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赣榆人是怎么对待松花粉的

周明军  明军数学  2023-12-19 17:06:06

 明朝的赣榆人是怎么对待松花粉的



 

松花粉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天然食品。我国是最早认识和利用松花粉的国家,松花粉被37部药典记载。

全球第一部国家药典《神农本草经》言“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由于松树的花期每年只有三、四天,限制了对松花粉的利用,只有深山隐士和显贵才有机会享用,因而在古代就被奉为“仙药”。清朝贡品把松花粉尊为“天花”,更增加了松花粉的高贵和神秘。

现代《中药八百种详解》《药物性能》记载:补脾益气,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虚胃痛),慢性便秘。近用于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治疗前列腺疾病、阳痿、更年期综合症、便秘、脂肪肝。

中国最早的一部本草是《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汉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神农本草经》记载,松花粉(松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本部第三十四卷记载:“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二三月抽蕤生花,长四五寸,采其花蕊为松黄。”

苏东坡有著名的《花粉歌》

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

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

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苏轼(1037年 —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东坡虽然是诗写的好,也懂养生之道,可惜,他是说在口上,没能坚持吃松花粉 ,享年64岁。

真正能懂松花粉奥妙还是我们赣榆人董杏

董杏(1573-1656)赣榆明朝举人董志毅的第四子,字岁星,号星为。明天启二年岁贡,除休宁训导,迁镇平教谕,曾搜集万历、崇祯年间资料,编修《崇祯赣榆县志》,给赣榆留下明末时期珍贵资料。

董杏老先生不仅善诗,而且还特懂养生。

赣榆董杏先生在《遂初集》中记载的

收松花》

欲效赤松子,延年别有方。

身轻如云叶,寿比金石长。

慨慕兼讨求,至今常茫茫。

忽闻阿卖言,松花药性良。

餐调宜暑月,久久易几肠。

闻自方外友,不敢误毫芒。

布席待风颺。拣撷藏缣囊。

时至常一服,五体定生香。

诤言谱此物,坚贞凌冰霜。

既赋精华质,必滋神髓光。

松膏与松叶,理道无须尝。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学五千文,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太平寰宇记》说赤松子是在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其升天处为赤松涧,故山上有赤松祠,赤松涧。

董杏效仿仙人赤松子,延年益寿的方法,使得身轻如燕,寿命比金石还长。闻得松花的良好药性,“时至常一服,五体定生香”。

董杏生于赣榆赣马,经常到赣榆吴山、夹山游玩,并把松竹种在家里,赣榆董氏祠堂的古龙松一直到解放后才被破坏。董杏亲自采摘松花做成松花茶,招待来访朋友,自己坚持常年坚持饮用松花茶,享年83岁。在明清时期,能有这样的高寿,是非常难得的。

可见,松花粉的应用在赣榆明朝万历年已经有很大功效了。

能把松花粉推到普通百姓手中当属赣榆人周明光,为了更好地造福赣榆人民,他系统地学习了养生理论,手诊技艺,并取得国家级的养生师。

周明光对松花粉功效更是如数家珍,松花粉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30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活性蛋白酶、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松花粉富含的蛋白质多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含量超过牛奶、鸡蛋的5-7倍;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新鲜水果和蔬菜,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之王

作为赣榆手诊第一人的周明光先生认为,如果松花粉治不好的病,药物也无能为力,是有道理的。松花粉重在调理,把疾病挡在身体之外,把大家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松花粉因系人工采集,故具有花源单一、品质纯净、成分稳定,无农药残留物,不含动物激素等特点,并运用破壁技术,更被人体充分吸收。

目前赣榆文旅大开发,特别是开发夹谷文化,夹谷文化是赣榆先秦文化的摇篮,是赣榆区域文化的主题特征,夹谷山是赣榆历史最悠久、史籍中文字记载最多的山。

赣榆夹谷山关于孔子师徒行迹传说更是口口相传,在宏扬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深挖历史文化源头,做大山区文旅产业,积极打造赣榆夹谷文化名片,正当其时。
夹谷山上的松花具有天然特征,没有施肥,没有打药,利用开发夹谷文化的契机,大力推广赣榆夹谷山的松花茶既做大了景区,又做强了经济。


 关注“明军数学”,了解赣榆文化历史,讲好赣榆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