂西院内,有“海上蟠龙”为大清光绪二十有五年已亥中春月,碑右下方正楷竖写“知赣榆县事徐树锷题”。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知县徐树锷途经到赣榆海头镇董庄村,发现奇景。在龙王河北岸董庄村董氏祠堂西院内,一棵龙松树植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长到2米高时,树头主干自然转弯,向东伸展。年深日久,跨经中院,伸向东院。其主干弯处,不断生出新枝,枝劲叶翠,四下延伸,恰似龙爪,张趾舞跃,虬折蜿蜒,密密匝匝,浓荫笼罩3个院落,东西覆压40余米,高处与屋檐平齐,低处举手可攀。隔龙王河远眺龙松,恰似云龙蟠转戏水;近观龙松,犹如置身林海,苍松遮阴,清爽幽深。其景像奇妙异常,实为罕见。
于是县令徐树锷亲笔题镌“海上蟠龙”,立碑树旁。碑高2.27米,宽0.8米,厚0.4米,字径0.33米,碑左上方正楷竖写“大清光绪二十有五年已亥中春月”,碑右下方正楷竖写“知赣榆县事徐树锷题”。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时为赣榆县知事的徐树锷对文教事业极为重视。他上任不久就查阅了有关史志资料,发现赣榆在许多年无人中举。为激励后人上进,改变全县文化落后现状,主持兴建了赣榆文峰塔。文曰:光绪辛丑年冬。东方青天龙,卓此文峰,镇海龙宗,百虎降伏,人民和服,奕世赖福,宦锡显爵,利名高擢,举世大乐,据城临渊,亘古巍然,我铭永传。长沙徐树锷撰。
徐树锷任赣榆知县期间,是题联“专业户”,给赣榆留下许多联语。有坚必克,有敌必摧,一鼓解城围,只今碧血青磷,犹是雄师酣战迹;大节不生,大名不死,千秋崇庙祀,多少黄童白叟,来拜先朝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