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胡松年墓吗?
明军数学
2024-01-21 10:52:48
偶遇
---
胡松年
作者:老海师的留声记
中秋周末的一个早晨,可谓是天高云淡,我
和
先生又要开车出去到郊外转悠转悠,一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二来也放松放松自己,毕竟也是人到中年了。一般我们都是无目的的出发,那边路好走我们就冲那个方向
“
前进
”
,就这样我们也确实发现家乡有许多好地方,同时也品尝了不少乡间美味。忽的想起了去年和朋友一起去的一个地方,那里的海鲜鸭蛋勾起了我的回味,尤其是那里的秋季风光很美。于是我凭着记忆指挥着先生沿着花果山大道一路向北、过了超长的临洪大桥,沿着桥下河岸上狭窄的水泥路,一直朝着我向往的目的地奔去
......
小路两边的景色很美,一边是随风摇曳的芦苇荡,丰满的芦花仿佛是跳跃的音符在漂移、弥漫着整个河床;路的另一边坡上长着形态各异的、叫不上名字的树,其枝干犹如汉字中的偏旁部首、很有韵味;在树的
“
字里行间
”
种植着棉花,不远处便是
“
金浪翻滚
”
的水稻田,恰似一块巨大的调色板。
“
要是坐着老牛车在这里行走,那才有诗意呢
”
我自言自语道,先生付和着
“
那你就当我开的是牛车吗
”......
车子向前缓缓的移动,远远的有一座水闸,我忙对先生道:
“
就是那儿
”
,当车子靠近时,路边的一块路标告诉我这里是
---
范庄。
这个地方的河有两条,一条是由西南向东北、直奔大海的是临洪河,而和它形成丁字型由西北而来的就叫范河,因而这里的水闸就叫范庄水闸,在这水闸边的一块平滩上,就是我要找的海鲜鸭蛋的
“
原产地
”
。我顺坡而下,刚走了几步,一位中年妇女就迎了过来,我一看正是此方宝地主人的母亲;
“
大嫂还认识我吗?
”
我主动和她打起招呼
“
去年我们来买你家的鸭蛋
...”“
想起了、想起了,可今年没有养鸭子
”
,我大失所望
“
为什么
?”,
这时她的老伴过来,邀请我们去看看他家的新
“
业务
”---
原来的鸭棚已
“
升级
”
为羊圈了。由于年初闹禽流感,就没有养鸭子,改养经济价值高的山羊了。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在他家的周围看看。
“
你们儿子呢
”
我忙问道,
“
在那儿
”
妇人指着房后,我忙过去和这位年轻的九
0
后小伙子打了个招呼。
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一家三口,就给人感觉他们是那么的非常朴实、厚道,好像这满河滩上的芦苇、朴实无华。小伙子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自主创业,承包了这千米河滩,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搞起了生态养殖,
“
海鲜鸭蛋
”
就是他的自创品牌。
我绕过他家的小仓房,来到小伙子干活的地方,眼前出现了一座坟墓。记得去年来的时候,好像看到在房子的后面有一个石头砌的建筑,由于当时天色已晚,没有近距离看看,今天才得以看到真容。我一边往前走、一边问他们
“
这是谁的墓
?”
小伙子母亲告诉我说:
“
俺也不知道,听人家说是修水闸的工程师,他家的人都在海外,俺们逢年过节,按风俗给他烧点纸钱、摆摆贡品祭奠祭奠
”
我边听着来到了墓前,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墓,稍有倾斜的坟墓都是用青石块砌的,在几棵松柏的陪衬下,原本不大的墓显得是那么的肃穆和有点凄凉,然而在墓的顶端,从石头缝中冲天长出一棵榆树来,好像是一只大手在召唤着、很奇特。这是一位什么样人的墓呢,难道真如她们讲的。然而当我走近了、看见墓碑上赫然镌刻着:
“
胡松年先生墓
--
赣榆县水利局立一九八七年九月
”
我震撼了:难道是宋朝和岳飞同期的那个胡松年吗?他的墓为什么在此地?为什么水利局为他立碑呢?为什么
........
要真是胡松年大人的墓,那可真是
....
带着满腹的疑虑,告别了热情的李姓家人。一路上我们思绪万千而百思不得其解。
回到家中,我连忙打开电脑快速搜索,百度里是这样介绍的:
胡松年,字茂老,生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
1087
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公元
1146
年),海州怀仁(今江苏省赣榆县)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幼孤贫,母粥机织,供他读书。松年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公元
1112
年)任潍州教授,八年,经徽宗面试,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十分高兴,说:
“
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
”
。松年迁中书舍人,不久,除给事中、兼侍讲。高宗年间,先后自左朝奉大夫拜吏部尚书,迁端明殿学士,除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副宰相)。又进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胡松年积极抗金,并在军队建设、选用人才、对金斗争策略等重大问题上,都直言敢谏,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后来,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言村(今宜兴宜城东约
4
里处)。他筑堂以自娱,匾日
“
横山
”
,由孙觌题书
“
横山堂
”
。并题诗云:
“
波间指点见青红,雪脊山曾棱倚半空。幻出生绡三四幅,游人浑在画图中。苍云千里荫平宽,露叶风枝绕舍寒。莫遣先生赋归去,且令小吏报平安。
”
松年虽闲居乡间,但仍不忘朝廷之事,对
“
和耀科敛、防秋利害
”
屡有进言,帝皆嘉纳。
他忧国忧民,为官清正。在出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人还未到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便闻风敛迹。他到任以后,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兴利除害等
17
件大事,让广大百姓献计献策,监督执行,深受人民拥护爱戴。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坚决抗金,大造战船,建立水军,加强长江防线,得到朝廷的赏识。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国,不少人感到疑虑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国的任命。在金国朝廷上,不顾个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因主战有功,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朝廷每次给予他的赏赐,都以
“
军兴费广
”
为由拒受。有人劝他积蓄点钱财,留给子孙,他都以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
“
给子孙留财产,会助长子孙懒惰
”
的道理,婉言谢绝。他的高风亮节、优良品质,备受时人的尊敬和后代的赞誉。秦桧当政时.胡松年从不
“
曲意阿附
”
。宋绍兴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讦而引疾辞职,改任宣州知州。绍兴十六年(
1146
年)胡松年病逝,享年
60
岁,墓葬宜城梅林,后迁葬故里。松年平生不喜蓄财,不立异沽名,喜宾客,薪俸收入常不够支用。有人以为子孙计,劝其节用,松年曰:
“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禀,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
又当时秦桧为相,士大夫出于自身安危考虑,多曲意阿附于他,只有松年鄙视秦桧,至死不与秦桧通一封书信。这些,都深得世人的高度赞誉。
胡松年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在《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有诗三首:
月上疏帘,风射小窗,孤馆岑寂。一杯强洗愁怀,万里堪嗟行客。乱山无数,晚秋云物苍然,何如轻抹淮山碧。喜气拂征衣,作眉间黄色。
役役。马头尘暗斜阳,陇首路回飞翼。梦里姑苏城外,钱塘江北。故人应念我,负吹帽佳时、同把金英摘。归路且加鞭,看梅花消息。
《石州词》
歌阕阳关,肠断短亭,惟有离别。画船送我薰风,瘦马迎人飞雪。平生幽梦,岂知塞北江南,而今真叹河山阔。屈指数分携,早许多时节。
愁绝。雁行点点云垂,木叶霏霏霜滑。正是荒城落日,空山残月。一尊谁念我,苦樵悴天涯、陡觉生华发。赖有紫枢人,共扬鞭丹阙。
看完了网上的介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确认我看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家乡名人胡松年大人之墓,我忙给彭老爷子去电话,老人家告诉我,胡松年的墓确实是在赣榆境内,但是具体在那儿他就不知道了,老爷子还告诉我、这可是一位我们连云港市历史上职位最高的、而且最清廉的一位好官,并一再叮嘱要多了解一下,确认是胡松年大人的墓告诉他,并表示要去看看祭拜一下这位令人敬佩的先人。于是我又给几个相关的朋友打电话咨询,他们都明确的告诉我,胡松年的墓就在赣榆县。我庆幸这一次非凡的旅行,真是上天的安排,在我无意之中
“
偶遇
”
了这位德才兼备、刚正不阿、清廉亲民的胡松年大人,我倍感自豪。
写到这我有了诸多想法,政府的有关部门是否应该把这座小小的、然而却是一位伟大的、令家乡人民骄傲的胡松年大人的墓修缮一番呢?是否可以借古喻今、对干部队伍进行廉政教育?还有胡松年大人的后人在哪里以及他的一些不为故乡人们所知的生平轶事;是否可以寻找到他的故居、并为这位历史名人建一座纪念馆
......
倒是这善良的李姓人家,他们以老百姓最朴素的方式,来祭拜一位他们尚切不知是谁的故人。当我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短信告知他们时,小伙子立刻给我回电,内容如下:能与这么一位清官做
“
邻居
”
,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真希望现在的干部们来看看,学习学习。我回电:胡大人会保佑你们平平安安,也会保佑家乡风调雨顺。
编者后注:这是来源于新浪博客的一篇文史爱好者文章,他看到的这个胡松年墓是近代的一位水利专家,非赣榆的宋朝胡松年。赣榆胡松年的墓志寻找历程我们在后面会发布。
关注“明军数学”,了解赣榆文化历史,讲好赣榆故事
返回
明军文集
列表
返回
明军文集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