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地气、底气、真气的完美融合——江苏省现场作文第一名获奖作文深度解读

2017-1-1 19:39| 发布者: 东海高级中学| 查看: 756| 评论: 0

摘要: 【摘要】现场作文不同于一般考场作文,更有别于平时随笔,要想在规定时间写出立意超拔、大气磅礴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凡事都有规律,如果教师用心总结不同类型现场作文大赛的规律,悉心指导,学生获奖也并不难。无论 ...

【摘要】现场作文不同于一般考场作文,更有别于平时随笔,要想在规定时间写出立意超拔、大气磅礴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凡事都有规律,如果教师用心总结不同类型现场作文大赛的规律,悉心指导,学生获奖也并不难。无论何种形式的写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写出生命中的发现与冲动。生命中的发现与冲动关键在于“三有”“三气”:一有生活,接地气;二有准备,有底气;三有情怀,溢真气。

关键词现场作文 地气 底气 真气 融合

“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在六朝古都南京顺利举行,来自全省13个地市的489位初高中写作高手一路过关斩将,齐聚金陵。与往年一样,决赛仍采取“当天命题、现场作文、当晚评阅、次日颁奖”的形式,经过紧张角逐,笔者辅导的两名选手双双获得高中组一等奖(全省仅62人),其中张依琳同学以绝对优势斩获第一名。

当再次捧读张依琳同学的获奖作文,当时辅导的场景、送考时和学生游夫子庙、观秦淮河以及颁奖现场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又浮现在眼前。特别是第一名获奖作文中散发的地气、底气、真气始终充盈在心头,让我产生强烈的分享欲望。

为了便于阅读,特把第一名获奖作文及本人点评呈上,以就教于方家。

汉字情怀

走进那家毛笔店,半是为躲避PM2.5的嚣张侵袭,半是心底那蠢蠢蠕动的情结。【以“走进那家毛笔店”切入,非常自然;后两句既交代原因,巧妙点题,又设置悬念,开启下文,可谓一石三鸟。】

店内毛笔插得如林,深吸一口气,墨香充斥在鼻翼间,经久不散。成排成架的笔林后,店主用心地雕刻着一节竹根。一刀一刀,刮下的竹屑细细碎碎地落在脚边,刀刻声“吱吱”地响着,一如竹子的拔竹声直逼心灵。

静静凝视着这位头发花白的店主,看刀片与青黄的竹根撞击摩擦,思绪万千。

店外喧嚣漫天,店内平淡依然。一位老者在一旁练着书法,走过去看,是张载的一句话:“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者一身布衣,坐姿端正,使用的是悬肘法,写出的字个个力透纸背。盯着老人挥舞的笔杆,倒让我想起梁实秋先生关于写字的趣谈:古人为练字,常在笔管上套一个乃至几个大铜钱,练些时日,待将铜钱去掉,写起字来便觉“身轻如燕,极尽飞檐走壁之事”了。【先写老者练字,姿势优雅,内容高雅,再写梁实秋关于写字的趣谈,妙趣横生。】

不知老者这深厚的功底下,是否也经过这一番“腿绑沙袋”般的勤修苦练?

“小姑娘,你也懂字?”老者含笑询问,我摇摇头,又点点头。

虽不擅长书法,却对书法始终着迷。或许是听到卫夫人教王羲之练字的故事时便种下的情结吧。那一点,一竖,一撇,一捺自有章法,或如巨石直下,或如挺拔杉木,或如万年古藤,轻重缓急,平仄韵律,每个字都自有其筋骨血肉。

自此,便爱上了米芾的“刷字”,苏轼的“画字”,黄庭坚的“描字”;爱上了宋徽宗似剑拔弩张的瘦金体;爱上了《黄州寒食帖》中那一句“但见乌衔纸”……【作者对书法知识非常娴熟,当然这些书法知识并非小作者生而知之,而是源于笔者辅导时引入的“视频阅读”,其中“卫夫人教王羲之练字”及“米芾的‘刷字’,苏轼的‘画字’”等内容均出自央视科教频道“文明之旅”中王岳川主讲的《书法中的人生》视频材料。当然小作者为何能在赛场上记得那么精准,更得益于其“对书法始终着迷”。】

拿了一支羊毫,走出店门,窗外的天依旧昏黄,身边急匆匆走过的、戴着蓝白口罩的行人带给我沉重的压迫感。路旁的店铺名称充斥着商业气息和外来文化,眼睛累了。【观照现实,由书法触及文化领域,有“大我”情怀,拓宽了主题。】

南京古城虽大,我的汉字情怀却无处歇脚。小巷里“寻人启示”的错别字直扎眼底,不禁想到《汉字英雄》热播之际,自己面对“斑蝥”“擤鼻涕”“符箓”等字词的手足无措。又有多少人,在习惯了键盘之后和我一样陷入提笔忘字的尴尬?【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热点,作文才能接地气!】

奋笔疾书之时,看到大赛的另一道题目:“看见,看不见”。看见的是毛笔从城市的逃逸,看不见的是那一种传统的遁逃。【借大赛另一个题目“看见,看不见”说事,紧扣题目,此举非常机智。】

自仓颉造字,自甲骨文、铭文、小篆、正楷、行草,到今日的简化字,背后寄寓的中国文人风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哲学概念、老祖宗几千年的辛苦,我们究竟还能领会多少?国人已少有怀素写透万片芭蕉叶的汉字情怀。【浓浓的汉字情结,呼之欲出。其中涉及的书法知识亦得益于视频《书法中的人生》。】

失望之余,来到同仁堂中药店门前,在对联前久久驻足:“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走入询问,店员告诉我“修合”乃草药选材、烧制的工序,虽不为顾客所知,然有天知。同仁堂便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长盛不衰。

一瞬间我释然——老者还在,毛笔店还在,中药店还在,汉字便仍在,文化便仍在。只要知道还有一些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坚守着,虽无人见,也有天知,汉字情怀便会永恒存在。【由毛笔店转入写中药店,两个场景选得好,均涉及中华文化,机智而灵动。】

曲水流觞,睢园绿竹虽无法追忆,从名家大师墨宝的黑大油光,到如今描红格子的横平竖直,“字如其人”早已成为过往。可我坚信,汉字依旧风骨流转。【美好展望,信心满怀,催人警醒。】

据说古人写书法前,必定沐浴熏香,祈告天地。我要怀着同样的一份虔诚,铺开一张宣纸,写下一纸骄傲。这汉字情怀,绵绵密密,执著恒长。【“铺开一张宣纸,写下一纸骄傲”可谓神来之笔,令人击节。其实这是借鉴初赛时本班同学《传承》中“抓一把中药,服下一贴骄傲”句子。妙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想象着仓颉造字时天地的震动,风云的奔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方块汉字“日”啊“月”啊,穿越浩浩荡荡的几千年,来到我面前。【大胆想象,气势恢宏,字字珠玑,其中充溢的汉字情怀撼人心魄。】

留住吧,这一份汉字情怀。【短句单独成段,运用呼告,字字千钧,收到“文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深度解读】

“问今朝谁主沉浮,看大奖花落谁家”,当获悉自己辅导的学生夺得一等奖第一名时,作为辅导老师的我既惊喜万分,又感觉在意料之中。且不说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单看文章的语言和书法知识,就足见作者的汉字情怀。90后的学生,大多钟爱各类电子产品,作者却对毛笔情有独钟,恰如南京五中沈中尧所说“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和描绘中,机智而灵动地表现出具有多重意味的汉字情怀”, [1]因而最终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古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非常强调“以气为主”,其中的“气”,主要是指文章在表达思想时所表现出的地气、底气和真气。而第一名获奖作文《汉字情怀》可以说正是地气、底气和真气的完美融合。

一、有生活,自然接地气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堪称江苏省的“作文奥赛”,大赛获奖作文几乎代表了江苏省中学生作文的最高水平。决赛赛场上尽管都是高手对决,但是还会看到了一些问题。多年担任评委的南京十三中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说:“两点一线的生活、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过于呵护,都使得他们无法关注现实生活。”我想,作文大赛的主题定为“中学生与社会”,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因为语文教育的本原,其实就是生活。“这是语文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原因,也是语文教育的源头。”[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小作者参加“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与社会”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最深刻的感受,也道出了古今作家写作成功的秘诀。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若腹中无万卷书稿,笔底生花自然遥不可及,亦难有一代文豪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大气;然若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曾在名山大川中领略造化的瑰奇,亦难有李青莲“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潇洒气魄。有一句话说得好,“看过大海的女子温暖如夏”,虽有些片面夸张,却客观深刻地揭示出生活体验及“行万里路”的意义:丰富的生活阅历,会以一种更深层的方式给予我们生命的滋养。

生活是无字的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人的生命动态展开的过程。梁漱溟先生说过:“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际上是纯然一回事,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3]为了营造“生命课程”,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让选手汲取生活中鲜活的养分,我们于比赛前一天便早早来到南京,意在利用充裕的时间带领选手们赏瞻园、逛夫子庙、游秦淮河,好好体验生活。孩子们站在秦淮河畔,感受着江上那已刮了几百几千年的冷风,想象它来自缥缈的江的那头,来自夕阳西斜的乌衣巷口,来自遥远的历史深处,穿越浩浩荡荡的历史依旧无休无止,恒定执著。孩子们逛夫子庙,不仅看见中药铺、毛笔店,也感受到南京城密布的雾霾等现实问题,这些都为她们赛场写作奠定了生活基础。曹勇军说:“让学生关注现实,学会独立地分析和判断,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充实感和成长感。”[4]现在想来,赛前的简短游历,确实让选手们眼界大开。

正是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看见”和独立地分析和判断,才触发了心中对历史、对文化的深切忧思,写出来的文字才接地气,给人以真实感、亲近感,最终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二、有准备,方能有底气

参赛选手要想在高手如林的赛场上脱颖而出,赛前一定要有必要的准备:一是赛前要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做好材料的梳理工作。著名作家毕飞宇说:“写作是阅读的儿子” [5],特级教师蔡明也说过:“生活是鸡,阅读是鸭,写作是这些‘鸡’与‘鸭’下的蛋。”[6]选手赛前一定要想一想能记住的名人名言,歌词诗文;想一想背过的珍珠段落,经典美文。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在赛场上“有备无患”。二是回忆自己写过的得意之作。这些文章自己比较熟悉,赛场上若能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深加工、再创作,易于驾轻就熟,赢得时间。岂不知,赛场如玲珑之局,每个局内人只有方向明确,准备充足,心态稳定,写作时方会情到文至,思到笔随。获奖作文《汉字情怀》就是小作者在初赛作文《传承》的基础上锤炼而成的。不妨看看作者的获奖感言(节选):

看到题目后,想到校级初赛时老师命制的关于汉字传承的作文题《传承》,心头不由欣喜万分、激动不已,继而,想象走在瞻园路上那匆匆走过的面戴口罩的人们,想象城市上空堆积的沉重雾霾,这些天的所见便接连跳跃在笔尖:雾霾,字画店,高速封路……便坚定地选了‘汉字情怀’这个题目。即使我知道自己不能够用理性深刻的笔调针砭时弊,剖析本质,指点江山,也要用自己真实的风格留住对汉字的深情。提笔,刚写下标题便想到前一天在夫子庙附近所见的那家毛笔店、中药店,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在汽笛吵闹的空气中,或许只有这些许墨香、药香可以使我这个伤感的异乡人的心灵获得片刻的镇静与安宁。

至此,不由想起瞿秋白的名言:“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可以说,小作者便是在这一次次文字、思想的锻炼中化茧成蝶。

俗话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凡事都有规律可循,参赛作文亦有秘诀。试想,如果教师不悉心指导,学生不潜心准备,没有广泛阅读、精于表达做底子,作为苏北农村的孩子要想在高手如林的现场作文赛场上,和南京、南通的孩子一决雌雄,简直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

三、有情怀,才可溢真气

纵观许多省市作文大赛现状,可知目前学生的文学水平及文字能力虽然有所提升,关注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有增多。但是,模仿的东西多,真正有思想的少,流露真情的少之又少,很多学生一味列举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洋洋洒洒数千字,却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可以说,目前仍有不少学生的作文是没有真情实感的“模式”作文。而没有感情的文章不能给人以审美愉悦。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感情是审美的核心,它不但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而且和智性有着深刻的联系;智性往往深深地隐藏在情感的深层。”[7]

何永康教授曾说:“要关心和拥抱日常生活。生活之树常青,树上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总能提供某种‘诗意’,使你笔下生出些许花朵。”[8]客观地说,第一名获奖作文《汉字情怀》没有太多的雕琢修饰,只是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下参赛过程的所见所闻,写的是真实的生活体验,抒的是浓浓的汉字情怀,最终绽放出娇艳的花朵。我想,除了“有生活、接地气”“有准备、有底气”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小作者有“大我”情怀,心忧天下,文中充溢着真气。

真气本指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真气也指刚正之气。学生作文只有“铁肩担道义”之情怀,方能有“著文章”之“妙手”。但目前学生作文的客观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正如梁晓声所说“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情调”与“情怀”的区别在于:“情调”是指向“小我”,它在作文中往往呈现出缺少真情(“贫血”)、缺乏理想和斗志(缺钙)和麻木(缺少痛感)的时代病。“情怀”是指向“大我”的,它在作文中呈现出的则是有体人之心、谅人之怀。

可以说,《汉字情怀》一文是地气、底气、真气的完美融合。仔细研读这篇获奖作文,可以获得诸多启示:只有扎根现实生活的土壤,腹有诗书,胸怀“大我”情怀,才能登上“大气之文”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沈中尧.明确题意确立中心[P].七彩语文·中学·增刊,2014,23-24.

[2]熊芳芳.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16,(4):21.

[3]梁漱溟.谈生命与向上创造[J].出版参考:新阅读,2009,(3):43.

[4]曹勇军.高三(10)班在六楼[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

[5]石群英.微素材:构筑分享式的读写空间[J].语文教学通讯,2016,(4):58.

[6]蔡明.蔡明老师教你写作文[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36.

[7]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7.

[8]何永康.细节描写的魅力[P].七彩语文·中学·增刊,2014,18.

【作者简介】朱跃生,男,中学高级教师。连云港市首届十佳青年园丁,市“333工程”第一、二周期模范班主任,市百名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园丁,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价专家”,2011-2013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教学先进个人。东海县十佳教师,晶都名师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县高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县优秀共产党员。出版专著《守住心灵的宁静》一部,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建设》等语文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50篇,主编、参编教学用书19部。近年辅导16名学生在省“中学生与社会”“高考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张依琳、相婷婷、钱思雨分获前三名。《新华日报》等报刊先后报道其主要事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2 14:05 , Processed in 0.0961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