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她推开门,问道:“老师,你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谈谈。”“好的,请进来,坐这里。” 她坐在了我的侧面,长长的秀发遮住了半边脸,大大的眼睛却透露出忧郁的眼神。她坐在那里,低着头,若有所思,不说话。我想她他大概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我就问:“现在学习忙吗?”,她点点头,似乎鼓起了勇气,说:“老师,我现在学习总是精神不集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你是说你现在不能聚精会神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感到很苦恼,对吗?”她点点头,说:“一翻开书本,心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经常看着书本发呆。”“你这种状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前也是这样吗?”“从高一下学期开始的吧,已经半年多了。”“那么你这种状态之前,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吗?” 她沉默了,眼圈开始发红,继而大颗大颗的泪珠从眼睛里涌出来,顺着脸颊流淌。我明白了她学习不能集中的背后还隐藏着深层的原因,但现在还不是问的时候。我把纸巾递过去,她擦掉脸上的泪滴,极力想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滴少了,但还在抽泣着。于是我就说:“想哭就哭吧,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话还没说完,她就趴在桌上大声的哭了起来。 她哭了足足有十分钟,抬起头来,满脸泪痕。“她对我太重要了…...”话没说完,泪水又涌了出来,我递过去纸巾,等着她把泪水擦干。“我们本来是很好的朋友,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我们不但是一个班的,而且是一个寝室的,一起去上课,一起回寝室,一起吃饭,我们的饭卡都合用一张,甚至有时候我们睡觉都在一张床上。” 她沉浸在美好回忆中,双目闪闪发亮,“可是最亲爱的人,为什么伤害我最深?有时候她心情不好,我跟她说话,她理都不理我。”。“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不想说话,只想一个人单独的呆着,也许你们之间只是误会。”,我试着向她解释。“可是我实在无法忍受了,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许多次了,假如她真的不想说话,为什么还和别人有说有笑?”“你认为你们两个是最好的朋友,她有话应该对你说,不应该心情不好的时候不理自己而和别人说笑,对吗?”。 她点点头。 “爱得越深,伤害越深。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爱情,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友情也是这样的。感情越深,就越在意对方的存在,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引起对方情绪的波澜。有时候对方的某种语言、行为本身并没有某种含义,但在对方眼中却对这种含义深信不疑。对吗?”。 她点点头,若有所思。 我继续讲下去:“所以说,你们俩人之间极可能是误会,是因为距离太近了产生种种不适。距离产生美,当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近,也越容易对对方造成伤害。” “你是说我们两个人之间是误会,对吗?即使是误会,我也不想与她和好了,她伤害我太深了。” “那好,退一步讲,你不与她和好,那么你有么有其他朋友。” “没有。除了她以外,我再也没有其他的朋友。所以我现在每天独来独往,心情特别压抑,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不到人倾诉,也没有人来安慰我,以前的时候……”她又流泪了。 我感觉到到目前为止,我也终于理清了我的思路:一个内向、敏感的女孩子,不善于交往,当她有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时,这个朋友在她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她总是害怕失去她,于是她小心翼翼的经营着这份友谊,这样本身对自己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对方也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这样的友谊迟早是要破灭的。当这一天突然来临时,她感到手足无措,感到失望与苦恼。 同样她的问题的深刻原因也暴露了出来:学习不能聚精会神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朋友的失去是问题产生的导火索,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朋友,也就是说与社会的不协调。这个年龄正是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他们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结交同龄朋友,赢得同龄人的友谊,才能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试想一下,这样一个女孩子,每天独来独往,没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因为是寄宿制学校,跟家人的沟通有少,她的喜怒哀乐只能压抑在心中,日积月累,忧心忡忡,又怎么能学得进去? 虽然原因找到了,但是她为什么没有朋友,怎样才能使她获得友谊呢?于是我问道:“为什么不试着多交一些朋友呢?” “别提了,老师。我们班的女生本来就少,可是一个比一个讨厌,宁愿没有朋友,也不能和这些人做朋友。” “是不是这些人都很坏,都有不可原谅的缺点。” “那也不至于,但我就是不想和这些人交朋友,因为我认为朋友应该是完美无缺的。” 我终于明白了,她心中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于是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很苛刻,在和别人交往之前,她就用自己的完美主义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人,每当发现别人的缺点,就有可能对这个人失去信心,从而将其拒之自己的心门之外。即使与别人交了朋友,也不允许别人对她有一丝的“伤害”,一毫的“背叛”,否则就会导致分道扬镳。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