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迂回曲折 层层递进——《木假山记》的结构艺术摭谈

2017-1-23 13:33| 发布者: 东海高级中学| 查看: 362| 评论: 0

摘要: 《木假山记》一文,不仅“指事推理,引物托喻”,情思蕴藉,意旨深沉,而且文章的结构也颇具匠心。宋楼昉曾作出这样的评价:“首尾不过四百以下字,而起伏开阖,有无限曲折。”那么文章是如何“起伏开阖”?又是如何 ...

《木假山记》一文,不仅“指事推理,引物托喻”,情思蕴藉,意旨深沉,而且文章的结构也颇具匠心。宋楼昉曾作出这样的评价:“首尾不过四百以下字,而起伏开阖,有无限曲折。”那么文章是如何“起伏开阖”?又是如何“有无限曲折”呢?笔者细读文本后,发现文章的开阖曲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节迂回曲折,次节回环往复,末节层层递进。下面笔者就结合文章作一阐述。

一、首节迂回曲折,跌宕起伏

文章写“木假山”先从“木”写起,意在说明从“木”到木假山的过程是一个历经劫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树木不仅遭受天灾,更遭遇人祸,其生长可谓步履维艰。

树木生长,“或蘖而殇”,尚未接受阳光的沐浴,尚未受到雨露的滋润,尚未享受成长的快乐,一切都才刚刚开始,生命便匆匆宣告结束,此真不幸也。“或拱而夭”,已然长成合抱,正享受着阳光的照耀,接受着雨露的滋润,享受着成长的快乐,生命却突然中断,戛然而止,此更不幸也。树已长成,成为栋梁,或遭受风刀霜剑而拦腰截断,或受到水漂浪激而腐败朽烂,现实残酷,生命凋零,此大不幸也。历此大劫,得以保全,已属万幸,孰料却“为人所材”,遭受刀斧之灾,最终仍在劫难逃,此诚最不幸也。然凡事皆有例外,不幸之中自有幸运在。树木漂流于急湍之中,沉沦于泥沙之间,经水激虫蛀,遂具山形,则被慧眼相中,而脱泥沙之苦,免斧斤之患,此乃人间之大幸也。然急湍流沙中之假山并非都像老泉家的木假山那么幸运,更多的则是散落于荒江之滨,不为世人所识,沦落为烧柴积薪,难得慧眼青睐,于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此诚人生之最不幸也。

首节文字,先写不幸,由真不幸到更不幸,由大不幸到最不幸,不幸之程度由轻到重,由浅入深,让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眼前一片黑暗;接着写木假山脱厄免难的人间之大幸,可算是阳光透过乌云的缝隙照亮了苦难的人间;最后写更多木假山之悲惨命运,命运的乌云再次遮住了太阳,人世间再次阴沉昏暗。于是文章不仅写出了从木到木假山的演变过程,更形成了“不幸——幸——不幸”迂回曲折的波澜,使得文章“凭空而来,一气层折,几不可已,如寻武夷九曲,一曲一胜”(清沈德潜语)。

二、次节回环往复,延展深化

次节文字与首节只是字句有所改变、更换或节略,其他内容基本相同,这就形成了文章结构上的反复,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文章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更使文章的意旨在反复中延展,在延展中深化。

首节主要是历叙从木到木假山过程中所经历的劫难,侧重写由于外在原因所造成的不幸;次节也叙述了木假山所经历的劫难,但却侧重写木假山能够脱颖而出的自身因素。尽管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但老泉的木假山都经受住了种种严峻的考验,所以最终才能“凤凰涅槃,浴火更生”。该节文字有两句话需要注意:一句是“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一句是“则其理似不偶然也”。前句是说木假山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乃是因为冥冥之中自有神灵保佑,茫茫之中自有命运垂青;后句是说木假山能历尽磨难而终成正果,绝非偶然。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只要我们仔细研读文本就会发现,其实这两句并不矛盾,非但不矛盾,反倒是有机统一的。老泉所说的“其有数存乎其间”其实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木假山必须有承受苦难的坚韧,锲而不舍的追求,矢志不渝的信念。有了坚韧,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苦难;有了追求,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有了信念,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由此看来,老泉所要表达的是命运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幸运只厚待那些不懈奋斗的生命。

因此,文字的反复,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回环往复,更是文章意义上的强化递进。而文章意义的强化递进,就不仅拓展了文章的广度,更发掘了文章的深度,进而使得文章的内涵不断丰富。

三、末节由爱而敬,层层递进

梅圣俞曾为老泉之木假山赋诗,诗云:“……唯存坚骨蛟龙锼,形如三山中雄酋。左右两峰相挟翊,尊奉君长无慢尤……雨侵藓涩得石瘦,宜与夫子归隐丘。”(《苏明允木山》)梅圣俞的诗作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木假山的独特形态:假山坚而有骨,形如蛟龙屈曲盘旋,逶迤蜿蜒,中峰雄伟高峻,耸入云天,左右二峰陡峭挺拔,拱卫中峰,风雨侵袭,苔藓遍布,如山石嶙峋峥嵘。木假山如此奇异独特,老泉便“当前凿方池,寒泉照欲岈”(苏洵《答二任》)。庭前开挖一池,移假山于其中,植以小松于其旁,导入泉水,环绕其周,遂成庭中一佳景。老泉每于读书之余,信步庭中,观假山峥嵘,赏松柏青青,视寒泉澄澈,其乐也融融,其情也怡怡。故老泉诗云“家居对山木,谓是无言伴”,足见其对假山之喜爱有加,情有独钟。

面对眼前的假山,老泉不由得生发感慨。木假山命运多舛,然其却能勇于承受生命的苦难,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锲而不舍以坚持之,矢志不渝以追求之,终于重见天日,得偿所愿,真智者也!真勇者也!真强者也!正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持之以恒,铸就了生命的辉煌,创造了人间的奇迹。木假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挑战命运的积极态度,更让老泉感佩不已。

木假山巍峨雄峻、端正庄重之中峰,不禁令老泉想到了自己的为人治学:为人当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品行端正,志趣高洁;治学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登临绝顶,俯仰天地。峻峭挺拔、威严而立之左右二峰,不仅令老泉想到了二子:二子饱读诗书,金榜题名,年纪轻轻,便卓有成就,与己三峰并列,甚足慰矣!然二子并未依傍老父,而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凛然而立,不可侵犯,则更令老泉自豪矣!于是中峰便成为老泉精神人格之象征,左右二峰便成为苏氏兄弟品格节操之象征。而木假山能让老泉潜想沉思,足见其有深刻之人格内涵。正因此人格内涵,木假山方赢得老泉之崇敬矣!

末节文字,老泉对木假山的情感由爱而感,由感而敬,情感逐层加深,主旨也日渐凸显,达到了卒章显志的艺术效果。

以上笔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木假山记》一文的结构特点,如果稍作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三节文字的结构各不相同,这就表明老泉行文的笔法是灵动多变的。唯其灵动多变,文章才会如此地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才会历千载而意味隽永,耐人寻味,才会让人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3 00:50 , Processed in 0.3451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