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情系母校 | 徐敏:岁月无恙,你在心上

2017-6-13 08:30| 发布者: 赣榆一中| 查看: 392| 评论: 0

摘要: 徐敏,赣榆一中2015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华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晚饭后和朋友漫步高三地理书上心心念念的松花江畔,两岸高楼大厦灯火辉煌,江边的教堂流光溢彩,露天电影旁是终年热情依旧的广场舞老年团。两年,算 ...

徐敏,赣榆一中2015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华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系。

 

晚饭后和朋友漫步高三地理书上心心念念的松花江畔,两岸高楼大厦灯火辉煌,江边的教堂流光溢彩,露天电影旁是终年热情依旧的广场舞老年团。两年,算不上熟悉也早已摸清了这个城市生活的旋律。

六七月份的吉林,天空湛蓝得使人心烦。不大的校园里,三脚架的相机前满是学士服婚纱短裙中山装,公寓楼下成堆的快递点挤满了迫切返乡的棉被凉席,寂寞了一个学期的117大礼堂一场接一场的毕业晚会,校友群里大四学长学姐卖二手书二手化妆品白送带不走的明星海报,这个时候最怕听到拉杆行李箱的声音了,吱呀吱呀,提醒着自己,老了啊。

像候鸟南飞,终有归期……

我记得高考前一天很热,匆匆忙忙打扫好教室腾出考场搬到实验楼备考教室,都没来得及和朝夕相处了一年的桌椅来个告别仪式,投影仪电脑设备的钥匙交还给老师,黑板上更新了一年的高考倒计时笔迹被自己亲手抹去,墙上倒计时的牌子却没忍心结束它的价值,揭下后黑板旁的中国地图时想起曾经比划着大学会去哪座城市好像没想过会来吉林。学校发的六块士力架直到九号考试结束的那个下午都没有吃光,每次出发去考场前的宣誓仿佛拼尽了全部力气。突然好想念老陈念不完却再也听不到的唠叨,宿管老李搂着我拍照的姿势显得特别亲昵,水房老奶奶见到我还是努嘴一哼,毕竟逃了一次又一次的刷卡,她也有失职责任,食堂打饭阿姨给的菜出奇的多,还是习惯性偷偷把吃不完的馒头带到湖边喂鱼。文言文句式数列大题阅读理解依旧是半知半解,考场的设施没有一中气派却关乎着人生命运。夕阳一如既往的华丽抵不上圈圈点点的错题集,晚自习课间的操场格外空荡,熄灯后的寝室第一次遵守纪律,那个夜晚很静谧,一觉睡得很安心……

五年前带着憧憬走进你的世界,那天大雨滂沱,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令这个从地方中学走出来的孩子无所适从。很感谢郭仕华班主任,我们口中和蔼的老头,幽默不失严谨,领着这只丑小鸭啊慢慢飞。最不能忘的魏梦华老师,我这个感性并多愁善感的姑娘啊,也只有你能让我乖乖褪去所有不为人知的铠甲,向你倾诉来时路上的忧伤彷徨,坚强面对每一个不确定的明天。想念冬日午后你陪我的操场谈心,想念每一次情绪低落时你的适时开导,成绩进步时你QQ消息里掩饰不住的骄傲。现在,你宠爱的小姑娘已经在凛冽北风的磨砺下愈发刚强,在一个人闯荡的高纬度城市中,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编者:还记得当年的成人礼吧,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四年前的文理分科,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地理班,这个生来并不强大的集体承受了很多质疑嘲笑,那又何妨,一如那句口号“高二时代,史地最帅”,我就知道它从来没有输。该怎样感谢我的董娟老师,一路将我送进文学院成为今天的徐敏。每一次作文课上的范文朗读都是莫大的激励,带着我参加各种作文比赛,每一张或精彩或淡然的证书都是存在过的证据。自己精心撰写的文字被细心的老师一篇篇安置在《和安》校报上,每一次开篇署名:高三(21)班 徐敏 仿若蝶颤枝头,心尖一暖。如今成为一名校园媒体人,依然以“小编和安”落款,是初心啊。大学这一门槛,感谢不厌其烦拯救我这个偏科晚期癌患者的仲菲老师,高二时惨不忍睹的五六十分数学卷并没有让你放弃我,从一个遍体鳞伤的数学弃儿小心呵护着,一步一个泥泞,高考时如约而至的三位数是你辛勤付出的回报。还有我的老陈同志啊,我起早贪黑的班主任,直到现在跟朋友聊天时,我依然能够很骄傲的半开玩笑地说我是赣榆一中2015届高三唯一的地理课代表。那个总喜欢抽烟的老刘,总爱在课堂上拿我开涮的历史老师;和蔼可亲,没教过我却让我倍加尊敬的秦德娥老师……一生一次的际遇,何其有幸,遇见每一个温暖善良的你。

两年前捏着不悲不喜的本二成绩,火车一路北上,想起网上曾疯狂转载过一个段子:2015年,一半是高三,一半是大学,好美。的确,以现在的姿态去回首高三那段惨不忍睹的辛酸过往,竟惊诧地发觉荒芜丛生的荆棘岁月也曾在每一个枯燥的日子里遍地开花,比起任何一段我所梦想的时光,都要更加绚烂。每天都在埋怨放学后拼了命的跑去食堂丢掉半条命,每次说完后又总是像个神经病一样计算着几号窗口的阿姨打饭快一些,我还记得9号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高三生收拾行李离校,匆忙中我看见香海楼方向食堂大叔阿姨们将多余的餐桌搬上二楼。那原本拥挤得专属于我们的一楼顿时显得空空荡荡,和身旁拥攘的人群形成晃眼的反差。宿管老李就站在中午我们拍留念照时坐的那级台阶上,怀里抱着女孩们送她的离别礼物,微笑着重复一遍遍地“再见”,就像是养育了很久的闺女突然被亲生父母接走,还必须亲自送上最后的叮咛和祝福。我没有感伤的流泪,只是微笑地走过去对她说:姨,我走了,寒假回来看你。嘈杂的人群中,已听不清她的嘱咐,只是感动于那个平静的落日下午,所有的一切都以最美好的形式优雅谢幕。那年元旦晚会,我们改编《北京东路的日子》里:“老刘仲菲秀梅和娟,老陈我爱你”被喧闹的氛围淹没;那张高考倒计时一百天的纸张,老刘对不起,是我偷偷撕下来写下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愿望;那晚和下铺舍友躲在寝室厕所里看黄晓明和anglelababy那期快本,却阴差阳错地被“有一种友情叫何炅谢娜”感动的稀里糊涂。没有忘记操场那盏横亘在夜色中微弱的灯,白蛾子团着发热的灯泡不知疲倦,依偎着仅有的温暖,正好足够安抚每一个被模考打击的遍体鳞伤的自己。七年后我不确定自己能否有勇气回到赣榆一中,拿回高二时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那条“人生”小道我还没有挂上属于自己的锁,“尚真”四楼倒数第二间教室的走廊前好遗憾没有亲手撤下自己的照片和签名,艺海楼前海鸥波浪的校徽我还没来得及和你合影,又不知107寝室床头黑色记号笔写下擦不掉的梦想,是否会被下一届的学妹嘲笑……

假期曾回去过一次,校园出奇的安静,怀念那座已被拆毁的旧时木桥,那段陪我走过素霜白雪、星光闪烁的过往,那沉淀着每一届高三生匆忙赶赴的脚步,都曾扎扎实实的与它亲密接触过无数次,在黎明之前,在夜深以后……

(当年的倒影池)

想起高三最后那段昏天黑地的日子,闷热的教室,初夏夜晚聒噪的虫鸣,惨白的日光灯,疲倦的战友,笔与纸沙沙的摩擦声……这样的生活,再也不会有了。被我迫不及待抛在时光身后的,仅仅是这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吗?

我不知道。

我还是很喜欢黄碧云的那句:如果有天我们堙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好久没认真写点纯粹的东西了,去掉不切实际的修饰语,不知道这份算不上作文的作文会不会被批判跑题哈哈。祝母校越来越好!你是我心底永远的骄傲!)

(编者的话:读过一遍,就领略到了徐敏同学流畅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与徐敏同学当年的年级主任谈起徐敏,他马上告诉我,是21班的吧,印象很深刻!徐敏同学对母校的思念,对老师的感念,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欢迎徐敏同学七年后回到母校领回自己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我们等待着!)

投稿热线:631818247@qq.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赣中网

GMT+8, 2025-5-1 22:04 , Processed in 0.1723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ganzhong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