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赣榆一中赴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021-12-7 06:30| 发布者: 赣榆一中| 查看: 999| 评论: 0

摘要: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近日,赣榆第一中学组织部分党员同志及骨干教师分批赴区内红色教育基地——大树村刘少奇同志故居、小沙东海战纪念雕塑处、抗日山、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近日,赣榆第一中学组织部分党员同志及骨干教师分批赴区内红色教育基地——大树村刘少奇同志故居、小沙东海战纪念雕塑处、抗日山、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在大树村刘少奇同志故居,同志们详细了解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在黑林镇大树村农民熊方朋家居住25天,指导抗日革命斗争的故事。刘少奇同志在大树期间,领导了当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主持召开了山东地区重要会议,重视部队纪律和军民关系,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受到群众称赞。同志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情怀。

在小沙东海战纪念雕塑前,副校长王道广同志向同志们介绍了小沙东海战情况:1943317日拂晓,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小沙村)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

活动中,同志们面向雕塑三鞠躬,接受了生动具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抗日山,一座英雄的山,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中国抗日第一山,是全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山上碑塔矗立,树木繁茂,松涛阵阵,陵区共建陵墓751座,埋葬着800多名烈士的遗骨,镌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们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壮举,铸就了新中国的强盛之基。

在抗日山和平门前,站在毛泽东同志巨型雕塑前,同志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牢记毛泽东同志的教诲,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扎根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元帅在回忆淮海战役时,用这句饱含深情又富含哲理的总结概括了解放军的制胜法宝之一。赣榆支前纪念馆设有四个展厅,分别是“生产支前军民齐抗战”“出征支前解放全中国”“模范支前英雄董力生”“赓续支前奋进新征程”。场馆全面展示了赣榆人民1940年到1948年支前的历史,是对赣榆人民抗战历史的重要补充。

纪念馆通过实物展示、历史照片、文字介绍、影音播放等布展形式,再现抗战时期军民同心阻击日寇、解放战争时期推车支前、新中国成立后拥军拥属等典型模范故事,展现赣榆人民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爱党拥军的精神面貌。

在这里,副校长王道广同志号召同志们能够以全国支前模范董力生为榜样,继承发扬新时代小推车精神,教育一线书写更精彩的故事。


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牢牢地镌刻在同志们的脑海里,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承先烈遗志,把内在的爱国热情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为赣榆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4 08:59 , Processed in 0.0592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