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翁同龢书札

明军数学  2024-01-23 14:24:49

一册翁同龢书札

商丘.酒仙居

前一时期,日已近暮。下班后步行,闲逛青云街古玩城,盛世古玩店主向酒仙出示了一册清状元翁同龢书札,26.6cm×15.3cm,内收翁同龢致子京先生信函,前后计54页,后增补2页为满洲国总理兼教育部长郑孝胥所作翁函付印述记,封皮虽有些局部污啧,破旧损坏,但书札内容基本完整无缺,随与店主一番商谈后,开价无还,便欣然收而藏之。

阅览书札,细品字句,全部是收录翁同龢晚年写给子京先生的书函汇集。此后一段时间,酒仙与这册书札交上了儿,以至于废寝忘食,遍查典籍,考证不倦——翁同龢,乃吾国近代的大名人,虽非妇孺皆知,也算青史有名,家喻户晓,自是很好考究的了。翁同龢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与许多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同时,这位清廷重臣、两朝帝师还赢得许多天下第一的美誉。青年时代,二十七岁便殿试一甲第一,状元及第。翁同龢工诗、擅画,尤以书法著称于世,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家第一。近代书论家称之为乾嘉后一人同光间天下第一。翁同龢不但是近代重要的思想家,也是晚清书坛重镇。

史书有载:翁同龢生于1830年,卒于1904年,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咸丰六年进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卒后追谥文恭。同治四年,他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光绪元年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光绪帝,翁同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向光绪帝举荐康有为等进步人士,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他力主变法维新,为门生天子光绪帝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揭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由于触犯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翁同龢为此被开缺回籍,且永不录用。难能可贵的是,在晚清极为腐败黑暗的官场中,贪污纳贿,买官鬻爵成风。翁同龢为官数十年,位高权重.却能坚持操守,一生正直清廉,极为难得。以至于晚年被罢官回籍后,竟至于家无薄田输官租,又无一椽安厥居,只好租屋安身。生活上也靠亲友接济,甚至卖掉收藏的字画度日。聊可慰藉的是,在困寓虞山、落魄忧伤的日子里,昔日的门生故旧经常来探望,不时予以馈赠。190474,在风云变幻中饱经忧患的翁同龢,满怀抑郁和凄怆与世长辞了。在临终前,他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短短四句话,道尽了这位松禅老人的宦海沉浮和无限忧伤。当一个人将其终生事业,与民族,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他个人的悲剧也就是时代的悲剧。

然,书札中的子京先生是何许人也?与翁同龢的关系竟是如此的密切?书信往来似家常便饭。酒仙查遍诸多资料,仍是对不上号,便上传博客,留待日后。多少次书房品茗,独坐觅思,面对书札,抚卷而叹。忽于某日,北京某高校的教授博客留言急呼,求酒仙转让书札,言辞切切。酒仙爱藏,岂可易手。后,与教授多次闲暇聊天,方知其是书札中子京先生的后人,并将子京生平及家谱摘要发给酒仙,当下如醍醐灌顶,多日苦思之谜豁然而解,心中实在畅快矣。教授见索购已不可能,便转而求一份复印件。酒仙欣然应允,次日复印后及快递发京,履行承诺,也算成人之美矣。

周子京,名周维都,原名原祁,字子京,生于道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卒于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十四日,乃赣榆青口人氏。子京先生家藏颇多,许多文人字画,不惜重金收藏。周子京对书法有特别的造诣,与清两代帝师翁同龢为莫逆之交。据赣榆周氏家谱所记,周子京的父亲是周定溥,周定溥道光至咸丰年间在京城刑部为官。咸丰元年,捻军四起,一片狼烟,周定溥从北京探亲回家,走到赣榆的路上被捻军抓住,捻军抓到朝廷刑部官员,当然大喜,周定溥自知难逃一死,便举火自焚。周定溥在北京刑部工作时就认识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那时翁心存在皇宫给道光帝当老师,周定溥和翁心存同为朝廷官员,都是江苏老乡,经常来往,周定溥的儿子周子京比翁心存的儿子翁同龢大二岁,故在京城时,因其世交渊源,翁、周二人已是好友。后来,周子京娶了青口许炳蔚的女儿,育二子。因父亲过早去世,周子京不得不挑起家事重担。《民国.赣榆志》载:子京与各大封疆大臣交往。实际上,应是子京到了好友翁同龢家做了西席。翁同龢欣赏子京的学识,且翁也是个大书法家,把子弟交给子京是放心的,而子京也是在翁家认识了许多清政府的朝廷官员。在翁家做了几年西习后,周子京便周游于各封疆大吏之间。但他与翁同龢书信不断,在翁同龢的日记中多有记述对周子京的回信以及周子京的儿子在翁同龢家做客时生病的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周子京在湖北节署去世,乡人谥号先生。在翁同龢写给周子京的书札里,不见半点的官场的客套,尽叙兄弟之间的情谊,或讨论中国之变法,或研究书法,或是家长里短,或互致问候,或研文磨诗,心心相惜,莫逆至极。及至后来,年老的周子京已是家境贫穷,翁同龢写信为之介绍江苏盐道,为他谋职,可见之关心之情。
民国六年,许鼎霖之子从周子京家借去翁同龢写给周子京的书札手稿,付印出版《翁松禅墨迹》第三卷,数量不多,也就是酒仙收藏的这本。书札篇后有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写的周子京之简介。郑孝胥,曾任满洲国总理兼教育部长,是国人众知的大汉奸。据北京教授考证,郑孝胥和许鼎霖为同年举人,在常熟翁同龢家中,郑孝胥和周子京见过面,许鼎霖和周子京又是一街里人。《墨林今话》一书中,记载道光年间琴师袁澄,工山水,郑素庵之琴弟子。工山水,学於周子京,笔甚苍厚。至此,翁氏书札中的子京,乃赣榆的周子京。这一点,通过多方考究、印证,应是确凿无疑的了。
翻阅书札,凝目通览。自成一家,为世所宗。后世书家对他的评价和赞誉实不为过矣。翁同龢以书法名世,满清之后,深为推重。他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清徐珂在《清稗类钞》说: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家沙孟海先生曾评说: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翁同龢传世书迹较多,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擅长,举笔挥洒,轻松自如,使深厚的传统技法与性情抒发之间,和谐一统。特别是那些不被视为书法艺术的手札、文稿和遣怀之作,才最见其真性情。这些行札,点画使转间,即使极细之笔,极干之墨亦决不轻滑而过。在笔毫的控制与纵放之间,使线的意蕴醇厚,越细微不经意处越见功力。一笔一画之中,轻重、疏密、枯润,大起大落,在大开合中显现情绪的生动变化,却又极和谐自然。他的书风,与其淳厚宽博的人格修养相一致。以书如其人而论,于翁同龢最为相宜。他碑帖兼融的书学思想和书法艺术,为晚清书坛增添了一道异彩。
                   2010.12.28日于商丘.酒仙居
编者注:非常感谢商丘酒仙居网友,很遗憾的是酒居仙网友把资料复印邮寄给我后,他这册书忘记在复印室了,后来去查找,没有找到。再次感谢“酒居仙”这位未曾谋面的朋友。
关注“明军数学”,了解赣榆文化历史,讲好赣榆故事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
返回明军文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