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差异化教学:让每位学生都享受成长的快乐——读格利•格雷戈里等著的《差异化教学》有感 ...

2016-11-1 19:54| 发布者: 东海高级中学| 查看: 253| 评论: 0

摘要: 众所周知,新的学习中大约98%通过感觉(主要是视觉、触觉和听觉经验)进入大脑。味觉和嗅觉也是有用的学习通道,但在课堂中用得不多。大多数人都有学习方式的偏好。例如,有些人愿意通过聆听、讨论和记笔记来学习, ...

众所周知,新的学习中大约98%通过感觉(主要是视觉、触觉和听觉经验)进入大脑。味觉和嗅觉也是有用的学习通道,但在课堂中用得不多。大多数人都有学习方式的偏好。例如,有些人愿意通过聆听、讨论和记笔记来学习,而有些人需要看到信息、有学习的视觉表征时能够学得更好,还有些人更愿意在做中学。有些学生会说,“告诉我信息,让我去做吧。”

身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如果你头疼于管理学生、困惑于学生的差异,请将《差异化教学》一书作为帮你解除难题的灵丹妙药!

《差异化教学》是十余位差异化教学领域的专家智慧的结晶,为我们编织了一张清晰的、系统的“差异化教学”的知识网络。本书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表格、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是一本集案例、理论于一体的教育前沿读本。书中的十三位专家在差异化教学领域颇有研究,已出版了多本差异化教学方面的畅销书。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已经实施了差异化教学。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在育人和教学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因材施教,孩子才能正常成长。

不过,《差异化教学》毕竟是在孔子教育思想基础上经过二千多年的教育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教育论著,所以本书更详实、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注重学生的个性研究。

一、了解人的学习差异性

如同医生为病人治疗要先进行诊断,教育临床诊断是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没有教学临床诊断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在《差异化教学》一书中,唐娜·沃克·泰尔斯顿通过教育认知规律来研究课堂实践和学生需求。她介绍了神经可塑性的概念,阐明了大脑神经元在人的一生中的生长能力以及连接能力的基本观点,引用了玛丽昂·戴门德的关于大鼠树突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研究。泰尔斯顿还描述了学生表现出的听觉的、视觉的和动觉的模式和行为,提出通过各种触及每个人上述模式和行为的途径来将这些优势最大化的方法。

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即对于不同刺激会持续发生改变的方式)对于形成偏爱的学习方式有促进作用。根据斯普伦格(Sprenger,2002)的观点,这些偏爱或优势可能通过积极的经验而发生。“我们以最容易、最快捷的方式使用神经网络来解决问题。当我们持续使用那些相同的神经元时,连接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因此,如果一个听觉学习者从倾听和对话中获得积极的结果时,他(或她)就会持续使用这种偏好,而且这种模式会因使用而加强”。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那些所谓的“慢”学生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用最适合他(或她)的模式重新做(Jensen,1997)。

二、正视人的学习差异性

每个学生个体的遗传及所处的环境不同,致使学生的性格、气质以及学习、认知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教学。

听觉型学习者是那些当他们聆听和讨论信息时记忆最佳的人。听觉信息被加工并存储于大脑两侧的颞叶(Jensen,2006)。听觉型的学生在课堂中大约占20%。他们喜欢听讲,能够很好地适应听课,并且在传统的学校中往往是成功的。不过,为了让信息对听觉型学习者有个人的意义,就需要由学习者讨论或说出来,只是听或记笔记是不够的。斯普伦格曾论述过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学习者的信念,即信息具有个人意义。对这些学习者而言,给予他们时间向自己表达或彼此交谈时,意义才会发生。

斯普伦格(Sprenger,2002)提供了其他一些可以帮助识别这些学生的信息。课堂中的听觉型学习者可能具有下列行为方式:

(1)当你讲话时他们可能会朝窗外张望,但是能够完全意识到所讲的是什么。这样的学生不需要为了学习而注视教师以形成一种视觉情境。

(2)他们喜欢交谈和讨论。在他(或她)有机会与别人或自己讨论时,学习才会变得有意义。事实上,听觉型学习者默读时嘴唇可能会动。

(3)如果没有机会进行口头活动,那么让他们长时间坐着会有困难。

还有一点重要的补充是,尽管这些学生通过听觉的学习效果最佳,但是简单的演讲形式也会让他们厌倦。苏萨(Sousa,2006)等人的研究表明,我们都会在演讲进行了15或20分钟后分心。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分心的时间相当短,大约为10分钟。目前的数据表明,对成年人和儿童来说,这些数字可能会略有下降,这是受“瞬间呈现一切”(instant everything)技术的影响。例如,我们曾经说过,可以用儿童的年龄来测定他(她)能够一次听多久,即6岁的孩子大约可以听6分钟。不过,研究证据也指出,倾听的时间跨度正随着技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而缩短。

苏萨指出,工作记忆是暂时的,并且在决定是否丢弃信息前处理信息的时间很短。正如我在前面谈到的,青春期前的儿童一般的时间跨度是5~10分钟,青少年是10~15分钟。根据这一观点,中学教师应该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来介绍知识,随后用活动或讨论来强化学习,小学教师应该以4~7分钟为参考。苏萨把教学环节称为“黄金时间”。她认为,在课堂的最初20分钟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应该在这段时间内教授新的、重要的知识。

三、利用人的学习差异性

利用差异资源进行教学就是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各种差异,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通过各种教学策略使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最终促成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化教学并非意味着教师必须用几种方式来教同样的课,而是指应该应用各种不同技巧;差异化教学还意味着对于第一次没有学会的学生,第二次要用另一种适合该学生的不同方式。詹森(1997)指出,对于学习慢的人,我们只有使用最适合他们的模式教授时他们才能学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建构学生的学习轮廓,帮助他们从学习者的角度来了解自己,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来了解自己,优化自己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优势方面的知识来提供多样化的方式,以获得注意、加工信息和创作作品。玛丽莉·斯普伦格对学习风格、帮助教师利用学习风格的知识进行教学和再教学的技巧做了论述,还提供了帮助教师和学生识别学习者优势的工具。

玛丽莉·斯普伦格强调了营造促成全体学生学习的氛围的重要性。差异化教学的关键是要考虑到大脑的安全需要,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可以促进或阻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关于基本需要和情绪智力,玛丽莉·斯普伦格引用了心理学家马斯洛、戈尔曼的观点,提出了营造积极课堂环境氛围的建议,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安全感、被包容,是学习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四、开展差异性教学

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教育不是为了消灭差异,也不可能消灭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再是原来的差异,而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发展、提高与飞跃。“基于‘差异’”,这是差异教育的逻辑起点。差异化教育与所有教育一样,是要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差异化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顾优生、放弃差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而是一种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最近发展区且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的扬长补短教育。为适应不同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确立了“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身心两健的现代公民”课程培养目标和“遵循均衡性、加强综合性、提供选择性”的课程设置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

“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较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效率可提高50%。”正如华国栋教授在《差异教学策略》一书中所言,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来细化和区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可保证学习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发展水平过渡。

五、实施差异化评价

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同一个班级讲授同一个内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也会出现极大的不同。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达到相同的水平,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后进生的学习达到最低要求,让优秀的同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学生第一次考试得了80分,第二次考试得了85分,这名学生是否进步?研究结果表明,试卷难度系数不同,不能简单地以分数的增减来判断学生进步与否。在差异化教育实践中,采用标准分的评价方式来追踪学生的学业成绩。用标准分的方式,克服了试卷难度干扰和绝对名次的不公正性,它所描述的是与平均值的偏离度;用电脑绘制成折线图,可以更加科学、直观、有效地衡量学生的状况。

毕业班考试定位于诊断,修业班考试定位为检验;学月考试定位于检验,期末考试定位为诊断;优生班考试定位于反馈,差生班考试定位为激励……小学命题难度比为8:1:1;初中命题难度比为7:2:1;高中优生班命题难度比为5:3:2,高中差生班命题难度比为6:2:2。为充分发挥一份试卷的作用,可以采用“考后100分”的方法;为激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命制附加题的方法……差异化评价,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的考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利。

根据差异化的目标,学样可采取内差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不同评价方法,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业和素质发展,建构具有个性特色的差异化体系。“内差异评价”是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知道自己进退与否,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制定新的目标;“多元化评价”是在对学生个体评价时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角度等方面采用多元化方式;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重点强调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入学测评、差异中心测评建议、学生发展目标,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在进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时,强调定性评价,考试后通过学生成绩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各科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总之,学生是学校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文化成绩不佳的学生,在其它领域可能表现得尤为突出,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发现并挖掘学生的特质,有计划、有目标地加以培养,争取为社会多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2 13:09 , Processed in 0.1154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