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练习产生兴趣

2017-1-25 19:16| 发布者: 东海高级中学| 查看: 859| 评论: 0

摘要: 2016年10月8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的文章——《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他认为学好数学首先要有兴趣,他说:“我从来不认为天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杨乐上 ...

2016年10月8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的文章——《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他认为学好数学首先要有兴趣,他说:“我从来不认为天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杨乐上学比较早,小学时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成绩也不突出。到初二开始,他才对数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成绩也逐渐好起来。如何才能有兴趣呢?他说:“现在有人过分强调兴趣是天生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我是江苏人,在上小学和中学时,经常跟着家长听京剧,对京剧逐渐产生兴趣、能听出味道来,但如果电台里播放的地方戏远离江苏,比如秦腔,我是一定会换台的。原因无他,就是接触很少,没兴趣。因此,要想培养兴趣,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接触。数学也是如此,接触多了、多下了功夫,慢慢就会觉得并不那么困难;再多下些功夫,就能掌握得更好一点,开始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兴趣自然就来了。”

他还指出了学好数学的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一,课上要认真听讲。上课时要专心致志,听好老师讲的重点,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很好地掌握课上的内容。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必须循序渐进,要注意打好基础。

  第二,适当多做一些习题。中学数学是与“高等数学”相对的“初等数学”,理论性的内容很少,主要还是通过做题来打好基础。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就是如此。我上中学以后,由于上课专心听讲,老师留的作业在课间就已做完。下午和晚上有充裕的时间,看了不少课外书籍,做了许多题目,更加深了对数学的爱好。因此,同学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后,自己还要选做一些需要思考与有些“曲折”的习题。

  第三,要学会举一反三。做习题的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马上求助,要多想一想:自己会什么?这道题为何会“卡”住?实在解不出来,再向老师或同学求助。之后,要认真琢磨一下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不断提高水平。

理科的练习很重要,文科的兴趣也与亲密接触、学有成就有关系。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在他的《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介绍了其当年在日本留学时,为了加快学习进度而自学的过程。其中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他说:我学习会话,用笨法子,其法就是“熟读”。我选定了一册良好而完全的会话书,每日熟读一课,克期读完。我每天自己上一课新书,规定读十遍。计算遍数,用选举开票的方法,每读一遍,用铅笔在书的下端划一笔,便凑成一个字。不过所凑成的不是选举开票用的“正”字,而是一个“读(当时用的是讀)”字。例如第一天读第一课,读十遍,每读一遍画一笔,便在第一课下面画了一个“言”字旁和一个“士”字头。第二天读第二课,亦读十遍,亦在第二课下面画一个“言”字和一个“士”字,继续又把昨天所读的第一课温习五遍,即在第一课的下面加了一个“四”字。第三天在第三课下画一“言”字和“士”字,继续温习昨日的第二课,在第二课下面加一“四”字,又继续温习前日的第一课,在第一课下面再加了一个“目”字。第四天在第四课下面画一“言”字和一“士”字,继续在第三课下加一“四”字,第二课下加一“目”字,第一课下加一“八”字,到了第四天而第一课下面的“读”字方始完成。这样下去,每课下面的“读”字,逐一完成。“读”字共有二十二笔,故每课共读二十二遍,即生书读十遍,第二天温五遍,第三天又温五遍,第四天再温二遍。故我的旧书中,都有铅笔画成的“读”字,每课下面有了一个完全的“读”字,即表示已经熟读了。这办法有些好处:分四天温习,屡次反复,容易读熟。我完全信托这机械的方法,每天像和尚念经一般地笨读。但如法读下去,前面的各课自会逐渐地从我的唇间背诵出来,这在我又感得一种愉快,这愉快也足可抵偿笨读的辛苦。

可见,练习产生兴趣,兴趣引导练习,最终学有所成。关键是要探索出适合于自己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节奏,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3 01:39 , Processed in 0.1376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