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领,实现学校健康发展;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以搭建多元发展平台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生的成长实现学校品牌发展。 一、铸就德高业精、善思乐学、开拓创新的三支队伍 (一)教干队伍——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 我校教干队伍结构合理,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团结协作,有创新能力,在师生员工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校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9岁,年富力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均主持过省级及以上课题,均参加过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岗位任职培训。班子成员整体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勤勉敬业,垂范在先,以人格魅力凝聚了人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力量。 全体教干都能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敬业奉公、团结协作、身先士卒、勇于开拓,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教师队伍——德艺双馨 爱岗敬业 师德师风建设。我校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开展一系列活动:“修师德 强师能 树师表”——承诺宣誓、教师礼仪培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活动、“把廉洁自律带回家”主题教育活动、“践行劳模精神,彰显教师风采”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评教、师德考核等系列活动。这些扎实有效的活动引领了我校师德师风的健康发展。 近三年来,学校还通过校本培训、新教师上岗宣誓仪式、“远离有偿家教”倡议与签名、教师节表彰、“师德征文”、“教师回报社会”、“师德大讨论”、“有效教学”、“大手拉小手”扶贫帮困等活动,促使全体教师的师德、师能有了明显提高。学校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优秀教师”、“教研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激励广大教师师德师能提高的评选活动,在校园传递着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 近三年来,东海高级中学教师先后有近百人次获得省市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市县优秀园丁、师德模范、最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有400余人次教师在省、市、县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有陈伟娜老师在全国物理优秀课比赛和省物理优质课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李凤君老师获省级录像课一等奖,王毅老师在省级优质课中获得一等奖,俞寅子老师在省“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中获二等奖;盛兰柱老师获市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大赛一等奖,另有7人获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8人获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庄术东老师的《过往佛迹》入选江苏省首届水粉画展。 三年来,东海高级中学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各学科开设省市县级示范课、观摩课和讲座一千多节(次);同时我校每学期各学科都至少承办1次市级及以上教研活动、3次以上县教研活动,提供示范、观摩课供兄弟学校老师学习和研讨,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兄弟学校一致好评。 强化专业培训,打造优秀群体。近三年,学校不断加大培训投入,保证教师培训的多样化和经常化、制度化。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工作,并注重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考查,同时以校本培训为渠道,以教师个人业务学习及教学反思为补充。 校本培训。我校教师校本培训以全员培训为阵地,借助专家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技能比赛、以考代训、青蓝工程、专业发展沙龙、课题研究、教育叙事、专题研讨、专题培训、学历进修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各学科专业技能培训等远程培训。全校教师全员参加江苏省教师教育平台培训,如融合知识教育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现了参训人员合格率100%。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 专家引领。近三年,学校先后邀请数十位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讲座。其中有北大教授陈跃红、张莉娟、吴泰然、雷兴山、张侠,南京大学桑志芹教授,复旦大学赵在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省社科院研究室王铁军教授,南师大汪少华、宁连华教授,心理学专家刘希良,省数学教研员李善良、生物教研员吴举宏;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潘懋院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新强院长,江苏师范大学华桂宏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教授,新东方教育行政院贾云海院长;省特级教师曹瑞斌、沈中尧、鞠九兵、李震、曾荣、周中森、李其柱、刘俊利、周志等。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桑志芹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朱恩俊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潘大春教授、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大学刘旭博士、江苏省政府督学李震教授等专家学者为全体教师作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等方面讲座,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同伴互助。我校每学期都开展“听课评课”月活动,全体教师“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在互听互评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每周一次定时间、地点、人员、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之间研讨沟通提供了方便,在同行互助中教师共同成长;各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在学科教学探究活动中都能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 在“推门课、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评优课”等活动中,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中注重交流评价,既交流了教学思想和方法,又实现了同伴互助共同提升共同成长。 每月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班主任每周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研讨;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进行一次管理研训;学校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教师论坛、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优秀教师传、帮、带效果突出,近三年我校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有12人次获奖。 校外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在职读研和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积极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学研究活动。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到兄弟学校挂职支教交流,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和引领作用。通过支教帮扶活动老师们师德素养及业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校每年都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近三年先后安排16位老师前往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考察培训。每位教师回国后均执教示范课、发表高质量的考察报告。 考察学习。近三年,学校加大教师到全国名校考察学习的力度。先后由校长、副校长带队共21批次212位中层领导及教师到河北衡水中学、山东龙口一中、南京29中、南京13中、南通海门中学、南通如东中学、徐州一中、无锡天一中学、无锡锡山高级中学、赣榆海头高级中学、沭阳高级中学、淮安清江中学、徐州睢宁高级中学、连云港高级中学等学校考察学习,借鉴名校的很多成功经验,撰写了高质量的考察报告,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推广落实。 此外,图书馆及时订购最新教学、教育理论书籍,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拓宽专业视野。学校2014年、2015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师陶杯”教科研论文评选组织奖、2013-2015年连云港市“师训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攀升。学校根据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人格发展需要,并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在开足上好必修课同时,还在选修课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和体现地域特征的选修科目。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省东中大讲堂、专业沙龙等活动,助推教师快速成长,一支以名教师为引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合作奉献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三)学生队伍——健康活泼 善思乐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践行“人本立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强化常规管理,培养文明素养。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量化管理,提出做一个“内有气质、外有形象、品学兼优”的学生成长目标。学校制定了《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关于对学生实行个人品行量化积分管理的有关规定》、《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校园管理规定(学生篇)》、《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和《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以《规矩方圆》为校本教材,以扎实开展“规范在行动”活动为切入点,精心打造“爱心、诚信、责任”三张德育名片。 学校德育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学生形象”入手,努力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制定并落实各项常规管理要求;第二阶段,从“内在气质”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学校以“行知思想,求真文化”贯穿学风建设始终,各项制度在学生们常态化的活动中得以体现,如学生值周组、每日一歌、每日宣誓等。学校每年一度的三大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活动已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年一次的“十佳青年学生”、“百名优秀学生”、“十佳歌手”、“十佳主持人”及“青春飞扬 校园之星”系列评比张扬了学生个性;“十八岁成人仪式”、入团第一课、模拟少年法庭、青年志愿者、“谛听天籁·感悟自然”远足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学生会成员值周、学生评教、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文明监督岗、班徽班旗评比、学生食堂监督小组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健康成长。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狠抓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学校聘请了东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付亮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1至2次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广大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上,学校心理咨询室,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校学生不仅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而且活跃在省市县开展的各项艺体活动中,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1年7月我校获省“建党90周年第6届中国青少年艺术优秀组织单位”奖。2012年8月在“奥雷光电杯”省少年儿童乒乓球冠军赛上,获少年甲组女子团体第二名和少年甲组女子双打第五名。2013年2月,东海高级中学的朗诵《中华少年》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中学甲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绘画“《春光》”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中学甲组一等奖,东海高级中学同时获得此次展演活动“精神风貌奖”。2013年11月获得“省第七届体育舞蹈锦标赛”高中组团体总分第六名、优秀组织奖、中学组校园集体舞创编舞一等奖、校园华尔兹二等奖、中学组校园集体舞(恰恰操)二等奖。2014年7月获“省第九届南外杯中学生棋类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2014年7月获“省第十二届悦达杯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精神文明运动队”。2015年7月“戴南高中杯”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我校获得省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4年11月我校“水晶心文学社”获得全国“百牛学生社团”同时被评为“连云港市十佳学生社团”。在江苏省“高考作文杯”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连续三年因取得优异成绩而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2013年我校连续获得江苏省“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集体”奖。 2015年,东海高级中学学生姜南同学被评为省“最美中学生”,全市唯一,展示了东中学子的风采。 注重主体作用,培养自我管理。学校团委建立健全了团干会和学生会制度。学生会成员由学生代表民主选举产生,在团委领导下,学生会制定工作计划,成立文明监督岗,直接参与卫生、仪容仪表、宿舍内务、自习课纪律、课间跑操、集会等检查,形成“日反馈、周汇报”的长效机制,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既增长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激情;既培养了责任心,又锻炼了自身的管理能力。 通过班委会、学生会、团支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无人监考考场、参加中心值周组、校园义务劳动等活动,来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强化校风、学风建设。我校团委多次荣获市县“青年文明号”和“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完善德育网络,彰显活动特色。学校注重与家庭、社会沟通,学校与连云港市网上家长学校合作,利用网络平台,架构“家校心桥”,家长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学校通过平台及时发布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在校情况,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育人理念。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进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德育工作开展。 深化爱国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德育实效。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教育。 德育活动常态化,常态活动专题化,专题活动特色化,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托学校德育基地开展党团系列教育活动;依托地博园、史韵园进行勿忘历史、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团队教育;依托校史展馆开展主题班会,追寻校史,培养学生求真品格。基于此展开常态化的专题活动:利用课间操,强身健体,自信自强。军训、入党入团宣誓,爱国主义歌曲大合唱、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激励斗志;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开展对贫困学生的爱心捐助、感恩节、母亲节等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激发学生内心正能量;开展广播操比赛、班歌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生动活泼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每学年开展一次“青春飞扬 校园之星”系列活动,对评选出来的校园百名优秀学生、十佳青年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评选优秀班会,优秀班主任,以典型引领德育教育;组织开设励志德育活动课程,开设以励志为主题的班会课,把德育教育贯彻到学科课程中,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开展给父母一封信、征文、书法、演讲、歌咏比赛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爱国、诚信、敬业、责任等主题教育,融入日常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中。 特色的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涵养了学生内在品质,为学生张扬个性、多元发展提供了舞台,有效地践行了“发扬求真精神,守望尊严教育,为学生幸福完整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 二、教海探索聚焦问题,彰显科研领航特色 “科研兴校”是东海高级中学走内涵发展道路,谋求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科研兴教,培养智慧型教师群体”是东海高级中学教科研工作追求目标。 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培训”为途径,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积极开展行动研究,研究在规范办学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减负增效。 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基于教学实践,进行“草根式”课题研究。这种研究,富有鲜明的“本土化”、“校本化”的特征,课题研究不拘一格,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立足课堂主阵地,展开行动研究,成果丰硕。其中赵鑫军的《教师积极心理个性品质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关系的研究》、孙西荣的《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实践研究》、熊如佐的《高中数学教学“微专题”的适当选取与策略研究》等课题都聚焦“角色转换”“高效课堂”、“思维+”等前沿话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明确的目标,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热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12月,赵鑫军校长的专著《唯有幸福真教育》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周景雨老师的散文集《青青河边草》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赞赏。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874篇,其中4篇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转载,32篇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五四杯”、“师陶杯”“教海探航”“园丁杯”等论文和课件微课制作比赛中,有246篇论文在省市获奖;课件获省市奖78件。 独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能力已经具备。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各学科已经研发并不断完善了校本课程(选修Ⅱ),包括《中学环境生物学教程》《孔子智慧与现代文明》《东海名人纪略》《书法教程》《东海水晶的开发利用》《爱国诗鉴》《生物标本的制作》《水晶工艺品制作》等一系列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近三年来,东海高级中学自主研发的课程曾10多次在市县开示范课、观摩课,为市、县兄弟学校老师提供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质课程,学生满意率95%以上。《中学环境生物学教程——高中新课标地方教材》,曾获江苏省中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二等奖;2013年4月我校李凤君、马玉录两位教师开发的《东海县地方特色文化名录》在江苏省“全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2014年2月我校通用技术教师孙静的《简单结构的设计》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活动中被评为“学科精品课程”(全省入选46个)。 三、课改点燃学生智慧,释放师生最大潜能 在提升教师本身业务素质的同时,不断要求教师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革新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武装自己,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践行。 学校举办了“新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会”、“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骨干教师研讨会”、“课堂转型升级推进月动员会”,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关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大讨论(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重在达成共识,重在转变观念,重在落地生根,努力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善于学习、善于反思;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涵养师德,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 面向未来,教书育人,提升自我。 广大教师恪尽职守,探索创新,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而扎实的教学风格感染并激励着莘莘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内涵: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勤勉创新、诲人不倦, 涌现出了一大批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名师。 “6+1高效课堂”:立足书本基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达到“求真”育人效果,东海高级中学全面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教学管理,实施“6+1”课改。“6+1”课改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加强师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改革管理和评价方式,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6+1高效课堂”的内涵和路径:“6+1高效课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6+1”模式中的“6”,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模式中的“1”,即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是迁移运用。 精品课、典型课和示范课。首先,要求教研组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使教与学合一、和谐。其次,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使课堂教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备课做到“四结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教学方法与备学习方法相结合、备知识传授与备能力培养相结合、备教师活动与备学生活动相结合。再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使课堂“两主”得以充分发挥。另外,潜心营造既紧张又愉快的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始终保持集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使学生的心境始终感到愉悦。课堂教学做到“八必须”: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必须体现教改思想、必须理顺设计思路、必须重视学生活动、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必须精心安排时间、必须科学设计板书、必须及时进行反思。最后,推出了名师的精品课和典型课来示范,并给以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每周每个学科组推出两节优质课(一节是名师的示范课,一节是新教师的展示课)。让在省市基本功大赛中获奖的教师上公开课,让开课成为一种荣誉,形成“人人开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的良好氛围。 在拔尖人才培养上,从学生的个性角度出发,以培养出视野宽、思维广、创新强、起点高的优秀学生为目标,创造性提出并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学习共同体”,精心选苗,悉心育苗,三年一盘棋,统筹兼顾,通过整合资源,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管理上采取“柔性化管理”、“个性化引领”、“特色化发展”的策略;遵循科学规律,对尖子生的培养由“博”入“精”,由“细”入“微”,着力在“土壤”(外在环境与条件因素等)和“种子”(主体内在因素,具备创新潜质、有能力“冒”出来的杰出人才苗子)的两大条件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 成立奥赛辅导中心,协调并保障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奥赛捷报频传。2013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学科奥赛,黄思川获全国数学一等奖,鲁小康、张汉林分获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仇立松等获省一等奖,伏贵荣等60人获省级二、三等奖,市级奖92人;2014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学科奥赛,周典获全国生物一等奖省一等奖,潘益言等8人获省一等奖,王延庆等87人获省级二、三等奖,市级奖110人;2015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学科奥赛,张朔、周涛分获全国化学二等奖省一等奖,张瑾获全国生物二等奖省一等奖、周天祥等4人获全国生物三等奖省一等奖,尹志等10人获得省一等奖,张鸣轩等75人获省级二、三等奖,市级奖92人。 四、发挥资源优势,凸显辐射功能 我校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本地区有效地发挥出了应有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成为全县教育发展的龙头、全市教育发展的先锋。 我校是东海教育的龙头,先后对县内的白塔高级中学、房山高级中学、石榴高级中学、桃林中学等兄弟学校进行对口帮扶,送教入校,培训师资,赠送设备,使得帮扶学校更新观念,获得快速进步。 近三年,东海高级中学分别举办了市“青蓝课程”高中课程(数学、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展示项目:每次活动都有百余位市内外同行参加,展示项目通过校本研修、同课异构、专家点评、教师交流、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研讨交流学习机会,在全市起到示范作用。每学期我校多次承担市县多项教育教学教研的研讨、交流工作。扎实开展“名师工作室”学科研训活动,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名师讲座”、“名师团队”、“名师课题”,建立人才高地,带动其他兄弟学校勇于探索,不断进步。 在全省以及全市范围相关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东海高级中学多次介绍相关经验。三年来,如皋市教育集团、邳州市教育考察团等先后来校考察。睢宁高级中学、贾汪高级中学、海州高级中学、连云港高级中学、赣榆一中等兄弟学校由校长率领教干教师先后来校全天候参观学习。2013年3月,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检查视导专题培训会议上,专门介绍了我校的“创建课程基地,促进特色发展”的课程基地建设经验;2014年11月,江苏“教学新时空▪名校课程基地”现场推进会上,播放了我校近13分钟的地质生命课程基地视频,省教研室同时上传了该视频;2015年4月,海州湾校长峰会,东海高级中学就教学改革经验作了专题发言。2013年11月、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三个年度的市高中教学过程监控及质量评估中,东海高级中学在教学管理、办学成绩、特色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我校开展的入团第一课活动得到省市县各级团组织的表彰,并制作成视频作为示范课加以推广。2016年6月,东海高级中学荣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