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抓狂的“初二现象”,据说每个家长都会遇到,你是怎么应对的?(之二)
“初二现象”出现后家长要怎么做
初二阶段,家长注意和孩子、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家长要和学校配合,这三点是关键!具体怎么做,一起来看看!
1、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告诉孩子,多和品行、学习能力与自己差别不大的同学交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学习生活中,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也要对比他的短处加以改正。
2、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常常和学校老师、孩子进行沟通,发掘孩子近期的学科知识薄弱点,共同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及时改正。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领导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
3、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
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充满光亮的,家长作为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引导者,要多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尽量少去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去过分纠缠孩子所犯过的错误。
4、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
看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促进孩子养成习惯,平时学习要抓紧,不能大意。注意加强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触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学习时间,要利用假期多与孩子接触、沟通。
6、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
未来事业的差距。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点一点的提高。
7、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不委屈孩子,不错怪老师。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明军教育认为,跟孩子做朋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在平日生活中,家长应该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平等、真诚、互尊互爱的相处。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人一生可以不做坏事,但绝不可能不做错事。初二则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发展顺利,固然幸运;产生了一点麻烦,一些困惑,也不必紧张。我们应该认识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一个学生不让在校园里犯错,就会留到社会中去犯错,这更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最后明军教育分享给家长一个故事:星期一,有一位老师早上到学校上课,时间已经不早,刚巧路过红绿灯,他在红绿灯那等绿灯,这时候有个别学生怕迟到,跑过红灯,刚巧在等绿灯的人中就有本班的学生,在下午班会上,这位老师点名表扬了这几位没有闯红灯的同学,这时候有一位女生怯声的说“老师,我也是在那等灯”,这位老师问“我没看见你啊?”这位学生回答“我就站在您的身后”
这时候,这位老师当时身上一阵冷汗,心想“如果前面没有学生,我闯了红灯,身后可有双眼睛!”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时刻记住:每个人的身后都会有一双眼睛。
请关注“明军数学”微信订阅号,更多学习资讯分享给大家。
联系电话:1318647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