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位于东海县西双湖景区东侧,项目总投资2.3亿元,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2.4万平方米。于2012年3月启动建设,2013年10月1日开馆。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水晶为主题的博物馆,是一座涵盖了水晶收藏展示、文物、硅工业产品、书画作品收藏展示和城市建设成就展示的综合博物馆,按国家级博物馆进行设计。博物馆地上五层,由南北两个独立单体通过连廊连接,地下一层连成整体。整个建筑外形复杂,屋面为竖向折线形,东西方向的上下楼层通过40度或140度斜面连接在一起,酷似水晶原石,建成后将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斜屋面屋脊最高处32.5米,外形平面尺寸84.3米x91.5米。 该博物馆是东海县政府大力发展东海水晶产业的一大实事工程,建成后的水晶博物馆将成为东海水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一大标志性地标建筑。该馆将集水晶收藏展示、硅材料工业展示、水晶知识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将汇聚东海及世界各地品质最好、工艺最精美的天然水晶奇石和水晶工艺品,演示天然水晶形成的奇特景观,向世界展示水晶世界的晶莹之美与无穷魅力,对于提升东海的水晶产业竞争力,促进水晶与文化的融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东海水晶博物馆主要功能 东海水晶博物馆主要有五大功能:水晶展览、硅工业展览、历史文物展览、文化展览、城市规划展览等。 1.水晶展览 主要包括水晶原石展览厅和水晶精品展览厅。 水晶原石展览厅:展厅面积1500余平方米,充分展示了水晶原石的生成经过(三维火山喷发形成水晶的壮观场面),各种各样的水晶原生矿体,原始人类运用水晶、石英制造各种石器同野兽、恶劣大自然搏斗、生存的场景,直至现代人手工挖掘出水晶的画面。 水晶精品展览厅: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重点介绍了水晶精品奇石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水晶的功能,大量展出中国水晶博物馆收藏的各类水晶奇石、工业品等。 2.硅工业展览 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水晶灯硅工业产业在东海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历届水晶节的盛况,集中展示了全县各企业生产的硅工业产品以及产品在各个技术领域的作用。 3.历史文物展览 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集中展出了全县境内出土的各类重要历史文物,包括尹湾六号汉墓复原陈列等。 4.文化展览 展厅面积1500余平方米,集中展出了馆藏近现代书法大师真迹400余幅及东海少儿版画精品。 此外,水晶博物馆内还开设开天辟地厅、鬼斧神工厅、气象万千厅、姹紫嫣红厅、精品展示厅和学术研讨厅六个展厅,馆内将搜集东海及世界各地品质最好、工艺最精美的天然水晶奇石和水晶工艺品,并合理使用高科技展示技术,从不同角度立体化、多手段展示了水晶世界的晶莹之美与无穷魅力。 三、东海水晶与水晶文化 东海水晶以储量大、质地纯正而著称于世,境内水晶储量达30万吨,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二氧化硅成分高达99.99%,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水晶之都,“东海水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陈列于中国地质博物馆重达3.5吨的“水晶大王”即出自东海。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就率先建起全国首家水晶专业市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年成交额20亿元、年吸引海内外商家游客数十万人次的中国东海水晶工艺礼品城。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国际水晶珠宝城也已投入使用。东海已成为人们欣赏水晶、接触水晶、研究水晶、收藏水晶和购销水晶的最佳选择。要看水晶到东海,东海有座水晶宫。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如今在东海正变成美丽的现实。 1.美丽的传说 古往今来,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莫过于水晶。它常被人们比作贞洁少女的泪珠,夏夜天穹的繁星,圣人智慧的结晶,大地万物的精华。人们还给珍奇的水晶赋予许多美丽的神话事故,把象征、希望和一个个不解之谜寄托于它。 有关东海水晶的来历,民间广泛流传两个故事。一种传说,这里的水晶是由天上的晶牛带来的。据讲早先东海牛山脚下有个种瓜老汉,摆弄了一辈子西瓜。这年春旱,牛山都干裂了缝。瓜老汉种了五亩西瓜,每天拼死拼活担水浇灌才保住了一个西瓜。西瓜越长越大,不觉竟有笆斗大。这天晌午,邻村财主“烂膏药”走得口渴,非要买这个瓜解渴。老汉正迟疑,这时忽然从瓜肚子里传来牛的哀求声:“瓜爷爷,我是牛山的神牛,你快救救我。”瓜老汉觉得奇怪,问:“你怎么钻到瓜肚子里了?”牛说:“天太热, 我渴极了钻到这瓜里喝瓜汁,撑得出不来了。”“我怎么救你呢?”瓜老汉急得直搓手。牛说:“这西瓜你千万不可卖给那坏蛋,他若进贡皇上,牛山就没宝啦!你趁早把西瓜打开,放我出去。” 正说间,烂膏药使唤家丁前来抢西瓜,说时迟那时快,瓜老汉挥刀朝西瓜劈下,就听“轰隆”一声,一道金光从瓜里射出来,照亮了半边天空。整个牛山放光闪烁。再看,跟着金光奔出来的那头晶牛拉个晶硫子,晶明透亮,把人的眼睛都照花了。神牛见了老汉,跪倒就磕头:“瓜爷爷,你这地里有晶豆子,收吧!” 烂膏药瞧见了晶牛,大喜过望,忙使唤家丁:“牛怕三撑,快撒开拦住,逮住晶牛,得晶硫子,水晶豆子!” 一伙家丁团团将晶牛围住,晶牛东奔西突,晶硫子拉到哪里,哪里晶光闪烁。晶牛左冲右闯也出不了重围,瓜老汉急了,使刀背照准牛屁股“咚”地掴了一下,喊声:“还不快点走!”只听“哞”的一声吼,晶牛负痛窜将起来, 一下子将烂膏药撞个七窍流血,过后腾空朝牛山奔去,只见牛山金光一炸,晶牛一头钻进山肚里去了。家丁们哭丧着脸,收拾烂膏药尸首拉了回去。瓜老汉再定神细看,满地上点点火亮蹦跳,他找来钗锨一挖,挖出些亮晶晶、水灵灵的石头,原来竟是些值钱的水晶石。 此外,东海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天上一头神牛偷下凡间,偷吃瓜农的西瓜,被瓜园的主人发现,一路追赶,从西南到东北,神牛一边奔跑,一边撒尿,清纯的牛尿浸到哪块地里,哪块地里就长出了水晶。 2.水晶名称的由来 依据亚洲宝石协会(GIG)的报告,引用《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闽主作紫微宫,饰以水晶。”《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玛瑙为之,曲尽巧妙,非人间所有。”《<艾青诗选>自序》:“凝思花露形状,喜爱水晶的素质。” 3.水晶的理化性质 水晶(Crystal)是一种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Quartz Crystal),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西方国家认为只要是透明的都是水晶,所以水晶这个词包含了无色透明的玻璃(K9类,普通玻璃发蓝),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矿石。中国古老的水晶名称是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种称呼,因此,为了便于区分,国际上通常以(Rockcrystal)来特指天然水晶。发育良好的单晶为六方锥体,所以通常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一般为无色、灰色、乳白色,含其他矿物元素时呈紫、红、烟、茶等。 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结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带绿色的砂金水晶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灰绿色荧光。具有猫眼、虹彩和砂金效应。水晶具压电性。 (1)化学成分:二氧化硅,化学成分中含Si—46.7%,O—53.3%。由于含有不同的混入物而呈现多种颜色。紫色和绿色是由铁(Fe2+)离子致色,紫色也可由钛(Ti4+)所致,其他颜色由色心所致色。 (2)伴生矿物成分:针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石榴石、绿泥石等包裹体;发晶中则含有肉眼可见的似头发状的针状矿物的包裹体形成。含锰和铁者称紫水晶;含铁者( 呈金黄色或柠檬色 )称黄水晶;含锰和钛呈玫瑰色者称蔷薇石英,即粉水晶;烟色者称烟水晶;褐色者称茶晶;黑色透明者称为墨晶。 (3)结构形态:结晶完美的水晶晶体属三方晶系,常呈六棱柱状,柱体为一头尖或两头尖,多条长柱体连结在一块,通称晶簇,美丽而壮观,形状可谓是千姿百态。 (4)水晶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这意味着一定体积水晶的水晶观赏石重量,是相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块状变种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5)水晶条痕色:无色。矿物粉末的颜色叫条痕。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留自色,是比矿物的颜色更为可靠的鉴定特征之一。 (6)水晶的硬度:硬度7,为摩氏硬度,相当于钢锉一般坚硬。 (7)透明标准:水晶透明度与透过它的光的质与量有关。光线透明过厚度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图像。如果底像不够清楚,仅见轮廓,那便是半透明。 (8)水晶光泽:玻璃光泽。无论在抛光面上还是在破口都是如此。光泽,指宝石表面对光线反射的一种光学性质。水晶既不像星光蓝宝石和星光宝石那样反射出绮丽的星光形条纹,又不像月光石那样发出淡蓝色波形光彩,更不像欧泊石那样闪烁着五颜六色。观察水晶的光泽,可用手握着它,以灯光或窗户投进来的光线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与光泽强弱有关。 (9)水晶折射率:1.544-1.553,几乎不超出此范围。——折射率,是当光由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值。 (10)水晶重折射率:0.009(最大),此值非常稳定。 (11)水晶光性特征:一轴晶正光性。 (12)水晶色散:0.013。——色散是说宝石的折射率随照明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例如,钻石对红光折射为2.405;对绿光为2.427;紫光为2.449。 (13)熔点:水晶熔点为1713℃。——其受热易碎的特性,是在实验时发现的。将水晶放在喷焰器的烈焰燃烤,除非有很好的保护,且慢慢冷却,否则晶体容易碎裂。这一脾性,古人已摸透。 (14)解理:无解理。——所谓解理是指矿物被打击时,沿一定方向有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根据解理的程度可以分为五类: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无解理,水晶属于无解理。 (15)断口:贝壳状。——断口也叫破口。它是指矿物被打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破裂裂面凹凸不平称为断口。根据断口的形状可分为贝壳状和锯齿状。 (16)外貌形体:水晶属于三方晶系,但很多人误认为水晶是六方晶系,因为水晶常呈六棱柱状,柱体为一头尖或两头尖。水晶的晶体通常较大,从数毫米到数米不等,若干水晶晶体生长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水晶簇了,美丽而壮观。 4.东海水晶的优势 东海水晶含二氧化硅99.99%。东海水晶与其他地区的水晶相比:水晶的硬度更大,水晶的晶体很剔透。东海盛产的高质水晶有:白水晶,浅紫色水晶,茶晶,浅黄色水晶。 想要形成一个质量好、产量高、储藏量大的水晶矿地最重要的是看当地的地质条件,天然水晶的形成和生长对环境的要求条件是很苛刻的,这也是世界上为什么水晶的散布少的原因。 “东海水晶”产于北纬34.6°、东经118.8°附近,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地方,这里地处江苏北部,北与鲁南接壤,境内有小山,多丘陵。东海水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面是东海水晶为什么产的水晶是最好的原因: 第一,必要的种子。有了水晶种子才能生长,水晶种子,矿物学家称之为籽晶、晶芽,东海县处在苏北鲁南地区,大面积的变质岩广泛发育,在变质岩中含有很多石英颗粒,这些石英颗粒为水晶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种子。 第二,必要的营养液。任何生物生长都需要营养液,水晶生长也必需要富裕的营养液,这种营养液便是富含二氧化硅的溶液,只有当二氧化硅溶液达到饱和时,水晶才会生长。东海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的岩浆岩,岩浆岩形成后期将有大量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为水晶形成提供丰富营养,同时东海大面积变质岩在变质进程中形成在大量的富含二氧化硅的变质热液,这二股营养液结合补给,给东海水晶形成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第三,必要的运送营养液的管道。人体中有大量的血管,经过这些血管,把营养物质运送到人体的各部分,人体才能正常发育长大。运送水晶营养液也需很多管道,这些管道,地质学家称之断裂构造。东海县地处郯城至芦沟大断裂构造的东侧,次级断裂构造非常发育,这些断裂构造为水晶营养液的运送提供了管道。 第四,水晶的生长、发育、长大必需的空间。通常挖水晶的百姓都知道,只有在洞中才能挖到水晶,这个洞便是水晶生长的地方,生长的空间,地质学家称之为晶洞。据地质观察,一种晶洞是散布在断裂构造的交错、拐弯或膨大部分,另一种晶洞是同溶蚀形成的晶洞。就东海来看,以溶蚀形成晶洞中的水晶质量最好,个儿也最大。 第五,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也是水晶生长的必要条件。水晶的形成与长大还必须在特定的温度与压力条件下才能完成。据大量田野地质观察及人工合成水晶的测验,水晶的形成温度通常在400度左右,压力通常是高于1000个大气压。 5.东海的水晶文化 东海的水晶文化是水晶爱好者在长期收藏和研究后的新文化产物,是对自然矿物赋予生命力的文化运动。洁白无瑕的白水晶被人们认为是纯洁的象征,更被年轻的朋友们与纯洁的爱情联想在一起。不同的水晶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紫水晶被人们喻为大红大紫,深受明星朋友的喜爱。水晶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文明精神,因此水晶也是灵魂的物化。水晶文化从根本上诠释了水晶的特性和内涵,帮助了人们打开通往水晶世界的大门。 (1)水晶文化的起因 水晶文化的产生可追溯到1990年的夏天。受水晶文化兴起的影响,东海水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晶收藏第一人”(现任《石来运好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景强先生,热爱美术,喜欢构思。凭借着智慧和眼光,他在复杂的水晶市场中游刃有余,进而开启了水晶文化的先河,开创了天然水晶行业的新时代。朱景强先生将艺术与文化融入到水晶中的思维创新,历史性地改变了水晶行业的整体面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水晶的认识。 朱景强先生的第一项创举,是将一块天然水晶赋予一个生动的名字“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第一块被人类发现的钛晶水晶,此类水晶十分稀少,赋有水晶中的奔驰之美誉,业内人士都称它为天然水晶观赏石鼻祖,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哈雷彗星的问世骤然改变了天然水晶市场发展的格局,并带动了人们收藏水晶的热潮。独特的观赏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水晶转瞬成为珠宝、奇石、收藏。 (2)朱景强与水晶文化(哈雷彗星的发现) 现任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水晶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的朱景强讲述了当年发现哈雷彗星的情景。时任东海县重点中学教师的他初入水晶行业,是当时最早经营水晶的人之一。厚实的文化基础,使他在短短几年间,就以惊人的成绩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作为东海第一批开发水晶的人士,朱景强先生自打进入水晶行业,便献身于东海水晶行业发展的事业中,并将研究水晶文化作为他毕生的职责与使命。 20世纪90年代东海风涌水晶潮,丰富多彩的水晶复杂多变,致使很多人不解其真谛而望石兴叹。初期的水晶行业以生产水晶手链、项链、眼镜为主,以白色无杂质的透明体水晶原料为主,而有杂质及包裹体水晶都被人们当成垃圾随意丢弃。整个行业的产品可谓是千篇一律,品种单一,彰显不出水晶珠宝的特点。然而令人们意想不到是,水晶产业以及水晶文化的兴起却源于一块仅有火柴盒般大小的包裹体含杂质的水晶。 199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朱景强漫步到东海的水晶交易市场,一位水晶毛石商人向他兜售一块仅重200多克的包裹体钛晶水晶(此类水晶外面包裹着一层如同石头外表一样的皮肤,肉眼难以分辨内部情况)。当时从开采时被碰坏的一角看到里面有几根呈束状放射体的金发丝,端部还有一块约4毫米的白色晶体被包裹在内,专业叫法叫二次结晶,很是神奇,朱景强悄然喜欢上了这块石头,问价:“多少钱”, “12元”,没有还价便以12元买了下来。回家之后边观赏边琢磨这块水晶“外表被一层丑陋的皮肤包裹着看不到内部的构造,如何才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出这块水晶的美呢?”出于好奇,按捺不住的心情,促使他马上找到专业人打磨,按其基本特征,以圆形为导向打磨成一个椭圆型水晶球。抛光后的晶体里面清晰的呈现几条柱状金发丝,倾斜排列直射端部的白色晶体,帮助加工的人建议将其白色晶体去掉,朱景强没同意,他觉得这个点状物使本身就神奇的水晶更显独特。看起来貌似幻境里的一些画面,仔细端详发现它酷似哈雷彗星,斟酌良久,最终以此命名。至此,东海县水晶行业第一个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被命名的水晶问世,在中国掀起了一道壮丽的波澜。 后来哈雷彗星被带到东南亚珠宝展览会上标价300元,因大多数人们不了解水晶,不敢贸然接受,几天下来没人要,又带了回来。(今天一些业内人聊此话题感慨的说:“幸亏当时没有卖掉,不然水晶观赏石市场和水晶文化不知要往后拖延多少年。”)一次郑州举办的珠宝交易会彻底改变了哈雷彗星的命运,一位外商试探出价6000元想据为己有,从300元到6000元,着实让人看到这块石头非凡的潜在价值。有句话讲:“黄金有价玉(石)无价。”这次朱景强先生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卖掉。再后来哈雷彗星在北京展览,一位韩国商人出价万元。在90年代,全国各地万元户正深受大众追捧。一块200多克的小水晶卖到了万元。此事迅即成为东海水晶行业的天字一号新闻,消息不胫而走,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地质矿产报》等诸多媒体都发表了这则新闻。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诸多东海人把先辈们不曾有的审美目光投向水晶,人们从象形文化着眼,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包罗万象的水晶取上一个吉祥的、颇具韵味的名字,唐诗宋词,历史典故,或诙谐庄重。一块块石头被赋予清新、高雅的文化内涵。 水晶里面有景致,世间万物都可以在水晶的包裹体里找到相似的缩影。朱老师讲:“景,在于发现”,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后来人们都纷纷找朱老师给自己水晶取名字,景石《太阳的故乡》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位初入水晶行业的爱好者购买了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水晶,专门找到朱老师给这块石头取个名。这块水晶上面是绿发晶体,下半部是红发晶体,绿的部分如郁郁葱葱的山体植物,红的部分似火山喷发或满天彩霞。在场的人们众说纷纭,都沾边,但都不尽如人意。经过一番观察斟酌,朱景强建议命名为《太阳的故乡》。因为逼真,亲切,唯美又雅俗共赏,所以话音刚落,在场的人一片叫好。据说这块观赏石卖了十几万。如今凡经朱老师命名的水晶观赏石都堪为经典,而这一切都是文化赋予水晶的价值。其开拓者是朱景强,弘扬普及的也是朱景强,他的名字注定要记录在东海水晶行业发展的史册上。 (3)东海水晶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水晶美学文化的创新和升华,诸多东海人开始把前辈们不曾有的审美目光投向水晶,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包裹万象的水晶石起上一个个吉祥、美感和颇具韵味的名字,或取自唐诗宋词,或取自历史典故,或诙谐,或庄重。经过慧眼识宝,加工润色,辅之以清新、高雅的文化亮点与内涵,使得一块块几元几十元或几百元买的水晶原石,便卖到几百元数千元上万元乃至过百万元。使得原本几百万元多至几千万元的水晶观赏石增值数十亿元身价。至于带动全国乃至全球的水晶增值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就更难估算了。 水晶之美,水晶之热也真切感染着水晶之都的文化人。近年来,他们以水晶为题材相继创作了电视剧《水晶缘》、《血染紫晶》和电视专题片《水晶文化》、《水晶诗画》、《水晶人家》等,其中《水晶缘》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以水晶为主题的群众性诗歌散文美术书法创作更是如火如荼。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东海唱响“水晶之恋”,心连心艺术团来到东海推出“地质之歌”大型文艺演出;央视《走遍中国》也把东海水晶美好的故事传说传播开去。2013年秋天举办了以奇石神水、魅力晶都为主题的第12届中国·东海水晶节,展示水晶之美,弘扬水晶文化,推进水晶产业,从而以水晶为媒介,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此外,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对于珍藏世界各地水晶奇石和水晶工艺品,演示天然水晶形成的奇特景观,展示水晶世界的晶莹之美与无穷魅力,促进水晶与文化的融合及东海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推进以水晶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和科普旅游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6.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 “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是东海县人民政府于1991年正式开始打造的一个节庆品牌,每两年10月前后举办一次,每次历时10天左右,以水晶为纽带,连结五湖四海。自1991年以来,东海先后成功举办12届“中国东海水晶节”。节日期间,以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为中心,相继成功举办水晶精品拍卖、全国楹联大赛、东海少儿版画展、水晶雕刻品大赛、温泉沐浴节、温泉开发论坛、“千名客商看东海”等一系列贴近水晶、贴近东海的文化交流、经贸展览、投资恳谈、研讨交流等活动,充分演绎了东海水晶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无限魅力,进一步打响了东海水晶品牌,扩大了东海的知名度,促进了广泛的经贸交流,推动了东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7.东海县的水晶协会 (1)东海县水晶精品研究会 东海县第一个水晶行业商会“东海县水晶精品研究会”成立与公元1993年,朱景强先生担任会长。研究会的成员数百人,都是天然水晶经营者和收藏者,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本土人士为代表。会长朱景强,戴海量、周毅、严奉林、李先进等为副会长,秘书长李印中,吴兆娥、苗运勤等被选为常务理事。研究会的成立对东海天然水晶行业及水晶文化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目的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让天然水晶变成精品,进一步推动东海水晶行业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发现与多次的创新,东海形成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内涵深厚、前景广阔的水晶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海水晶,目前,研究会致力于水晶文化的传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参加大型珠宝、水晶艺术珍品展览会,与各界朋友相识、相知、相从,扩大东海水晶在全国的影响。 (2)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 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是东海县委、县政府发起组织,由水晶文化工作者、热心水晶文化的经营者、理论工作者、管理者、宣传工作者等自愿结成的地方性群众学术团体,是非盈利的社会组织。该研究会于2011年6月经省文化厅、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研究会将贯彻党的基本方针,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民主,崇尚科学,开展学术上的自由,倡导创新、求实和协作的精神,广泛团结广大水晶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为促进全省水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 8.东海的水晶交易市场 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水晶专业市场和世界水晶的集散基地,东海县有着众多水晶交易市场,如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全国文明市场)、水晶汇、东海国际水晶珠宝城(国家AAAA级旅游购物景区)、天成国际水晶珠宝城、曲阳水晶街、水晶博物馆等。 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营业面积达35500平方米,营业人员5000多名,年交易额已达30亿元,其中进出口额占30%以上。水晶城内配备高科技技术鉴定器,满足人们购买的需求。 于2006年兴建的东海国际水晶珠宝城,总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城内设有水晶珠宝精品区、水晶工艺品区、水晶原石区、人工合成水晶区、珠宝饰品区等区域,并特别设置餐饮区、休闲区、商务区、东海国际水晶珠宝城务区等配套空间,购物、餐饮、商务功能一应俱全,让消费者享受“一站式”服务的便利。 新建的天城国际水晶珠宝城,于2011年5月以投入使用;位于水晶城东边的水晶汇,已经基本完工,即可投入使用; 建立于东海新城区西双湖景区旁的“东海县水晶博物馆”也已经投入使用,这里将汇聚东海品质最好、工艺最精美的天然水晶工艺,向世界展示东海,展示中国的特色。 9.东海水晶的盛誉 2012年的金秋十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峰会”暨首届“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系列评选颁奖典礼上,东海水晶获评“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旅游地理标志产品”,也是苏北地区唯一上榜的旅游地理标志产品。 此次峰会及评选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组委会与长三角经济社会研究所联合主办,东方早报社独家承办。参与此次峰会和颁奖典礼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与长三角优秀城市代表等近两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首次对长三角经济及旅游业,尤其是新兴的慢生活旅游的走向和前景进行了梳理、探讨和展望。此次评选范围涵盖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及安徽省沿长江各地市区域,由国家有关部门和沪苏浙皖四省市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以及全国10家主流媒体30位资深记者组成的媒体评审团分别评估计分后产生。与会专家认为,慢生活旅游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长三角旅游产业本身就具有客源市场优势,如果结合“慢生活”主题,经过有效筛选、规划与整合,在未来完全可以打造出“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圈”。本次系列评选活动还包括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风景区(古镇)、长三角最具影响力地标度假酒店等奖项。 东海县有1500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域储有丰富的水晶和石英,石英储量约3亿吨,水晶储量约30万吨,存储量占全国70%以上,是全国有名的“水晶之都”,先后获得“中国政务商务礼品基地”、“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水晶之都”等荣誉称号,建有全国最大的水晶专业交易市场,是世界重要的水晶交易集散地。近年来,东海县以打造“国际知名水晶之都”为目的,加快水晶产业向“品牌集聚化、销售连锁化、产业规模化、服务提升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水晶加工企业3000余家,形成年产2000万件水晶饰品、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年接待海内外客商80万人次,水晶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成为全国惟一的集水晶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集散地。 10.东海水晶大记事 1958年东海县房山乡挖出一个长1.7m、短径1.2m、重4.35t的“水晶大王”,现存放于国家地质博物馆。 1983在东海县驼峰乡挖出一个重2.14吨水晶二王。 1976年精选32.2吨精品水晶原料溶制毛主席水晶棺。 1991年石来运好水晶董事长朱景强开创了水晶观赏石审美先河。 1992年水晶市场开业。 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东海水晶市场。 1995年中国东海水晶城落成。 1996年石圃水晶董事长段德功开创了水晶原石观赏石市场。 今天的东海已是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东海水晶的工艺水平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准。今日的东海正以水晶为桥梁让世界认识东海,也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