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立足新课标,放眼新教材,构建新课堂:青出于蓝,各展风采 —— 高二年级上半学期研讨课回览 ...

2021-12-16 09:07| 发布者: 新海高级中学| 查看: 871| 评论: 0

摘要: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教师们在悄然而至的寒冬,热情碰撞出新高考模式下的课堂花火。火光温暖,闪耀课堂。高二年级上半学期一共开设了36节生动鲜明的新课堂教学,语文组解文君老师的《书愤》,地理组刘发妮老师的《建 ...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教师们在悄然而至的寒冬,热情碰撞出新高考模式下的课堂花火。火光温暖,闪耀课堂。高二年级上半学期一共开设了36节生动鲜明的新课堂教学,语文组解文君老师的《书愤》,地理组刘发妮老师的《建设海绵城市》,于增金老师的《洋流及其影响》,徐雅宁老师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马永辉老师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生物组孟大伟老师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孟雪老师的《种间关系》,王家琪老师的《种群密度》,数学组王齐老师的《函数的最值》,王晓龙老师的《函数的极值》,英语组王婷婷老师的Reading: Life on a space station。



语文组解文君老师别出心裁地设置课堂新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探究欲望,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解老师带领学生立足《书愤》的诗歌文本,进行情感充沛的诵读。围绕三个角度进行鉴赏分析,培养学生对作家、作品的领悟能力。学生们将见解娓娓道来,在此基础上完成300字的文学评论,提升诗词素养。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解老师用这个方式为学生们搭建通往古典诗词的桥梁。




地理组刘发妮老师开展了《建设海绵城市》汇报课。刘老师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例,通过今年暑假连云港市区内多处路段出现积水进行导入,思考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性质的地面地表水下渗,开展了一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有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地理组马永辉老师以自然环境差异引起的三大地带性规律为目,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自然地理现象为素材,通过图表及活动案例说明自然环境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实际景观体会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并尝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调动学生从地理表象中积极思考问题、探寻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地理素养。




地理组徐雅宁老师在高二17班以长津湖战役为案例,从地理角度探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让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描述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现象的成因。课堂上总结思考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授人以渔的形式,教学生学会发问、学会思考。




地理组于增金老师在高二12班开设的《洋流及其影响》汇报课,能够立足课标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在课堂中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逻辑线索清晰的课堂结构,创设新颖活泼的教学情境,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互动中启发智慧。




生物组孟大伟老师在高二(4)班《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汇报课。孟老师以实际问题太湖蓝藻爆发的真实情景作为导入,探究其科学解决方案,以酵母菌为材料实验模拟蓝藻种群变化的两种数学模型“J”型和“S”型种群增长模型,绘制相关曲线并精讲点拨模型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引导探究并绘制“J”型曲线的增长率和“S”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并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本课做学知识为太湖蓝藻泛滥提出科学解决方案,并为生产生活实践如有害生物防治,渔业捕捞,草原畜牧以及濒危物种保护提出建议。




生物组孟雪老师在高二(6)班开展了《种间关系》汇报课。孟老师采用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构建的方法,从实例中了解各种种间关系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数量变化趋势和营养流动关系,同时开展学生分享交流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相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后将所学的种间关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生物组王家琪老师讲授了《种群密度》汇报课,课程立足新课标,将四大课程目标: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渗透在课堂之中,课堂结构完整,并利用两个实验,即样方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模拟标志重捕法的实验,让学生完全参与其中,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数学组王齐老师从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庐山高低起伏状态,抽象出连续不断的函数图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归纳最值得特点以及最值得求法,由问题引导学生,学生推动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以数学家费马的故事结尾,即增强了趣味性,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王老师整节课充满激情,语言诙谐幽默,学生思维活跃,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节合格的汇报课。




数学组王晓龙老师讲授了《函数的极值》一课。王老师精心准备,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有效的数学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下来,王老师完整贯彻了教学设计思想,流畅地组织了整节课的教学,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王婷婷老师在高二(25)班开展了汇报课。这堂课是阅读课。首先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准确解读教材,了解学情,对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设计了目标明确,方式灵活,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其次本模块围绕阅读主题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分别是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最后王婷婷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供稿 | 高二年级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潘家永

审定 | 顾爱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5 02:37 , Processed in 0.0782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