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周(1902-1940) 名秉莲,字爱周,江苏赣榆县罗阳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 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盐城县公安局长,县常备大队长和县府秘书等职。1936年,任江苏第三水警区区长
1938年1月,任国民党赣榆县县长,1940年3月22日深夜,日军突然偷袭朱爱周部驻地,朱爱周县长壮烈殉国。
彭雄(1914-1943),曾用名彭文灿。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2师通信员、通信班班长、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连长、营长,第6师第16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参谋长、补充团团长,黄河支队支队长(司令员),新四军第3师参谋长,第3师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1943年3月17日赴延安途中,于当日凌晨,船驶至连云港北部海域赣榆小沙东海面时,不幸被日军巡逻艇发现,因腿部、胸部多处中弹,伤势严重,壮烈牺牲。时年28岁。
田守尧(1915—1943)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任红25军营长,参加长征。后任新四军3师8旅旅长兼苏北第2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田守尧与3师参谋长彭雄率干部队由海路赴延安学习,3月17日在赣榆县九里乡小沙东黄海海面与日军汽艇遭遇,与敌展开激战,腿部负伤后仍顽强坚持战斗。彭雄牺牲后,田守尧果断指挥大家涉水上岸,并以重伤之躯为同志们开路,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