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本文从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出发,谈几点关于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实现教育梦想的认识。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教育梦想 认识 作为一名从事班级管理十几年的班主任,我的梦是甘于奉献并全心投入班级管理,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实现教育梦想的翼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班级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的主阵地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参与班级活动的班级主体。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管理的成效和目标达成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前景。如果把班级比作“船”,学生比作“船员”,那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就是“舵和舵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把好舵撑好船,及时有效地落实学校的政策、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唯有如此,才能扬起风帆实现师生的教育梦想。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就要督促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如果学生遇到问题,班主任就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遭受挫折,班主任就要安慰学生慰藉给他温暖。班主任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要让学生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班主任通过掌好班级管理之舵,处理好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就能引领学生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的特殊角色,是班集体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包括要进行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学生干部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领导之间关系,还包括进行班集体与班级外各种关系。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是手机、电脑、互联网,民主意识强。班主任要协调好学生与同学、老师、年级以及学校的关系,让学生感觉自己教育主体的地位得到体现与强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要采取具体的措施,组织并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管理中要学会倾听,做学生的朋友,逐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2.管理中要学会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搞清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搞清学生心理需求,才能在班级管理中选择合适的做法和方式,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3.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也包括在他们犯错误时不要让他们在班级学生和家长面前太过于丢面子。只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先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班主任,进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4.管理中要学会鼓励学生,学会期待学生。中学生虽然已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自制力仍然比较差。他们往往会在学习时间干一些诸如开小差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经常会因为种种原因失落气馁。这时打击批评往往起不到太好的效果。既然如此,班主任就要多理解、多鼓励、多期许。也许班主任的一两句的诚恳慰藉,就能让他们很快从阴霾中走出来;也许班主任的一句鼓励的话,就能够激发出他们追求成功的动力。 三、班级管理成效是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标准 融合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习目标的一剂良方。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与学的关系,这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所表现的接受、反感、恐惧、紧张、抑郁、对抗等方面的关系。 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能够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包括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提供重要保障。 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两“静”两“动”、教师的两“高”两“低”来优化教学。学生的两“动”两“静”,即要让学生在课堂思考与练习时要静,课堂互动学习时要动,遇到问题思维跟老师冲突时要冷静,课后经常找老师沟通请教为动。教师的两“高”两“低”,即为教师的精力投入要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要高,教师在教与学中内容的难度要降低,教师平时生活中与学生沟通交流时的姿态要低。唯有“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班级整体氛围和谐,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 四、班级管理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依托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班级里的学生关系纷繁复杂。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建设、学生的发展和管理的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以至于以“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相互之间越来越难相互接纳。其次学生个体与班级集体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个别学生对班级集体决策不支持,对班级规范不认同,对班级班干工作不配合,拒绝参加集体活动、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等,严重影响班级管理和自身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管理,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整体的凝聚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或生活氛围,帮助学生培养互助互学的协作能力,促进他们相互依赖、互相包容,以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 五、班级管理为学校教育管理提供有力的社会力量支撑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校结合,方能构建立体化的教育体系。班级中举办的各种活动能够沟通社会、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消除各子系统及要素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耗,产生1+1>2的教育整体功能和效益,进而为班主任实现教育管理梦想、学校达成教育目标,提供有力的社会力量支撑。班级管理活动协调社会、家长与学校关系的方式,主要有: 1、举办家长座谈会,促进家校相互理解和支持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组织长见面会、座谈会、集中性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家长家长实时全面了解孩子在班级的表现,全面了解学校的育人环境、育人目标、育人宗旨;也让学校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可以组织家长通过参观、听课、学生技能展示、查看作业等,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辛苦和学校的付出。教师、班主任和家长还可以一起坐下来共同探讨剖析孩子的特点,了解不同家庭教育与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2、通过便捷方式,促进家校和谐互动 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手册,告家长一封信,家长意见与反馈,答家长100问等一系列媒介促进家校联系。通过家长手册,把学校的上一年考试情况、规章制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作息时间表、教师联系方式等告知家长,方便家长了解学校,方便家长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拉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家长的意见与反馈及时发现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时改进,实时更新理念,谋长远发展。也可以通过答家长问及时解决家长心中的疑问,获得家长、社会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从而为学校的平稳运行和快速发展,为全体教师实现教育管理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实现教育梦想的重要依托,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协调好家校之间、社会和学校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提高,对于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能力提高,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班级管理的科学实施,推进学校的发展,最终必然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班主任要通过班级管理为学生发展指引航向,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舵手,要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学生学有所成、学校教育目标达成之日,也必然是班主任实现教育梦想之时。班主任应该有教育梦想,教育梦想引领着班主任一路前行,一路高歌。拥有教育梦想,就一定会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