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不是说我们学生没有学好,需要的是知识面拓宽。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从海州某自媒体上看出海州某些小学六年级数学考的很好,据说有一个班有十多个多个满分。赣榆的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成绩。双减政策,不是降低难度,而是提质增效。面对灵活的题型,我们同学们该怎么办?市区某自媒体是这样说的:赣榆区学生学习是按部就班,暑假里面在补课班把上学期书学完,寒假里面在补课班把下学期书学完。而市区优秀学生,六年级就学完了初一的课程,初一已经学完了初二的课程,最后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市区的教育宣传也很强大,少年班的招生简章挂在学校网页上,而我们赣榆对少年班的招生是密不外传,偷偷摸摸的。我们赣榆的学生要感谢赣榆教育局的这几任领导,用他(她)们的睿智,化解了许多难题,才有了我们赣榆基础教育的强大,连续几年赣中的统招分数遥遥领先于新海中学。2022年,连云港中考,赣中统招分数线是734分,新海高中的统招分数线是727分;2023年,连云港中考,赣中统招分数线是715分,新海高中的统招分数线是706分。2024年在《赣榆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个新名词“学在赣榆”。往年都是提升赣榆教育,擦亮赣榆教育金子招牌,而现在我们赣榆区是实实在在的全市教育高地,区政府提出的“学在赣榆”,擦亮更高品质“学在赣榆”新品牌。赣榆基础教育的提高吸引了市区及周边学生到赣榆来学习,不仅提高了赣榆教育名气,对赣榆的经济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特别是赣榆区提出的三年千亿目标,振奋人心,江苏海洋大学主校区迁移到赣榆,对赣榆教育能得到更大的提升。2021年,赣榆高级中学第一次招收少年班,这是赣中从小学开始选拔优秀学生,选取优秀的老师指导学习,给那些有志青年,放飞梦想。2021年,在明军托管有12名同学参与学习,在时间紧,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明军托管自编教材,把奥数知识“揉”进小学数学里面,并和初中知识无缝衔接,仅仅辅导13次,其中有8名同学参加考试,被赣榆高级中学少年班录取2名同学。我们赣中少年班已经出成效,据传春节前的创新班考试中,少年班已经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而2021年是赣榆高级中学创新班毕业的一年,这一年,赣中创新班交出了一份傲人的答卷。考入清华大学4名,北大2名,要知道能够被清华、北大等名校抛来“橄榄枝”是非常不容易的,相信同学和赣中老师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特别是全国数学奥赛银牌、国家级一等奖,物理、化学奥赛省一等奖。在这么多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的政府是持续推进“双减提质”,我们的学校更应该提质增效,我们的同学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但是,目前,我们的初一更应该明白,有些数据是无用甚至荒谬的,多年前我们的中学从不拿初一的成绩说事,而现在初一的考了一次试,就宣传有多少考赣中的上线率,这些数据,估计连自己都不相信,初一的多少名,到初三还不知道变成了多少名了,这正如某自媒体说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明了某些老师的不自信。
据网传:2023年赣中少青年班招生,在全区17000名学生中选拔629人参加考试,录取80名同学,其中赣榆实验小学被录取37名同学,三小被录取28名同学,老青小被录取4名同学,新青小被录取2名同学,宁海路小学被录取2名同学。各个小学被录取多少,不是代表这些学校学生是多么优秀,而是这么多的学生早做了准备,从三、四年级已经着手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