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读《抗日烈士纪念塔序文》
封其灿
40多年前《抗日山志》编委会的同志,解读80多年前的碑文,实属不易。2004年冬天,连云港市党史办的同志委托我搜集连云港市抗战碑刻资料,我来到赣榆抗日山,接触到多种碑刻,难难易易,各不相同。其中真正难的是《抗日烈士纪念塔序文》的解读。第一次去抗日山,选择一个晴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正面照相很满意。当照到背面时则不然,阳光过强,照相很暗,无法辨认字迹。又选择一个多云天气,照相不受光线影响,效果不错。整体照、分段照,多照了好几张,对解读碑文很有帮助。
正当我开始解读碑文之时,在朋友的帮助下,我获得一本《抗日山志》。按照图片,我制作一份表格,每行75字,共15行,把确定的字填入对应位置,用他们的释文和碑刻进行对照,把不同的地方标注出来,再按碑貌重新书写一次,请另外两个人共同协助校对。我看电脑中的碑照,一位看志书,另一位看我解读的释文,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审核。经过2个多小时的查对,碑文解读基本完毕。该塔全高14米,塔顶是一尊铁铸的八路军战士,戎装塑像,手握钢枪,英姿飒爽,遥对海疆,浩气凛然。正面由武中奇题写塔名,《抗日烈士纪念塔》,上首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百十五师教导第二旅
”;下首刻“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七日(抗战第五周年纪念日)”,字径难测量。背面刻着旅政治部写的塔序,标题一行,9字,正文13行,每行75字,共974字,落款1行,4字,字径5厘米。由7块高66厘米(第二、四、五、六少一些)、宽80厘米的块石叠加组成。因为塔高耸入云,其字很难用肉眼看准。40多年前,研究抗日山的原始碑文,真的很难,不知费了多少艰辛。20年前,我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通过电脑,多人研究,才勉强完成,通过对《抗日山志》的学习和研究,也发现了14个地方有错,全文966字,有的地方多字,有的地方少字,有的地方漏字,或者是错字。
明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如果有人用到此碑文,一定要细心。

我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是中国共产党党军中的一支劲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武装,是争取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与中国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铁军。他在红军时代,有十年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流了巨量的鲜血,牺牲了无数的头颅;在争取中国人民解放的事业上,贡献了丰功伟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最光辉的篇幅。自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全民族展开神圣抗战以来,我旅指战员,更以百倍的忠勇和牺牲精神,在党中央、集总和我师首长的直接领导下,为争取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而坚决战斗,显示了无比的英勇,尽了最大的牺牲。因而在抗战史上也就创造了最伟大的战绩,给予日寇以最严重的打击和最大的歼灭。回忆抗战开始,日寇企图以武力一举而灭亡我国,由河北直扑山西,势如破竹。我旅奉命开赴前线,在平型关一役,首先就歼灭了日寇自命为最精锐的坂垣师团,给予日寇灭华气焰以迎头痛击,兴奋了全国军民,给予一切恐日病者和唯武器论者一个事实的粉碎,使一切丧失抗战信心和对抗战动摇的人们都坚定起抗日意志,奠定了抗战五年的胜利基础,坚定着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我旅深入于晋冀鲁苏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日寇进行千百次的白刃血战,尤其是山西的午城战斗、广阳战斗、西公岭战斗、油房坪战斗,山东的梁山战斗、陆房战斗、白彦战斗,武安汴桥战斗,胡集重坊战斗,河北的南侯贯战斗,苏北的青口战斗,以及苏鲁边无数次的反扫荡战斗,不仅给予日寇以大量的消灭和严重的打击,而且使敌后千百万人民都坚定起胜利信心,并奋起铁拳与敌人展开斗争。我忠勇指战员在历次战斗中,都竭尽了对于国家民族的忠诚,发扬了伟大的民族气节,以至高无上的牺牲精神,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同凶恶的日寇搏斗到底。同样,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下,我忠勇指战员不仅从各方面去成为团结进步的模范,而且更不顾任何牺牲去进行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英勇斗争。在晋西的反叛逆战役,在鲁西的反汉奸石友三战役以及保卫鲁南根据地堡垒之边联讨逆战役,与天保山剿匪等战役中,我忠勇指战员都不顾头颅热血,为铲除国家民族之蟊贼而坚决战斗。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是我全党全军的光荣.是全中华民族的光荣.也是全世界一切先进人类的光荣。抗战五年以来,我旅无数忠勇指战员因奔驰于民族解放的疆场,有的在酷烈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有的在艰苦工作中消磨了身体。此种精神,成为我党我军光辉示范。为使烈士英名流传万世,为千百万人民瞻仰敬慕,为了继承诸先烈所未竟之神圣事业,并发扬其革命精神于当前和今后的斗争中,特在抗战五周年纪念日,树立纪念塔,并将五年来抗日烈士英名刊载于石,以志不朽,而昭激励。谨序。关注“明军数学”,了解赣榆文化历史,讲好赣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