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校庆特刊|我的海中老师们

2016-10-11 17:21|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384| 评论: 0

摘要: 文 |金岩标题《我的海中老师们》 01海中依旧是那海中不知不觉母校已经110岁了,但百年校庆的场景恍如昨日。那时还是个刚上高二的学生,还沉浸在分班认识新同学的喜悦中。十年过去后,学校也搬到新的校区,一草一木 ...

文 | 金岩标题《我的海中老师们》

    01

海中依旧是那海中
不知不觉母校已经110岁了,但百年校庆的场景恍如昨日。那时还是个刚上高二的学生,还沉浸在分班认识新同学的喜悦中。
十年过去后,学校也搬到新的校区,一草一木已没有我的记忆。
已故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细想一下,此句用于中学亦然。虽未曾在新校区的大楼里读过书,但师生情依旧,甚至愈久弥坚,那母校便还是我的母校,海中依旧是那海中。
02最美的回忆是他给我们讲《红楼梦》
高一的班主任是张传明老师,一位清瘦而极有思想的语文老师。

虽然身材清瘦,但步履稳健,行走生风,时常让我联想起《天龙八部》中少林寺藏经阁扫地僧。
最美的回忆是他给我们讲《红楼梦》。
自小喜读三国水浒,对红楼并无好感,但经张老师的一番评讲,每一句话皆生出无限意境。这在当时给我极大震撼,颠覆了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知。时隔多年之后,同学聚在一起,一提到红楼梦依旧会两眼放光。
张老师不仅课讲得好,对学生也是关怀备至。
记得第一次收到校报《海中苑》,我就发现自己的作文“匆匆的一面”赫然出现在报纸上。同学们纷纷拍肩祝贺,我也一脸惊讶望向张老师。
只见他微微一笑,对大家说:“金岩这篇作文写得不错,我就给他投稿了。最后一句‘泪水突然涌出’显得有些夸张,但瑕不掩瑜,以后大家作文写得好我都会给你们投。”

当时的我真是受宠若惊,语文成绩从来都是不温不火的我,随堂作文竟然还能变成铅字登报。从此以后,每次提笔写文章我便多了份自信,少了份怯意。可惜张老师只教了我一年,加之他身体原因我便很少再见到他。
高三毕业的暑假,妈妈接了一个电话后跟我说,是张老师打过来的,问你考到哪个学校,并鼓励你大学多努力。
感动之余我也暗自自责,竟然不是自己主动去告知张老师我已被大学录取,并感谢他的教育之恩。然而年幼无知的我竟没有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入学也也没再去联系张老师。
海中上海校友会成立时,我从其他老师处得知张老师已经去世,这份悔恨也注定遗憾终身。
03语文老师的魅力
除了张老师,我在高中还师从了周艳孙明玉两位语文老师。三位老师都以自己的学识和魅力,将一幅幅精美的中文画卷在我面前依次铺开。
孙老师一站上讲台便玉树临风、意气风发,经同学们私底下口口相传得知,孙老师在大学时是学生会主席,最后也娶到了大学里的校花。
有次路过办公室见过师母一面,惊为天人。孙老师与学生毫无距离感,每次上台找他问问题,他都是一把搂过来,直压得我肩膀生疼,惹得台下女生极为羡慕。
周艳老师则具有极强的气场,这也让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极强的震慑力和说服力。
虽说语文是一门主观性极强的学科,个人的人生经历会影响到他对一篇文章的欣赏,但是周老师对每篇文章的赏析、对每个题目的评讲都能让人极为信服。
同学将争论很激烈的问题向周老师提问,她只言片语的解答便让所有同学满意而归。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周老师强大的气场,但这份气场也是来源于周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一丝不苟的备课。

除了语文知识,周老师对我的人生观也有极大的影响。记得高三时,班里有某校自主招生名额,自恋地以为非我莫属却花落别人。
那一段时间极为难熬和绝望,整夜整夜地失眠。周老师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自己往事:因为客观原因,她在高考和考研时先后与北大、人大失之交臂。最后她坦然笑道,现在当了校长也不挺好地嘛。
周老师或许不知道,这个故事对我的人生观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不仅走出了阴影,而且之后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我总怀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得失。只要努力过,便会坦然面对一切结果。
04风趣的任课老师
由于高一没有分科,我得以遇到多位博学、风趣的任课老师。
教我们地理的是武保延老师,其口才之好、知识之广博,绝不逊色于百家讲坛的明星学者。那个时候地理课虽然一周只有一、两次,但那绝对是一周中最大的期待。
武老师极有磁性的嗓音和娓娓道来的讲课方式,直到现在依然回味无穷。也是从那个时刻开始,我养成了地名考据癖,每认识一位新朋友就喜欢问别人籍贯,然后回去百度这个地名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教我们物理的包真凯老师绝对是我遇到最敬业的中学老师,就算说是我求学生涯中遇到的最敬业的老师似乎也不为过。

包老师上课声如洪钟,掷地有声,手持教鞭更像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几乎每个晚自习的第一节课,包老师都会出现在教室里给我们答疑解惑。
如果不是怕给学生太大压力,我想包老师甚至愿意整个晚自习都陪伴我们。在这个各行各业都在抱怨加班的时代,包老师像一朵遗世独立的莲花,出落凡尘,傲然挺立。

周建华老师则有一股书生的秀气,课上的每一句话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赋予了化学元素别样的灵气和精巧。
鲍建山老师则兼具理性的严谨和感性的细腻,总是如魔术师般变换出各种数学公式。在鲍老师的讲解下,数学似乎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造物主书写宇宙的文字,是神圣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姜海波老师则像电视里常见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一脸严肃却胸有丘壑。他总能直击问题要害,理顺历史发展沿革。多年后同学聚会,许多男生提起姜老师总是在中午劝阻他们打篮球。
教室就在篮球场附近的我们班,真的非常感谢姜老师的守护,让我们每天都拥有一份安静的午休时间。
潘莉老师则是有名的“铁娘子”,无论是教学还是带班都是雷厉风行,成果斐然,甚至有将文科班的数学平均分提高到超过理科实验班的战绩。
提起杨善峰老师,脑海里依然会浮现他站在我们面前用略带板浦口音的话语讲解“货币”一词的场景。杨老师身材高大魁梧,但性情温和善良,像极了《超能陆战队》中的暖男大白。
05English teacher提起英语老师,大家脑海里似乎都会浮现说着一口软绵绵的伦敦腔,脚步轻盈不失婉约,着装端庄不失灵气的女老师形象。大多数人似乎无缘得遇这样的英语老师,而我则极为庆幸得遇刘玉欣秦荔荔两位英语老师。
同学们似乎都不习惯称她刘老师,而是更愿意叫她Michelle。班里许多男生的英文名都叫Michael,有位理科天才没有去当科学家而是选择读英文专业,这或多或少是受到刘老师的影响吧。
刘老师是内蒙人,普通话之标准、音调之圆润、读音之柔美真是给学生音乐剧般的享受。每一节课我们都恍如坐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中,任由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人的乐章如潺潺溪水缓缓而来,流入心底沁人心脾。

在课前,她总是会放一些轻松舒缓的西方音乐,让我们沉醉于柔情似水的异域风情之中。直到今天,班得瑞依然是我治愈失眠的不二利器。
秦荔荔老师身材上是典型的北方女生,窈窕修长,亭亭玉立,但性格上更近于江南女子,温婉贤惠,秀外慧中。或许是她曾在苏州读大学的缘故,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江南水乡的腼腆与柔情。秦老师性格极好,无论是讲课还是答疑,每个细节都透露出她的修养和细心。她与我们毫无距离感,在元旦晚会上,秦老师会拿起话筒与班里女生PK《至少还有你》, 高考入场前,她与每一位同学击掌打气。与其说是老师,更像是学姐。
与秦老师同样光彩夺目的是蒋红娟老师,但蒋老师的美则更多的是雍容高贵的气质美,仪态典雅冠绝全校。每次看蒋老师发在朋友圈的照片,身姿神态一如十年前给我们讲辩证法和剩余价值时的模样,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皇家公主的优雅之气。
这份气质来源于蒋老师的博学和细腻,她总能逻辑缜密、剥丝抽茧地将纷繁复杂的政治术语一一解释清楚。蒋老师对学生也是极为温柔和体贴,无论是聊天还是提问,蒋老师总是面带笑容,一股爱怜之意涌上眉间,宛如观音菩萨一般亲和从容,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看她发在朋友圈里的每条动态、每个留言,我都能感到字里行间里洋溢着的笑意。

虽然每年只在教师节以寥寥数语祝福老师节日快乐,但我总能收到蒋老师极为精心的回复。今年教师节前夕我因出差晕车分不清时间,竟然提前一天给老师发教师节快乐。蒋老师并没有戳穿我,还回复我说“今天上课还提到你,为你骄傲”,顿时让我诚惶诚恐,唯恐不努力要辜负老师的期待。
提起蒋老师则必然会想到杨海云老师,虽然一位英姿飒爽一位宛如清扬,但在学生心中,她们是一体的。记得高三时,杨老师总喜欢在课后用投影晒她刚出生的宝宝照片。
一眨眼宝宝已经肩扛三道杠,而杨老师还会在聊天时提起你们班某某同学近况如何,竟然从没有记错过。所以我们也非常自信地认为,我们班是她带过的最好的班级。只记得有次在点评试卷上的一个题目时,同学们纷纷为是选择A还是C争论不休。最后杨老师问,金岩你觉得选什么?C。好的,答案选C。顿时惹来同学不满。然而杨老师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就此定论跳到下一题。

自此我暗暗得意,以为自己就是杨老师最喜爱的学生。然而毕业后同学聚会,同学们纷纷表达对杨老师的敬仰之情,一番争风吃醋之后,我也渐渐觉得自己恐怕不是杨老师最喜爱的学生。黯然神伤很久后转念又想,毕竟也忝列杨老师最爱班级的一员,如此想来也就心安了。
杨老师是典型的北方女生,讲起课来也极有激情,连板书也都苍劲有力,所以讲起课来纵横捭阖,挥斥方遒。杨老师讲授历史时所提倡的并不是死记硬背,更多的是一种探讨性研究。
我经常会拿着一张报纸跑去找杨老师,教科书上讲蒋介石下达不抵抗命令,而报纸上写张学良在采访时说这是自己下的命令。杨老师不会立刻给出答案,也不会用“这个你不需要了解”来搪塞,她总是与我一起思考一起探究,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记住史实,历史更多的是以求真的精神去探索真相。

高考结束后碰到杨老师,她说,有空去我办公室用我电脑,去查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吧。所以,虽然经历多年应试教育的折磨,但我对历史一直抱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归宿感。
虽然最终没能成为心之念念的历史老师,也没能够鼓起勇气读个历史学博士,但是无论在住所还是办公室,我都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摆着历史书,这既是我最可宝贵的珍藏,也是我灵魂最可信靠的栖息地。
06母校生日快乐!
    同学们无论是求婚成功还是举办婚宴,都争相告知蒋、杨二位老师。她们仿佛就是我们的娘家人,没有娘家人的祝福婚姻怎么会幸福呢?或许这就是母校对于我们的意义吧。母校生日快乐!
作者简介

金岩,海州高级中学2008届学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现工作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担任海中上海校友会副会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3 04:51 , Processed in 0.2821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