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2017-4-17 22:18| 发布者: 赣榆一中| 查看: 482| 评论: 0

摘要: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历来就很高,古代的“孟母三迁”,到今天的“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不仅要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家长同学校共同努力,相互协 ...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历来就很高,古代的“孟母三迁”,到今天的“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不仅要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家长同学校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与做家长的关系不大,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上的随意性、自发性,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了脱节现象,往往顾此失彼,两者无法形成合力,难以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就要辛苦我们的老师,需要我们老师努力协调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双向联系的桥梁,互相联系、互相配合采取同步行动。通过学校去影响、纠正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同时以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一、教师主动沟通家长,深化家校合作

        现在的家长都比较年轻,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可是家长们毕竟精力有限,而且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在能力上也力不从心,这就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有利发挥。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和家长的沟通尤其重要,而沟通首先不可忽视的是家访。家访要彻底的改变理念,改变以往的告状式,即使是针对问题孩子,也本着爱护孩子的自尊的原则,家长和老师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分别查找教育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和家长共同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对于某些孩子来讲恰倒好处的施展。

        家访过程中,除了讲述孩子的不足之外也要有喜事和家长分享,大到某些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小到某些问题孩子的一点进步这不仅是分享,更是对孩子、对教育的一种肯定。而“报忧不报喜”的家访是不可取的,它往往会把重点放在罗列孩子的错误,意在指责家长的失职上,这样,就会让家长产生一种不愉快甚至抵触的心理,损害了家长的自尊心,就有可能会使家长情绪低落、态度冷漠,出现不配合老师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尊重家长。让家长相信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的孩子,才会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从而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此外,还要注意积极主动的联系家长,加强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以利于共同育人。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话访问非常的方便,也可以避免到了学生家之后碰壁的尴尬。很多学校的“校讯通”也正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的网络方式,能将孩子的有关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家长。

我觉得,分阶段的家长会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家长会不能只谈成绩,内容大概应是这段时间班级当中发生的一些情况,包括学习方面的、思想方面的,近期的安排,然后需要家长配合做的一些事情,以及让教育观念比较先进的家长传授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及做法等等,家长们也可以反馈一些信息给老师,这样紧密的联系,无形中和家长在教育的方向上达成共识,使作为参与者的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行为指导和结果达成协调统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大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带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二、教师家长共同加强学习,提升家校合作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工作,教书要求你知识更新、专业成长;育人则要求你提高素养、以身示范。社会发展孩子也不一样,家长也要进行系统的,体现时代性、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学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的。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结合,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的艰巨任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1 18:45 , Processed in 0.1091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