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榆《周氏族谱 》之一 木刻版族谱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族有谱牒,则人知之所出也。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吾周氏是赣邑名门望族也。明末清初初儒公自沭阳来,卜居於赣榆青口,时至今日,族人已盈万数。寻族中族谱,自乾隆四年谱稿后,至咸丰元年,周氏族谱成谱,周氏宗谱已是赣邑较早的木刻版老谱。
爱莲堂赣榆《周氏族谱 》为周氏八世祖周曰堂修纂,赣榆爱莲堂周氏自明万历初年由沭阳到新坝贸易迁徙赣榆,在明安富乡今赣榆青口大街居住。卷首为咸丰元年周曰堂《周氏族谱引》,后为族谱凡例、四十个排行字、族谱世系图、叙述篇;卷后附赣榆举人顾需周《周氏修桥记》,《周氏烈女传》等。
历史上的赣榆家谱多为毛笔手写,明清时期的木刻版家谱很少,常见的是木刻版格式套写的家谱,这些家谱由于是手工抄录,一个家族只写几本,存量少。由于技术以及木刻版价格昂贵的原因,木刻版少之又少。

道光三十年清杰出的校勘学家、朴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学家、著名书法家许翰在赣榆青口设局刻字,对《说文解字议证》的研究方面,具有时代气息,开拓了训诂学近代研究的先河,对赣榆历史文化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正是这个时候,青口有了刻书局,值咸丰元年青口周家在续谱,周家的家谱得以木刻版出书。
爱莲堂赣榆《周氏宗谱 》为苏式家谱,由右向左,世代直行下垂,像珠子门帘一样,所以又被称为垂珠体。苏式家谱的格式为父子继承、兄弟分支关系更加明确,将同辈人一一排列,然后再起下一行,让人一目了然。民国三年,赣榆七大支李氏续谱,时李氏七大支人数已达十数万人,请赣榆青口名家大儒孝廉方正蒋梦元作序,蒋梦元和青口周家有姻亲,借周氏族谱,仿周氏族谱指导李氏续谱。

蒋梦元,字栩庄,号觉庵,自称为味古逸人。生于咸丰六年闰七月初五,清赣榆青口人。光绪元年廪贡生,宣统元年举为孝廉方正,赏给六品顶戴。与赣榆许家、佘家、周家、徐家、汪家皆有联姻。喜文善书,蝇头小楷写的特好,因为书法举为孝廉方正,赣榆家谱中有多家皆有其题序,许鼎霖的的爱戴碑文也是蒋梦元撰写的。赣榆青口孝廉方正蒋梦元先生撰写的谱序云:“梦个得请而观之条例,一本请旧惟叙述则别,仿同里周氏遗则较更简明”。仔细研究周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就像走进历史文化的大宝藏,披沙识宝,真金自现。
一九八六年的赣榆文史资料第四辑第一篇《古镇青口今昔》的历史沿革中记载:古镇青口,历史悠久。但是关于青口的建制年代,旧志皆把上限断自明“万历”年间,认为,明代以前,青口情况已不可考,明代以前皆不见官方文书。。。。。做出上述结论的根据当地居民家谱,认为青口地区年代最早的家谱是《周氏家谱》,该家谱加载‘明万历年间迁赣邑安富乡(即青口)’。咸丰年的《周氏家谱》是依据乾隆年的族谱编修而成,记载了赣榆青口明万历年间的人物、地形、地貌、地名,是较早用文字记载青口的史料,是早期赣榆文史研究者研究青口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今有人妄自菲薄,提出“参考现代其他姓氏族人的先进做法”。自己不知道周氏家族历史文化的深厚,一叶障目,没有能力挖掘、研究周氏历史文化,采用“拿来主义”,其结果都是浅薄的。《本文只为周家续谱而作,外姓朋友观之权当史料的堆砌》关注“明军数学”,了解赣榆文化历史,讲好赣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