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基础、方法与态度 学好化学三要素

2017-2-19 19:34| 发布者: 东海高级中学| 查看: 157| 评论: 0

摘要: 【摘要】化学作为年轻的自然学科,学生接触的时间短,生疏度高,基础弱。所以学习化学,应狠抓基础、强化方法、端正态度。在这三者中,态度是关键,只有态度端正了,才会将化学基础打牢,才能静下心来去研究化学试题 ...

【摘要】化学作为年轻的自然学科,学生接触的时间短,生疏度高,基础弱。所以学习化学,应狠抓基础、强化方法、端正态度。在这三者中,态度是关键,只有态度端正了,才会将化学基础打牢,才能静下心来去研究化学试题,学习并记忆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才能在不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虚心向他人请教,借助他山之石,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关键词基础 方法 学习态度

化学是一门年轻而又美丽的自然科学,她让我们既感熟悉又觉陌生。熟悉的是,她广泛涉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陌生的是,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千变万化,掌握起来颇感吃力;惊叹的是,化学物质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巧夺天工,美仑美奂。所以,要想学好化学,首先需要我们培养良好的心态,不畏困难的勇气,博览群书、善学好学的优良品质。其次,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阅读、听讲、思考是学好化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清楚每节课所学的内容,重要的知识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所学知识的难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不管是读书还是解题,都需具备一定的方法,方法的积累,既来自书本,又来自课堂,同时,我们的不断思考,又可形成适合我们自身的独特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基础、方法、态度,是学好化学的三大要素。

一、基础

1.读书基础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有数。

精读是指认真读懂并理解从而记住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问,这时就需要我们对相关概念、原理进行比较分析,需要我们查阅资料,需要我们向他人请教。为防止遗忘,还可借助笔记本,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2.理解与运用基础

基础知识不仅是解题的基础,也是审题的基础,如果没有掌握好基础,就谈不上解题。通常,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公式、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等。

(1)概念

不一定记住整个概念,但通过分析概念后,能够明确其关键字、关键词,尤其是与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在解题时增强是非判断能力。所谓关键词,是指一句话中的定语和主语,主语是最主要的关键词,定语是限制主语的关键词,它起到缩小概念内涵的作用。

(2)原理

不仅会背诵,还要明确其适用条件,如何正确使用。如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我们应清楚它只适用于气体。在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时,三个条件中必须有两个相同。

(3)公式

熟记公式,明确各物理量间的联系,并做到在分析几个物理量间关系时,能很快想到公式。当我们对公式中各个量间关系模糊时,可借助于单位确定。如摩尔质量与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只要我们知道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我们就知道:摩尔质量等于质量除以物质的量。

(4)化学方程式

对于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能够做到熟练掌握。对于具备某些性质的反应,也能通过利用原理与方法,尽快确定可能的反应物,以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如:书写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因为属于盐的物质太多,我们无法直接确定发生反应的物质,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⑴反应的类型(复分解反应);⑵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再经具体分析,确定只可能生成沉淀;⑶由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确定可能的沉淀物为BaSO4、BaCO3、CaCO3、AgCl;⑷确定任一种沉淀物,再将含有沉淀中一种离子的物质配上异性离子以构成盐,此时需考虑两种盐所应具备的溶解性(都易溶于水)。

(5)实验操作

能很快回忆起基本实验操作的装置、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如过滤操作,分离的是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操作应满足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洗涤沉淀时应注意加水量的多少,不能用玻璃棒搅拌等。另外,如果固体易溶于水,我们还要考虑所用的洗涤剂,比如过滤硝酸钾晶体时,为减少硝酸钾因溶解所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用酒精洗涤漏斗中的硝酸钾晶体。检验沉淀是否洗净时,需要取最后一次洗涤液进行检测。

二、方法

1.审题方法

(1)捕捉试题中的关键词

比如选择题中的题干,就告诉了我们分析试题的依据。分析的是哪个量,或是哪个结论(正确的是,或错误的是),此量具有怎样的限制因素。

(2)提取有用信息

有用信息包括数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存在环境等。比如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数据对应的物质。有时数据对应的物质难以确定,我们需考虑其可能情况,想到所用的解题方法为讨论法。

(3)通过与已具备知识联系,将信息进行转化 比如由多步反应,可以找出两个看上去不相干物质的定量关系。再如实验题中强调: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应具有什么性质?我们就应从实验操作中所用的仪器着手,想到哪种分离操作需要使用分液漏斗,于是想到分液操作。再思考:分液操作分离的混合物应具备什么性质?应为混合物分层,即二者为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4)确定未知量

有时未知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或化学方程式求出;有时未知量是一个比值关系,此时需将未知量进行转化,先求出转化成的两个量或多个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5)沟通已知与未知

比如有反应发生的试题,常利用化学方程式将已知与未知相联系。如果没有化学反应发生,我们需想到联系二个量的公式。

2.解题方法

学好化学,要做一定量的题,少了不行,太多也不好。每做一道题,尽量从五个层次去做。第一,这道题怎么做;第二,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怎么会想到要这样做;第四,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最好?第五,这道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是变容易了?还是变难了?又该怎么做?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分析过程、归纳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理、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1)选择题

在选择题的各选项中,通常涉及概念、公式、原理、方程式、实验操作等。在分析试题时,我们需将选项的表述,与相关的概念、公式、原理、方程式、实验操作等进行对比,尤其应注意关键性的字词,由此确定表述的严密性。

(2)实验题

从操作入手,考虑可行性、安全性、科学性、简约性。如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我们在审题后想到,利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的物质,可能采用蒸发的方法,也可能采用蒸馏法。那么到底使用哪种方法呢?再审题,题中要求,分离两种液体的混合物。如果采用蒸发的方法,要么是浓缩溶液,这时不能把二种物质分开;要么是蒸发溶剂、冷却结晶,不过此种方法分离的是固、液混合物。而题中强调的是液、液混合物分离,所以不能采用蒸发的方法。蒸馏可以分离液、液混合物,也可以分离固、液混合物,当固体受热较易分解或升华时,常需控制温度,因而常采用蒸馏法。不采用蒸发操作的另一个原因,是蒸发不便于控制温度,会造成沸点高的液体的挥发。

(3)推断题

联系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性质,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解题通常从反应的现象展开,判断可能反应的物质,该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由此推断可能的离子或物质。符合条件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我们应尽可能不扩大物质的可能范围,然后大胆假设可能物质,认真加以论证。

(4)计算题

如果试题中不涉及化学反应,则用公式法求解。绝大部分化学试题都离不开化学反应,所以需利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或多个化学方程式求解。当只发生一个反应时,可利用方程式中的两种物质,将数据代入求解;当一种物质中含有不反应的杂质,或没有完全反应时,用差量法来得简单。当发生多个反应时,可利用关系式法、守恒法求解。当发生的反应有几种可能性时,可利用极值法求解。

3.听讲的方法

听讲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新课、检查复习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好看有趣与否,都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和发展观察能力。关于耳到、心到,着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听清和思考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和操作及装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属于理解的内容。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当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更要想一想有无道理。总结巩固阶段,主要是会小结归纳,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条理分明有个系统,同时回忆看或所做的实验。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4.复习的方法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法:(1)实例法: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联系它的存在。同样,复习用途与制法,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所根据的是该物质的哪些性质。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便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这一特性。(2)对比法: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的方法不仅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的过程。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找到联系与区别,以便灵活运用。(3)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之系统化如复习H2的性质时,可联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联想法是复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归纳法: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转化规律,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5)联系实际法:要反复通过实例,联系实际,究竟联系什么和如何联系,逐步学会联系实际。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视复习实验,对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要结合教学加以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

5.笔记的方法

(1)补充笔记

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

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

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规武器”,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

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三、学习态度

1.克服畏难情绪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触新知识、不断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不断成熟的过程,所以只要我们进行学习,就会遇到新情况,就要解决新问题。遇到新问题是痛苦的,但解决新问题又是快乐的,所以我们应习惯于这一过程,并乐于体验这一过程。

2.不给错误找理由

我们常会给错解冠以“粗心”,其实真正粗心的时候很少,大部分错解还是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以至使相似的知识产生干扰造成的。要想提高成绩,错解矫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出自己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或思维方法上的疏漏。这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劳动,不是几招花拳绣腿就能完成的,它决定了我们将来的成绩,望同学们克服惰性,务必完成。

3.让我们远离困学

一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拂脚”,考前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

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老师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学科史,或有趣的学科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3)加强学法指导

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学科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科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学科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

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简介】张允淼,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97年被评为连云港市骨干教师,1998年荣获连云港市高中化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连云港市教学能手,2010年被评为市333工程骨干教师, 2013年12月被评为连云港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价”专家。2014年12月,主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二化学实验程序编制策略研究》并顺利结题。2016年9月,在连云港市教研室举办的高中化学学科征题比赛中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近千篇,并多次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3 00:17 , Processed in 0.1419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