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海中苑悦读计划 |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干部读书班 | 第七期

2024-5-18 19:06| 发布者: 海州高级中学| 查看: 456| 评论: 0

摘要: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干部读书班第七期领读人吴生友,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主任。管理思想的交响乐——读张瑞敏《永恒的活火》“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公元前500多年, ...

2023—2024学年

第二学期干部读书班

第七期




领读人

吴生友,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主任。


管理思想的交响乐

——读张瑞敏《永恒的活火》

“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本原说,主张火是宇宙万物变化生灭的活力之源。两千多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将“永恒的活火”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永恒的活火》一书讲述了在“永恒”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之中,保持创新“活火”生机勃勃、熊熊不灭的探索历程。

全书以2005年以来作者与全球31位管理大师和专家的对话为主要内容,以围绕海尔集团管理创新的思想交锋为主线,探讨了如何选择接班人、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如何应对外部挑战等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优秀的中国企业对管理之道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其从筚路蓝缕、模仿复制到敢为天下先、向世界输出管理思想的非凡跃变。

以“人”为本,点燃永恒的激情。

企业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员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秉持这样的理念,作者大胆引领海尔集团实施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致力于让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创新和变革的焦点在于去中心化,将CEO的“三权”即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还给能够提出想法和创意的基层员工、创业者们,把海尔从一个巨头企业变革为由无数个小微组成的创业平台,将科层制管理的他组织转变为动态的、非线性的自组织。

为此,海尔取消了12000个中层管理岗,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创客,并自主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个小微,再根据需要结合成链群,最终由每个团队自主管理和分配资源,自己决定干什么、用什么样的人、给每个人多少薪酬。由此,整个企业变成了4000个小微创业团体,原来的管理者人数和职权大幅减少。例如,人力资源部门从八百多人降低到十几个人,原来繁杂的职能简化为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工作。每个员工、每个小微只管创新,有想法不用报告请示,即可自主付诸实施。

得到权力的同时,小微和链群也在全新的“用户付薪”制度驱动下,前所未有地承担起了经营者的责任。作者提出,薪酬制度的改变,让员工由和组织博弈,变为和用户博弈,本质上就是和自己的能力博弈。

每个小微都要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来获得利益,团队中的所有人共同分享超额利润,也共同承担问题和损失。特别是分配比例较大的人员,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目标和成果,如果完不成也要承担责任。集团的信息系统每天会算出每一个人、每个小微创造的价值,同时公布链群的自我评价,如果自我评价有偏差,综合部门也会提出建议,作为一种督导和提示。

高品质的管理,提升整体竞争力。我的思考有三点:

一、学校管理首先让每个师生员工获得认可。张瑞敏提出“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个人获得尊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个人获得尊严,激发个体的潜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这样才能更有动力去继续前行。而且,当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价值被看到、被尊重时,学校的氛围也会更加和谐、积极。注重每个师生员工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可和鼓励,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正如书中所言:“量子自我既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又是一个为他的自我。”唤醒每个师生员工的主人意识,成为能量的源泉,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二、学校管理要抓住“人的内在动机和需求”。这是激发师生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从个人目标、成长环境、激励机制和情感需求等多个方面入手,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职业规划以及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期望,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对师生员工的优秀表现给予及时、公正的认可和奖励。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状态,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

三、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才可能产生远远大于“1+1”的效果。坚持管理创新,为学校提供更高效、更灵活的运行机制。科技创新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工具,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管理。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学校管理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提升决策效率和准确性。智慧校园建设,由点及面,交互联系,真正显示出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智慧安防、智慧管理,推动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领读人

程靓,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副主任。


读《核心素养研究》

自2015年1月起,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开始系统修订。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为充分体现信息时代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教育部一方面立足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确立“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将之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和人类职业世界发生深刻变革,当重复性的常规工作被计算机取代的时候,人类就必须从事计算机不能代劳和胜任的复杂工作。素养是共同的价值基础,是以创造和责任为核心的高级心智能力,是跨领域的多功能的。不同国家有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但是共同的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协作、交往、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素养不是知识,知识的积累不必然带来素养的发展,我们要将知识提升为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要转变知识学习方式,倡导深度学习与协作学习。素养依赖于实践情境,素养有超越情境,所以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关注环境及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影响。核心素养与传统“双基”是一种包含、融合和超越的关系,“双基”的学习方式需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改变。所以,核心素养是一种高级能力,其本质是“创造性”,只有用好这种能力才能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创造美好前景。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亦可称为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可统整数学、自然科学、艺术、英语、社会、综合等学校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需秉持渐进、加广加深、跨领域的等原则,核心素养可以引领各领域的课程发展方向,各学科又通过课程设计将核心素养展现出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还应是健全人的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一是构建学生朝向健全的知识体系,意识形成研讨式的知识学习路径。

在年级教学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要由传统重试试技能转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生活素养、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锤炼文化品格,在文化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文化设计来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年级在配合学校各项活动的前提下,将学校“四质四力”的品格融入学科融合活动,语文学科举办演讲比赛、课本剧创作表演,数学建模活动,物理科技制作与论文评比、政治学科辩论赛和时事评论评比等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同时,鼓励倡导一批有想法、能钻研的老师开设学科融合课,先行先范引导学科教师将提升素养、学科综合、文化设计融入课堂教学。注重营造激励前行、好书推荐等文化氛围,通过班级或者年级活动的创设,激发学生在完善知识学习的前提下,主动学习主动钻研的精神,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盛 德 厚 学
-----------------------------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供稿:吴生友  程靓编辑:陈超初审:徐长林复审:蔡珍树审定:周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2 13:07 , Processed in 0.090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