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胜是我中学时期的挚友,他高我一个年级,在赣榆中学同学5年,本来我们之间没有交集,可是,我们俩都是贛中广播室的广播员,共同的社会活动作纽带就凑到了一起,成为隔年级的好朋友。1964年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当时著名的军校—哈军工,入学后给我来信,说欢迎我也到哈军工来,还夹带着一张戎装照片,人靠衣服马靠鞍,穿上军装的刘国胜神气极了,搞得我心里像有一只兔子在蹦。这件事对我影响极大。读哈军工 “攻尖端”,这是当时的热血青年都向往着的时髦。上大学还参了军,一举两得,由于参军还解决了我们共同的难题:家庭生活困难的大问题。经过一番拼搏,第二年我也如愿以偿考入了这所名校,两个人一起在哈尔滨汇合,共同学习、生活了5年,(64级大学生在学校多蹲了一年)感情笃深、情同手足。 刘国胜是个大个子,瘦瘦的高挑身材,中学时本来不算太高,入伍后吃了饱饭,呼呼地长个子,成为一米八以上的汉子,他长方形的脸庞白白的肤色,高鼻子、大眼睛,长得很英俊,属于那种靓男型的人物。 1964年入伍后照片 刘国胜年轻时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文理兼优。记得中学时代贛中经常举行作文比赛,他的一篇“我的家乡美”被张启明老师选中,作为一等奖范文,贴在学校的广告栏里。要知道张老师是文学造诣很高的学者,赣榆中学的名师之一,一般的文章很难进入他的“法眼”,能被他选中作为范文,确实是不易的。课堂上张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我有幸在初中二年级时成为张老师的门生。记得课堂上一位叫某好诗的同学被他提问回答不好,张老师挖苦道:你好诗不好学!从此以后,凡是张启明老师来上课,大家都格外小心! 刘国胜天生长着一副好嗓子,标准的男中音,在贛中时经常参加学校里举办的各种文娱活动,是校团委和学生会都喜欢的文娱骨干。到了哈军工在强手如林、藏龙卧虎的地方,学生都是大城市来的,有的高级干部子女还受过专门的文艺、体育训练,我的一位女同班同学,是副总理的女儿,不仅身材长得好,而且会跳芭蕾舞。就在这样环境里刘国胜照样被选拔参加了学校合唱团,可见,小地方出来的人才素质也不一定差多少。 图片 我的同班同学在教室里跳芭蕾舞 刘国胜是宋庄乡范店村人,父亲是个小学校长,可谓是书香门第。可是老先生身体不好,刘国胜读初中时父亲就撒手西去,留下孤儿寡母,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4口,全部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孀居的母亲身上。其母亲特别能干,大个子、白白净净、干起活来干净利索。她心地善良,尽管家里很穷,我们到她家里去玩,婶子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招待我们。由于没有男劳力家里穷的叮当响,日子过得很艰难。好在那时候是集体经济,生产队很照顾他家,一张初中时的照片,能够反应刘国胜当年的困苦。看他裤子打着补丁,脚上的鞋子脚趾头都出来了。 图片 后排右1 是刘国胜同学 我们读书时节遇见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普遍吃不饱,他家没有劳力,母亲拿不出干粮补贴他,所以发育不良,不长个子。到了大学、参了军,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所以不到一年时间就往上窜了近8公分。困难的生活没有压倒刘国胜,他学习很认真。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出色。据高中时代同班王为忠同学回忆: 他在学校对我的帮助不亚于程俊昌老师(班主任,退伍军官、俄文翻译,见下图),尤其是我手臂在体育课断伤后,因为是右臂,不能写作业,休息了一个多月,没有上课,是刘国胜和陈占玺两位同学经常帮我补习功课,使我没有掉队,记得在当年期中考试时,我各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这令各科老师都很惊讶。至此,我更有信心把学习搞好。我能考上大学与刘国胜和陈占玺两位同学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这段56年前中学的学习生活回忆,给我们清楚的勾画了刘国胜的学习情况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图片 高中毕业时的刘国胜和班干部合影,前排右2 程俊昌老师 毕业时给班里刘希平同学的留言手迹 高中毕业时与好友周振信合影 刘国胜在哈军工分在海军工程系,水声专业,64372班。说起这个专业,最近出了一位网红郭锡瑶,他是上海交大70届学生,也是水声专业。记者做小视频时,不懂科学,字幕写了个“水深专业”,我一看就知道,这是科盲干的事。由于我们毕业的年代国家经济混乱,无力对口安排大学生的工作,把交大水声专业的毕业生,分到贵州去挖煤不为奇怪。有人说,那是让水深专业的大学生去排除煤矿的地下水的,现在看来都是笑话。1970年我们老家赣榆,把上海交大分来的大学生,在农村劳动锻炼后,对口分配工作,竟然分到了交通局,让她处理交通事故。你是学交通的嘛?!著名的化学家教育改革的先锋温元凯教授,1968年大学毕业后也曾分配到赣榆,乡下劳动锻炼之后因患肺结核申请回家治病,县里没有批准,把他退回了南大,歪打正着,温在南京大学治好病后攻读硕士、博士。成为名噪一时的专家教授,曾向邓小平同志建议,1977年开始招考大学生。废除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制度。被邓小平同志采纳。 那个年代,水声专业是国防尖端专业,高度保密,除了国防科委所属的“国防七子”7所院校,一般的学校绝对不准涉及。其实,水声专业是一个工程物理专业,他是研究声音在水中传播规律和传输技术的专业。说白一点也叫“声呐”专业,说到声呐,为什么不用无线电波,而要用声呐呢?原来,雷达用的微波在水中传输效果很差,被水吸收了,只好另辟蹊径用声波来传输通信。这个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无线电技术。在这里刘国胜受到了严格的无线电工程技术的严格训练。 到了哈军工后的戎装照 大学毕业后,刘国胜被分配到江苏省睢宁县无线电厂,说是无线电厂实际上是喇叭厂,说好听的叫扬声器厂。在这里他一干就是10年,虎落平川,没有办法!他夫人潘良玉家庭有历史问题,岳父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去了,岳母带着两个女儿留在了哈尔滨当医生。他夫人是黑龙江农学院农机专业高他3届的大学生,但年龄只比他大一岁。就是这个连他夫人都没曾谋面的父亲的政治历史问题,刘国胜失去了干国防事业的权利,被“降级”分配到了江苏睢宁县。大约是1980年左右,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苏北小县城睢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了。刘国胜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向上申请落实自己的专业不对口问题。组织上满足了他的请求,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徐州电业局。其中怎么操作的,我不得而知。在电业局出任中调所技术员。在这里,他珍惜难得的改革机遇,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改造的事业中去,那时,中调所正引入微机控制,当时,这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就是在大学里也是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刘国胜在学校里根本就没有学过。我到他那里去,看见刘的办公室里摆满了蓝图,不懂微机就刻苦学习,哈军工打下的坚实的无线电技术基础和学习方法起了作用,很快就谙熟了图纸的框架结构和技术细节,成为所里的技术大拿。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凭着技术的骨干和政治上的对党忠诚,党组织任命他当了中调所所长,很快,又提拔为局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主持工作。每年我回家路过徐州都要到供电局去看看他。一如既往,他还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办公室为家。 就在他在徐州工作顺风顺水的时候,江苏电力系统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大血案。南京热电厂因为加工资处理失当,一个工人持枪行凶,打死了厂里的几名主要领导。一时,谈虎色变,谁都不敢到南京热电厂任职。调徐州电业局某领导,他表示不去,随后受到了组织上严厉地处分。当组织上征求刘国胜的意见时,刘二话不讲,不讲任何条件,愿意单刀赴会,只身一人到了南京江北大厂镇的南京热电厂,厂长、书记一肩挑。 就凭着“单刀赴会”的气场,厂里的上上下下都佩服!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日常的工作平淡如水。但是刘国胜天生是个忙碌命。组织上看他能干,任命他筹建华能南京热电厂,任总指挥。但是老厂不能丢。两边都要兼顾。当然,重点在新厂。新厂装机容量60万千瓦,分两个机组。那时,我们国家的电力还比较落后,引进了苏联的设备。大批的老毛子专家进驻该厂。刘国胜的俄文水平很好,经常可以和专家直接交流。更加上他夫人更是个俄国通,被聘为厂里的俄文资料翻译。大约两年的时间,工程完工了。进入了试车点火阶段。刘国胜现场指挥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排出了多少艰难险阻、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全仗着他可以直接交流。当点火成功时那一刻,刘国胜突然晕倒了。在医院抢救,醒过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机组运行正常吗?当厂办主任告诉他一切正常已经并网时,苍白的脸上透出了一丝红晕。 这次病倒决定了刘国胜的生命期限!在检查身体中,医生发现他的血液不正常,粒细胞严重减少。这是一个免疫系统的疾病。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最多可以存活3年。这不啻于五雷轰顶!刚刚建成了工厂,一切都在顺风顺水,可是要在医院里躺着等死,这不是他的风格!刘国胜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最后决定,出院,继续工作。死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知道,这个病没有医生说得那么严重!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了最乱的时期,由于乱,劳累和营养不好,刘国胜曾经病倒过,病的起因就是这个粒细胞减少症,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他奇迹般的康复了。最近,据知情者披露,刘国胜父亲刘建中英年早逝,据说也是这个病。这次,旧病复发,是不是劳累过度?刘国胜说干就干,出院后直接上班了,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着。战略上藐视疾病,战术上却高度重视。为了治疗的方便,他让夫人潘良玉辞去了公职,专门给他打针、吃药。一点也不马虎。就这样,刘国胜继续拼搏、继续认真地工作。此时,他一肩挑着5个担子:南京热电厂长、党委书记、华能南京热电厂厂长、党委书记、华能南京公司总经理。就是身体健康者,扛下这么多担子,恐怕也要累趴下的!可是刘国胜干了,一直坚持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1年5月3日刘国胜(后排中间)与大学学员队干部尚法尊(左3)蒋如龙(左4)及同班同学在南京聚会。一个半月后悄然去世。 刘国胜最后倒下了,他走得很从容,临行之前,他召集了大学班里的同学和学员队长尚法尊等在南京聚会,他修了面,穿戴整齐着正装笑盈盈地去赴会。同学们哪知道,此时,他已经病入膏肓! 2001年6月26日刘国胜在北京去世!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好兄弟、好战友!祝愿在天国的老同学、战友,相信你不会寂寞的。 2021年1月17日 ---------------- 刘国胜临走时带着微笑给所有的朋友留下一封深情的信。 致我的朋友 朋友 当你从远方匆匆赶来, 也许我已经魂断他乡, 我苦苦等待与你诀别, 料定你心中充满忧伤。 回首我们年轻的时光, 都优秀坚强豪情万丈, 漫漫人生曾遭遇坎坷, 唯有你同我甘苦同尝! 朋友 当你的热泪聚成花雨 伴我踏上最后的旅程 疲惫的我将不再孤独 也不抱怨命运的残酷 心里呼唤着你的名字 祝愿你幸福美满健康 活着是幸运死是无奈 朋友要欢乐切莫悲伤! 刘国胜 2001年5月 -------------------------- ![]()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