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为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2020年6月19日,新海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研组举行校本研修活动,武兴华老师执教校园普法公开课“叩问《民法典》问世”,深受到听课师生广泛好评。


武兴华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 遵循学生主体参与原则 采用“活动型课型”设计 尝试议题式教学 注重挖掘《民法典》法条背后的价值 弘扬法治精神 让学生在议题讨论中 感悟国家法治的进步 获得精神成长
活动一
“《民法典》知多少”

以知识竞赛进行《民法典》宣传,采取抢答方式进行,竞赛小组分别以“美好人生 法治同行”“明德崇法 笃行致知”“百行德为首 万事法为先”“开启法律明灯 照亮人生前程”为参赛口号,参与团队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单行本。
《民法典》单行本进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为开展下一环节实施议题学习提供第一手资料。
活动二
“《民法典》学习答辩会”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设置四个子议题:“护航市场经济的《民法典》”“秉持人民至上的《民法典》”“敢于与时俱进的《民法典》”“彰显中国特色的《民法典》”,学习小组依次作主题阐释,阐释形式活泼多样,或者以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的表达体系展示思维的严谨与语言的魅力,或者通过“情景剧”展演描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向“三权分置”后的美丽画卷,或者以婚姻家庭制度为例,通过“角色模拟”彰显《民法典》的人本情怀。

学生姚默雅搜集了《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研究资料,在比较差异中阐释我国新时代民法典的鲜明特色。在议题阐释中融入教师“问辩”,实施知识迁移运用。对于议题讨论中的“堵点”问题,教师巧妙点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分享了《民法典》的学习感悟。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高昂的热情,也表现出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展现了新时代高中生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活动三
“《民法典》进校园方案设计”
创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在《求是》杂志第12期发表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作为背景材料,设计《民法典》进校园可行路径引,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参与能力。
课堂结语
让我们从现在起,学习民法典,运用民法典,在生活中学习民法典,在学习民法典中感悟高品质的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让我们的美丽人生与法同行!
为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趋势,新海高级中学高度重视校园普法工作,推进育人方式转型。学校依托“传承普爱•助力学生行健远航”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拓展教师课程视野,引领思政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重返教育的精神山水;设立思政大讲堂,探索“以文史证哲学”,促进“文史哲”贯通融合,引领优秀学子搭乘“强基计划”第一列快车;“法治时评”将生活点燃,营造“依法说事 依法论理”话语环境,打造“弘扬法治的思政课”特色课堂;注重“事实逻辑”“知识逻辑”“思维逻辑”三结合,引领青年学子美丽人生与法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