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另一种方式

2017-5-29 20:35| 发布者: 东海高级中学| 查看: 416| 评论: 0

摘要: 査海生,海生;大海之子,海子。十五岁考入北大,毕业后于政法大学任教,七年创造作品二百余篇,二十五岁于山海关铁路卧轨而死。短暂的生命好像一场孤独的焰火。有很多人在思考他的死因,在尽力设身处地地探寻他思想 ...

査海生,海生;大海之子,海子。

十五岁考入北大,毕业后于政法大学任教,七年创造作品二百余篇,二十五岁于山海关铁路卧轨而死。短暂的生命好像一场孤独的焰火。有很多人在思考他的死因,在尽力设身处地地探寻他思想的痕迹。

我不希望他的人生被教科书死板地印刷,功利地解释。

没有一种猜测能够被肯定,也没有一种解释能够被证实。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写诗,从来不会为了讨好别人,也不需要别人能够理解。因为一个诗人的精神就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我们不会选择年轻时放弃生命,所以我们永远没有那种感同身受的孤独。

读海子的作品,这些诗句剥离纸张,形成了立体的、空间式的结构,我们可以进入,但在文字表面有一层看不见的结界,无法真实触摸到它,只能隔着时代把模糊的心灵共振打磨得尽可能清晰。

他在小酒馆提出“以诗换酒”而遭到老板“我可以给你酒,但是你不能在这里读诗”的回应;他努力保持自己圣洁的心却始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他写跳跃性很强的诗,却仍然不能改变轻视文学的现状。这些时候,他也会有无奈、难过和深深的失望吧。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正拥有的东西,不会写进诗里。海子是一个孤僻的人,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处在踏踏实实的空虚中。也许在某个瞬间,幸福像闪电般出现,但在听到雷声时,再捕捉不到哪怕一刹那的细小的光和热。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来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也不会有给山川起名的热情,他爱煞了这个尘世,却只能放弃这个人间。他想用绵薄的力量和不起眼的生命在时代的心脏上插上一柄匕首,他以自己的方式——死亡,向世人发出警告:世界上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都有着肉眼不能发现的联系,而文学是一根隐形的线,把万事万物穿连起来,才有了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类文明。没有了文明的社会,只会像是一个被虫子从果核向外蛀空的苹果,表面可能仍然光鲜,实际上已经是不堪一击的空壳。

让烟花转瞬即逝的光就这样停留在二十五岁吧,别让早就料到的零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这辈子没能做到的事情,希望还有下一个人生,可以慢慢完成。

在弃世之前,他也许会犹豫,也许心里会有强烈的斗争,也许想过后悔,想过回头。但是重拾起希望后,那会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可是他的生活,再也不愿苟且将就。当他横躺在铁轨上,划清了与这个尘世的关系时,也许是释然的。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承受着不可言说的重量,羽毛般的灵魂铸铁般沉重。撑得下来的人只能荒唐半生,撑不住的人选择逃避,甘愿提前离开。我们感受不到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被车轮碾压,生命慢慢消泯的时候,他会疼吗?再也没有什么会比在无人搀扶的黑暗中迷茫无措、孤独致死更痛苦的了。我愿意想象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他的脸上是挂着扭曲的已经看不出是笑的笑容的,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解脱。

解脱了生命的束缚。

到达了某种境界后,生命也只能是思想的载体,当思想精神庞大到人类渺小的生命、脆弱的驱壳无法承受时,生命对于人来说,从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意义。而精神,却是历史长河中不息流淌的轨迹,象征没有边界的永恒。思想的范围,也超出了人类所能探索到的每一片辽阔。

这时候,选择死亡,何尝不是选择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恒,选择了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当然,这所有的想法,也只是以一个第三人称视角的浅薄的猜测罢了。因为海子在写这首诗时,从未要求过别人的理解。因为一个诗人的精神就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他只是背负着生命的铅华,脱离了肉体,追求哲学角度上的永恒。

如果把抽象的思想压缩到一间房子里,我想我会把它建在大海边,以等待那个行将归来的海子,重生于曾无法企及之幻想。等待那个时代伟大的精神文学,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3 11:19 , Processed in 0.695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